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儿子们发生了惨烈的“九子夺嫡”事件。后来康熙去世以后,由于他生前没有明确选定继承人,康熙的那些儿子们因此对当皇帝的雍正不服,又有了一番残酷的互相倾轧。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乾隆当皇帝的时候,依然还有余波。可见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远。
既然如此,当初康熙为什么不主动让位,自己当太上皇,把儿子们扶上一程呢?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样惨烈残酷的事情,不是就不会发生了吗?
我认为,这种假设是办不到的。为什么办不到呢?
究其原因,既与康熙个人的性格有关,是一种偶然。又与清朝初年的政体嬗变震荡有关,是一种必然。
先说康熙的性格。
实际上,康熙这个人,权力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第一件事,康熙扳倒鳌拜等辅政大臣。
顺治去世之前,给康熙选定了四个辅政大臣。说起来,这四个辅政大臣,还算兢兢业业,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就算其中鳌拜很强势,但是鳌拜那些所谓的强势行为,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比如当康熙不听鳌拜的建议时,鳌拜不停地说,就像威逼皇帝一样。实际上,这只是鳌拜说话的方式而已,他并没有越过皇帝做事。还有鳌拜强行换地。这种换地的风气,也是当时八旗的传统。八旗中谁占了上风,谁就想要好地。当年皇太极就干过这样的事情。
总之,鳌拜所做的,都是一些分内的事情。但是,康熙却不能容忍这些辅政大臣们存在。先是同意鳌拜杀掉苏克萨哈,接着又用摔跤的方式拿下鳌拜。
拿下鳌拜以后,连他自己也觉得鳌拜没有什么大罪,并没有处死他。后来在康熙晚年的时候,甚至还赦免了鳌拜的罪行。显然,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只为了夺权。
要知道,康熙在扳倒鳌拜的时候,他才14岁。14岁的一个少年,其权力欲望就这么强烈。放眼古今,也算是绝无仅有。
第二件事,康熙强行削“三藩”。
康熙扳倒鳌拜后,立刻开始削藩。
削藩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康熙的削藩,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策略可言,完全是强行削藩。
康熙这个人并不是一个莽夫,从他扳倒鳌拜,所采用的办法就可以看出,他的手段是十分高明的。但是在削“三藩”的问题上,却做得有点粗暴武断,也因为他的粗暴武断,造成了“三藩之乱”。这说明什么,说明康熙想收回权力的想法是非常急迫的。
“三藩之乱”最终因为吴三桂在长江边上贻误战机,造成失败。但是,如果吴三桂的战略战术得当,那么,吴三桂推翻清朝,把康熙打死或者撵出关外,也未必不可能。
康熙冒着丢失江山甚至被打死的危险,也要强行急迫地做这件事,可见,他本人的权力欲望有多么强烈。
而“九子夺嫡”事件的发生,正是康熙害怕儿子们夺取了他的皇位,所以才造成了那样的悲剧。可以说,康熙的性格因素,在这场灾祸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说清朝初年的政体嬗变震荡。
清朝早年的政体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从皇太极开始,到康熙的时候,属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朝皇权制的嬗变。
康熙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扳倒辅政大臣,实现朝廷权力的集中。再通过削藩,又实现了地方权力的集中。
所以说,康熙是这种转变的有力推进者。
不过,由于受传统的影响,连康熙本人,也还在实施着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实际上就是宗室王爷们(尤其是君王的儿子们)共同议事执政。努尔哈赤就让他的所有儿子参与讨论朝廷事务。
康熙削夺了朝廷内外大臣的权力,但是对他儿子们的权力问题,却没有处理好。他本来是想效仿汉人的做法,确立太子,实施皇权制。而且他在胤礽才一岁多的时候,就把他确立为太子了。但是,他同时又着力培养他的其他儿子们,并且在儿子们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让他们参与政务。
康熙甚至到了晚年的时候,还是没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还在让他的儿子们参与政务。比如他本来要把皇位给雍正(排除雍正夺位的情况),却又让皇十四子胤禵带兵出外打仗。
康熙一方面实施中央集权,让国家权力集于一尊,一方面又在他儿子中推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这样一来,都想获得更多权力的儿子们,怎么不乱起来呢?
所以,就算康熙当时想当太上皇,扶持一个儿子起来当皇帝,也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除非他先按照汉人的做法,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把儿子们安定好,把他们撵出京城,让他们就藩。这样的话,才不会发生“九子夺嫡”这样的惨事。
1735年,雍正帝猝然离世,25岁的弘历以“乾隆”年号开启长达63年的统治。这位自诩“十全老人”的君主,在继承雍正遗产的同时,却以一系列政策调整与父亲形成鲜明对...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9 帝王权术的双面镜:雍正与乾隆震慑臣子的不同结局在清朝268年的统治中,雍正与乾隆父子以截然不同的政治手腕书写着帝王权术的篇章。当雍正用“年羹尧案”“隆科多案”树立皇权威严时,乾隆则通过“讷亲之死”“鄂昌自尽...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9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死后为何无人敢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五十八岁的雍正帝突然驾崩,直隶总督李卫闻讯后三日暴毙,终年五十一岁。这位以“缉私盐、整漕运、治江南”闻名的能臣,死后虽遭乾隆斥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1 忠奸分野:李卫与年羹尧结局差异的深层密码雍正朝两大权臣李卫与年羹尧,同为帝王股肱之臣,却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终局。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沦为阶下囚,被赐自尽时身负九十二款大罪;李卫则历经三朝,以直隶总督之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10-01 九子夺嫡:雍正登基后,八位失败者的命运终章“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九位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各施手段,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雍正帝。而其他八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在这场残酷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 棠棣情深:雍正与十三阿哥胤祥的传奇兄弟情在清朝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风波中,雍正帝(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堪称历史典范。两人虽非一母同胞,却以超越血缘的信任与默契,共同书写了帝制时代权力结构中的极...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 康乾盛世中的双子星:雍正与乾隆的治世之道在清朝268年的历史长河中,康雍乾三代君主以134年的统治时长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辉煌。其中,雍正与乾隆这对父子皇帝的治世理念与成就,始终是历史学者争论的焦...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 佟国维:从康熙国丈到八爷党幕后推手,一场险象环生的政治博弈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堪称清朝最激烈的权力斗争,而在这场风暴中,康熙国丈佟国维的抉择与结局尤为耐人寻味。作为孝康章皇后之弟、孝懿仁皇后之父,佟国维凭借家族背景与...
康熙的儿子们 孝康章皇后 2025-09-25 22岁太后佟佳氏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悲歌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7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改元康熙。其生母佟佳氏以22岁之龄晋封圣母皇太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之一。然...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25 雍正对敦肃皇贵妃的深情:超越权谋的帝王之爱在清朝雍正帝的后宫中,敦肃皇贵妃年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并非影视剧中那个嚣张跋扈、工于心计的“华妃”,而是以温柔贤淑、端庄恭谨著称的宠妃。从康熙指婚到雍正朝的盛...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