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对屈原一生的简介中,我们知道,屈原也曾有过意气风发的时候,楚怀王和20岁的他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以至于怀王将国事全部托付于他。屈原也不负厚望,很快整理出一系列的变法内容……但是,为什么变法没有成功,怀王反而将屈原流放了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变法的内容:
第一,奖励耕战。还记得在之前一笑说《诗经·秦风·无衣》时提到的商鞅变法内容吗?这点和商鞅如出一辙,都是为了促进国家实力增长、提高军队战斗力。但问题是,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大量因战功崛起的新贵,这对于老的贵族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国家能提供的贵族待遇的果子就那么多,新来的人多了,老的人自然就要分的少了,既得利益者怎么可能放弃?
第二,举贤能,唯才是举。其实这一点屈原也是在革自己的命——屈原本身就是通过世家内部举荐出来的,但屈原为了替楚国广泛获取人才,不惜拿自家开刀——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为国牺牲的精神,哪怕到了现代,老子替儿女安排工作也是常见的事情,你指望2千多年前的楚国世家们有这思想觉悟?
第三,开放言路,反壅蔽。也就是要打破君臣、君民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下情上达天听,让政令畅通无阻。这也是一个治国理政的老大难问题,包括有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的现在,还是有政令不通,阳奉阴违,中央管不到地方的情况,更何况当时楚国有一大帮子人要当土皇帝,“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四,禁朋党。鉴于楚国的贵胄和老世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污蔑攻击。因此而要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第五,命赏罚。国家的赏罚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沦为某些人笼络人心的手段,而是要用严格的律条来界定,做到赏罚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纵观这五条,虽然条条在理,点到了楚国的痼疾上,但条条也是打中了世家和旧贵族的痛筋上,怎能不招致占楚国朝堂大部分的官僚们的反对?
当时,屈原一公布的变法内容,楚国宫里立即就像炸开了马蜂窝,一时间,前来向楚怀王诉说不满,要求马上停止变法的官员为数甚众,有的人甚至提出要处置屈原。
屈原的这五条变法主张,每一条都是重要的,都是互相关联、必不可少的。假如放弃或改变了某一条,整个变法大事都会流于失败。因此,屈原也在竭力向众官员解释变法主张的重要和迫切,分析变法条文,说明制订它们的理由。——可真心为国,敢于舍弃和背叛家族利益的又有几人?
楚怀王被官员、亲属们包围着,他周围都是反对的声音,楚怀王本就是个“耙耳朵”,没主心骨的,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反对的人,听到这么多反对的声音,就动摇了、犹疑了。他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屈原的觐见。
公元前314年,刚进行了不到3年的变法,激起了楚国的动荡。历史无数次证明:受人民欢迎的措施,不见得一定就能抵挡得住当权者们的阻扰和破坏。变法有利的成果还没成熟,但病变丛生,楚怀王再也坚持不住了,就借着上官大夫的谗言,罢黜了屈原的左徒一职,变法就此失败。
经过这次跌倒,屈原觉得是自己这方的力量不足。因此他就利用担任三闾大夫的机会,大力培养后备人才。——可惜的是,他的育才大计才进行了不到一年,公元前313年,他就遭到了第一次流放。
最开始屈原还是认为楚怀王是暂时被蒙蔽,他像痴情的女子在等待以前的情郎一样,等待着楚怀王的回心转意——因为他的变法为楚国积攒下了战略储备,他希望楚怀王能看到这些。确实,楚怀王也看到了变法的成果,但他太着急了,没有等果实在成熟一点——他马上发动了对秦国的战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秦楚两国之间的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均以楚国大败告终。
可这个时候,楚怀王想到的不是把屈原召回来继续改革,而是派他远赴齐国,恢复齐楚联盟,做一个救火队长。
屈原使齐回国后,发现楚怀王放跑了张仪,当即直言以谏——你让好面子的楚怀王哪受得了这个?于是屈原再也不招怀王待见。
长期的等待化作了泡影,屈原心乱如麻,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的,但又感于坚持之难,哪怕他是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在这种情况下也浪漫不起来了。因此他才找到太卜郑詹尹——很多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啊!
