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1661年,当顺治帝咽下最后一口气后,爱新觉罗·玄烨登上皇位成为了新一任君主,年号“康熙”故又称之为康熙帝。
只有八岁的他坐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他的左膀右臂,就是辅佐过顺治皇帝的四位大臣。这四位大臣各怀心思,又互相制衡,康熙帝的日子过得“如坐针毡”。
就在登基几年后,大臣之间的争斗越发分明,刚踏入舞勺之年的康熙感到非常棘手。
可他不知道的是还有更棘手的“祸患”在等待着他,不光是对皇权的挑战,更是对他个人能力的挑战。
公元1667年,经过艰难困苦康熙帝终于从四辅臣手中拿到实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当家人”。
正当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另一件大事却成为他的心头之患。那就是不断有人上奏朝廷向他揭发西南、东南边疆地区的“三藩”之乱,请求朝廷撤藩。
那么何为三藩之乱?又为什么非要撤掉三藩,这就要从顺治帝时期说起了。
“三藩”里的藩就是藩王的意思,是三位在顺治帝年间派往云南、福建、广东平乱的三位将领。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继茂(后来其儿子耿精忠袭承)、平南王尚可喜。
当年战事吃紧,顺治帝派三位汉将分别去到以上三个地方驰援平叛。三位将领所向披靡很快就完成了朝廷交代的任务,朝廷封王赏地,各自割据一方。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事,当时是有四位藩王的而不是只有三藩。
公元1649年,朝廷进行了一次册封,封孔有德为定南王,此时清朝便是四藩王鼎立的局面了。
3年后,也就是顺治九年。在广西桂林的一场征战中,定南王孔有德及儿子双双阵亡。他的部下全都归于女儿孔四贞和女婿孙延龄统领。因为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爵位,所以他的藩王就此撤销,四藩变三藩,三藩的局面就正式定型了。
话说回来,当时战局已定,三藩在各自的地盘上雄踞一方,屯兵数万。边疆局势也得到了稳固,再没有外敌滋扰,可产生了新的矛盾。
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也确实是这样。当年派三藩去平叛的时候顺治帝压根儿没想那么多,只想到用他们的势力可以稳固局势。
哪曾想养虎为患,三藩在各自的地盘上日益壮大,渐渐地朝廷失去了对三藩的掌控。
三藩王在各自的地盘上可以说是在“只手遮天”,不仅不听朝廷调令,还鱼肉百姓,四处敛财。由于属于藩王管辖,平民只能敢怒不敢言。
而这只是他们诸多行径的冰山一角,真正引起朝廷各方势力声讨三藩的原因是,他们在当地胡作非为,抗拒朝廷。当地的官吏都由他们随意调配,朝廷的指令是一纸空文。
更可怕的是,除了鱼肉百姓敛财之外,他们还会向朝廷伸手要去大量军饷用于开销。
每年朝廷拨给各藩王的开销均达数百万两白银。在三藩中又以平西王吴三桂索要最多,接近一千万两白银。
可以说,朝廷快被三个藩王给掏空了。还不算完,鉴于三藩如此行径,朝廷每年还要单独拿出大笔钱养精蓄锐用于防范他们谋反。
所以说这三藩是康熙帝心里的一块心病,早除早好。如今有那么多人提议废除三藩,当然要顺水推舟联手各大臣想个万全之策。
康熙帝思前想后决定先从收缴藩王将印开始。
当时朝中有大将军兵权过重不可久留帅印的规定,每当处理完事物必定要将大印上缴朝廷统管。先前因忙于其他要务朝中无暇顾及,所以康熙此次收缴藩印师出有名。
话说三藩也不是等闲之辈,既是久经沙场的悍将,更是深谙官场的能人。他们明白上缴大印后康熙一定不会放过自己,所以拒绝向朝廷妥协。
尤其以平西王吴三桂最为抗拒,康熙知道三藩中吴三桂最“刺头”,只要搞定他,其他两位藩王定会屈从。
恰逢当时的吴三桂儿子吴应熊是驸马,暂住京中,康熙暗地里将他软禁并让他差亲信带话给其父吴三桂:“往日是因为边疆变故将大印赐予,这是权威。今日天下已定,为什么还不归还?”
