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即吴太祖,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在位共23年;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他刚刚打下了荆州,得罪了刘备。所以立刻向曹操献媚,希望曹操跟自己结盟。当然了他的姿态比较低,表示要臣服于曹操,希望曹操能够称帝做皇帝。
孙权这如意算盘打得响,曹操将计就计,要他派质子。孙权才没那么傻,一兵一卒一寸土地都不可能给曹操,更何况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孙权对曹操劝进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曹魏自顾不暇,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付孙权,这样孙权才能集中精力应付刘备。
曹操已经老了,孙权抓住了这个条件。
当时曹操已经六十出头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曹操的寿命其实已经不算小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到底有没有篡位称帝的心思呢?要说没有那就是丧良心。孙权是最懂曹操这个心思的人,因为孙权也想称帝,可是他目前的实力不允许罢了。所以孙权这个时候撺掇曹操称帝,那是勾起了曹操最渴望达到的目的。
曹操到底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建立自己的帝国,到底能不能成为真正的皇帝。其实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因为没多久他就要去世了。所以说他要想称帝,这两年是最好的机会。称帝以后,他就会留名青史,好歹也是帝王中的一个了。可是同时也能给曹操带来无限骂名,比如说他是汉贼,是篡汉的罪魁祸首。孙权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所以一个劲儿地希望曹操篡汉自立。“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侍中陈群、尚书桓阶奏曰:‘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
这是三国领袖都想做的事情,可是孙权不想背负这样的骂名。他就想等着曹操称帝以后,找机会再为大汉报仇,这么一来他就有了收买人心的资本了。
当初曹操打着重整汉室江山的旗帜,吸引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前来投靠。这些人才也会因为曹操背叛了大汉王朝而在曹魏内部制造混乱,这也是曹操所不想看到的,却是孙权极为希望看到的事情。
曹操为啥没有上当呢?他为什么没有称帝?
曹操又不是傻瓜,孙权的小心思他看得非常清楚。他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不会上当的意思。
曹操为什么会觉得称帝是放在火炉上烤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当初袁术称帝的时候。袁术刚刚称帝,他手下大将孙策就带着江东的地盘,宣布独立,跟袁术划清界限。
此后天下诸侯对袁术都是各种辱骂声讨,不久之后袁术集团就被消灭了。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称帝,时机非常不成熟。
曹操的时机要比袁术好得多,因为曹操已经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统。可是在他看来,时机还没有那么成熟,因为他依旧会面临这么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手下人的背叛问题。这么多手下当中,难道就没有几个是忠于汉室的?像荀彧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呢?曹操心里是有数的。其次就是孙权和刘备都手握雄兵。曹操一旦篡汉自立,那么孙权和刘备就会重新结成联盟关系,共同对付曹操,这是曹操不想看到的。再则曹操也害怕骂名。天下只有三分之一的地盘是属于他的,其他三分之二地盘上的百姓一定把他骂透了,而自己地盘上的百姓也会对他指指点点,从此汉贼的名声将永生永世背负在身上了。他食汉禄多年,却做了背叛汉朝的事情,的确不应该。
由此可见,曹操综合考量了这么多事情以后,决定还是不称帝的好。为何要追求那种蜗角虚名呢?他不做皇帝,难道就享受不到皇帝的待遇了吗?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想要篡汉,可是综合了那么多条件以后,决定还是不篡汉好了。但是他不是没有做出过试探,比如说加九锡封魏王,其实就是他的一种试探。
刘邦曾经说过非刘姓不得封王,这是汉朝的祖制。只有吕后乱政的时候,把吕家的人封为了王,后来霍光辅政都没有封自己为王,可见封王就是公然称帝的前兆了。
曹操这么做是想看看朝中到底有多少人反对他称帝,后来果然冒出来一大批汉臣表示曹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夏侯惇谓王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著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王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甚至连他昔日最好的战友荀彧,也跳了出来,表示曹操不能称王,这是有违祖制的行为。并且在白马门公然跟曹操的儿子曹植大吵一场。
由此可见,曹操想要称帝,这阻力还真的不小。虽然杀了一片汉臣,可是他心里也有些后怕了,称帝真的就那么好吗?
这个时候曹操似乎已经想通了,他认为称帝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无非就是多了一个皇帝的称呼罢了。自己已经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曹操认为就算是老曹家要夺取天下,那他自己也就做个周文王算了。周文王是没有称天子的,他打下了天下让自己的儿子姬发成为了周天子。
也就是说曹操自己不称帝,可是他可以让自己的儿子称帝。只要权力一直在曹家人手里,那称帝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曹操是一代雄主,却也有自己的顾虑
称帝非常容易,其实占领了大北方以后,完全可以称帝。可是曹操为什么偏偏没有这么做呢?他有自己的顾虑。
曹操一辈子给汉朝江山打工,前半生的确是兢兢业业希望恢复大汉江山。可后半生是受到了其他诸侯们的影响,他发现全天下没有哪个诸侯是真正为了大汉江山而努力的。所以曹操自己也就想通了,干活其实是为了自己干的。这个时候的曹操就开始了功高盖主的日子。但是曹操没有胆子称帝,因为他家世代都是汉朝的大臣,一旦称帝,那就是以臣子的身份造反。
当年王莽这么做,后果是很明显的。所以说要想称帝不是不可以,必然要让他儿子来做这件事。他儿子不是汉臣,没有必要为此而买单。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