或许也正是因为屈原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的感触会比一般人更加细腻敏锐,因此他面对理想与现实,心中也会有更大的苦痛。一心为国,却强谏遭斥、远放汉北,“忠而被谤”,岂无哀愤?“既放”在外,找不到报效家国之门,能不痛苦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实际上,《卜居》所展示的人生道路的严峻选择,不只屈原面对过,后世的无数志士仁人千年来都曾面对过。只不过,坚持下来的人成了英雄,流芳青史;退缩的,要么在历史中湮灭无闻,要么就转为反面角色,成为映衬英雄光辉的那团黑暗。
所幸的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无论多么艰难困苦的时代,总会出现一些坚持理想、拒绝流俗的人物。正是有了这些光辉的榜样,我们的民族才能百折不回、九死重生。即使在和平、繁盛的今天,这种不媚俗、不屈从、不圆滑、不妥协的伟大精神,依然富于鼓舞和感染力量,它将引导我们摆脱卑琐、庸俗和软弱,挺起胸、昂起头,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坚持前进!
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楚怀王与项羽、刘邦:从君臣联盟到权力博弈的乱世三角秦末乱世中,楚怀王熊心、项羽、刘邦三人构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权力三角。他们以"反秦复楚"为旗帜结盟,却在推翻暴秦后因权力分配走...
项羽 楚怀王 2025-08-06 楚怀王与楚襄王: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与国运兴衰战国时期,楚国作为南方大国,其兴衰轨迹深刻影响着华夏格局。在楚国由盛转衰的关键阶段,楚怀王熊槐与楚顷襄王熊横这对父子间的权力纠葛,既是家族内部的政治博弈,更是楚...
楚怀王 2025-05-28 楚怀王真有那么蠢吗?多维视角下的历史再审视在战国历史的长河中,楚怀王熊槐常被贴上“昏庸”“愚蠢”的标签,其因张仪欺骗而断绝齐楚联盟、轻率赴秦被囚等事迹,成为后世评判其无能的典型例证。然而,深入剖析史料与...
楚怀王 张仪 2025-05-28 楚怀王与项羽:跨越时代的权力羁绊在秦末楚汉相争的乱世棋局中,楚怀王熊槐与项羽的关系远非简单的君臣或先祖后裔所能概括。这两位相隔百年的楚国人物,通过历史记忆的传承与政治符号的重构,形成了一种跨越...
项羽 楚怀王 2025-05-14 楚怀王与嬴政:跨越时空的复杂关联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楚怀王熊槐与秦始皇嬴政虽处于不同时代,却因家族血脉、历史事件等因素,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家族纽带:血脉交织的隐秘联系从家...
秦始皇陵 楚怀王 2025-04-15 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智商争议与历史真相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与外交策略尤为复杂多变。其中,“张仪欺楚”的典故尤为引人注目,张仪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两次成功欺骗了楚怀王,使秦国在战...
楚怀王 张仪 2025-02-11 屈原之死:并非自杀?揭秘与楚怀王宠妃的暧昧传闻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屈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离骚》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然而,关于屈原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观点认为,屈原因政治失意而投...
楚怀王 2024-11-03 项羽拥立的楚怀王是谁?在历史的长河中,楚汉之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这场纷争的背后,有一位被项羽拥立的楚怀王,他的存在对于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这位神秘的楚怀王究...
项羽 楚怀王 2024-10-07 楚怀王与屈原:命运交织的悲剧在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楚怀王与屈原的故事是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一个是坐拥江山的君王,一个是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们的命运在楚国的宫廷中交织,最终走向了各自悲惨的结局...
楚怀王 2024-08-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