收到儿子的传话,吴三桂只得妥协,但他是非常恼怒的。其余两个藩王见吴三桂都缴印了,自己也只好跟着把藩印一并交还朝中。
没有了藩印,下一步就该解除藩王职位了。
眼见朝中耳目传来的诸多不利消息,藩王们各出奇招。在朝廷面前假意示弱,以求自保,但背地里却是招兵买马屯粮待反。
公元1667年,吴三桂率先告病,称眼疾请求辞去云贵两地事务,康熙帝毫不犹豫地恩准了。不过仅仅过了两个月,就有同僚上书朝廷,帮吴三桂求情:“目前边疆叵测可虑,请朝廷收回成命,将当地事务还是交于吴三桂管辖”。
康熙哪能受此威胁,断然拒绝了他们的所谓“请求。”他的态度很坚决,心中只有八个字:藩王之乱,势在必除。
公元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年满七十,向康熙帝告老还乡,并奏请将平南王藩位让其儿子尚之信袭承。
康熙帝见时机来了,颁旨同意尚可喜告老还乡。而他的藩位不再保留,也不会被任何人袭承,原所属左右两营绿旗官兵皆由广东提督管辖。但尚之一族兵吏具体撤退事宜却是一拖再拖,始终不见下文。
不管如何吧,到此刻三藩之中的平南王算是被彻底撤掉了,目前剩下的就是平西王和靖南王了。
这时吴三桂和耿精忠有点慌了,平南王没撤之前好歹还是“三足鼎力”。现在忽然少了“一足”,“两足”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呀。
俩人一合计,急忙上书康熙,也请求撤掉他们自己的藩位。其实他们目的是想试探下朝廷的虚实,并不是真的想让康熙帝把自己给撤了,反言之他们更希望的是康熙驳回他们的撤藩请求。
收到倆人的撤藩申请,康熙并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跟众大臣商议到底该不该批准的问题。
大学士索额图等人认为,剩下的这俩藩王是屯兵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大将,如果执意撤掉,一旦谋反,怕朝廷无招架之力。
康熙态度异常坚决地说道:藩王蓄谋已久,不早除之定会养成祸患。现在撤了他要反,不撤将来他也要反,还不如先发制人。
就在下令恩准撤藩二个月后,吴三桂果然反了,当场扣押朝廷使臣傅达礼、折尔肯,枉杀云南巡抚朱国治。
其还写下“反清剿文”,聚结20余名明朝降清将领,纠集20多万力量东南西北四处发难。
公元1674年初,正值平叛吴三桂焦灼之际,朝中局势又进一步恶化。
一直暗中观战的靖南王耿精忠被吴三桂蛊惑,也跟着反了,一时间闽浙地区也开始战况告急。
至此,平叛战火算是正式蔓延开了。吴三桂脑子非常灵活,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力量依旧不足以跟朝廷对抗太长时间,他把眼光放在了满清绿营兵身上。
满清绿营兵士是不同于八旗兵的汉族兵力,在朝中的地位比八旗兵低很多,连待遇都相差很大。
吴三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对绿营兵的将领许下不少承诺,短时间内,兵力扩充数十万。
康熙一看也急了,再这么下去,这60万的绿营兵可就全成吴三桂的了,到那时朝廷必是一番苦战。
康熙急忙下令安抚其他并未附和吴三桂的绿营兵将领,同时加强绿营兵的管理和断了两位藩王的粮草双管齐下,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除了安抚未随波逐流的将领,康熙帝还会剿抚并用地对俩藩王的下属好言劝告,有很大一部分将士迷途知返,重新站到了朝廷一边。
其实在两藩王中吴三桂一直都是块硬骨头,康熙帝明白要想有突破口还得从靖南王耿精忠这里下手。
自平叛以来,朝廷已将吴三桂在京中的子孙净数剿灭(其中正法的不在少数)。却唯独对耿精忠的亲属依然如故,连其所属兵吏也并未治罪。
只因他对耿精忠还是有所怀念的,自耿精忠之父起,耿氏一族就没做过像吴三桂这般刁难的事。此次逆反完全是受吴三桂唆使,故此才对他的家人格外开恩,当然这样做也是康熙帝准备的后手。
在一边平叛一边招抚的过程中,耿精忠终于是无心再战,于公元1676年十月归降,后于公元1682年正月被定罪处死。
这边刚拿下个耿精忠,那边却又多了个平南王。在康熙12年的时候,平南王已经被撤藩,但却没有真的撤离。
靖南王耿精忠的倒下,让平南王看到了希望,只因不甘被撤。当时平南王尚可喜年事已高又卧病在床,一切事物都由长子尚之信代理。
在受到吴三桂招讨和许诺虚职的情况下,这位沙场小白毅然决然地夺走弟弟尚之孝兵权举兵作乱。
但小白就是小白,论文韬武略,尚之信怎么可能是朝廷对手。仅仅坚持一年,就主动请降,打脸至极!归顺朝廷也只是权宜之计,尚之信一直心有不服。
后来,朝中命尚之信率各部讨伐平西王吴三桂,尚之信极力推诿不肯出力。
此等二心康熙于公元1681年来了个大清算,将其陈年旧账一并翻出,尚之信被下旨赐死。
再来说说平西王吴三桂的状况,三藩中有两藩归降,现在只剩他唱“独角戏。”
几年的逆反生涯令他早已精疲力尽,他早无心再战,但早已没有回头路,被抓到的下场只有死。
5年后,丧失主动权的吴三桂还想做最后一件事:那就是穿上龙袍坐上龙椅,受万人敬仰。
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登基,自命国号为大周。
此时的吴三桂已是重病缠身,5个月后便病死他乡。
他死后,孙子吴世璠继位,军心不稳、人员涣散。这样的大好时机康熙帝自然得抓住,他调集大量火炮,几路并进逐个击破。
公元1681年,吴三桂所属各部被全盘击退,其位继承人吴世璠自刎,首级及其残部将领被送往朝中待审。
到了这个时候,康熙帝才算是能真正睡个安稳觉了,八年平叛对他这个仅仅28岁的年纪来说着实煎熬。但对于这个将来会在位61年的帝王来说,这还只是他生命中的一次随性发挥,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在中国古代帝王婚姻史中,顺治帝废后静妃的命运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政治悲剧之一。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公主,从母仪天下的皇后沦为史书失载的失踪者,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9-30 九子夺嫡:雍正登基后,八位失败者的命运终章“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九位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各施手段,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雍正帝。而其他八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在这场残酷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 棠棣情深:雍正与十三阿哥胤祥的传奇兄弟情在清朝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风波中,雍正帝(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堪称历史典范。两人虽非一母同胞,却以超越血缘的信任与默契,共同书写了帝制时代权力结构中的极...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 佟国维:从康熙国丈到八爷党幕后推手,一场险象环生的政治博弈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堪称清朝最激烈的权力斗争,而在这场风暴中,康熙国丈佟国维的抉择与结局尤为耐人寻味。作为孝康章皇后之弟、孝懿仁皇后之父,佟国维凭借家族背景与...
康熙的儿子们 孝康章皇后 2025-09-25 22岁太后佟佳氏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悲歌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7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改元康熙。其生母佟佳氏以22岁之龄晋封圣母皇太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之一。然...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25 顺治皇帝:病逝之谜与出家传说的历史考辨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谱系中,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结局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民间流传他因挚爱董鄂妃去世而看破红尘,最终遁入空门;而正史则明确记载其因天花突发...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25 雍正对敦肃皇贵妃的深情:超越权谋的帝王之爱在清朝雍正帝的后宫中,敦肃皇贵妃年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并非影视剧中那个嚣张跋扈、工于心计的“华妃”,而是以温柔贤淑、端庄恭谨著称的宠妃。从康熙指婚到雍正朝的盛...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4 纳兰明珠的妹妹是慧妃吗?历史真相与文学误读的辨析在清宫题材的影视作品与网络文学中,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康熙朝权臣纳兰明珠的妹妹是康熙帝的慧妃,甚至衍生出“明珠为外甥胤禔争储”的戏剧化情节。然而,通过梳理清代...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明珠 2025-09-24 康熙帝情感天平:德妃与宜妃的宠爱之争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后宫中,嫔妃的宠爱往往与权力、子嗣、家族背景紧密交织。康熙帝作为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后宫中德妃乌雅氏与宜妃郭络罗氏的宠爱之争,既是个体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宜妃 2025-09-19 奏折制度:清代皇权运作的精密齿轮奏折制度作为清代特有的官文书体系,自康熙年间萌芽至乾隆年间定型,贯穿整个清朝统治周期,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技术载体。这一制度通过“点对点”的保密通信机制,将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