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隐忍多年的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一举控制洛阳城,然后诛灭曹爽及其党羽的三族,自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根据史书记载来看,曹芳生于公元232年,到公元249年曹爽已经18岁了,为何他在高平陵政变中没有任何存在感?曹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八岁即位,权臣当政
曹芳字兰卿,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生于232年。由于宫闱事秘,所以其生父、生母的情况均失载,外界都不清楚他真实的来历,但按照常规来推测,必定属于宗室子孙。而据《魏氏春秋》的推测,曹芳极可能是曹操的曾孙、任城威王曹彰之孙、任城王曹楷之子(或云任城王楷子)。
自曹操之后,曹魏帝王的寿命就像受到了诅咒,曹丕只活了40岁,曹叡更是年仅36岁就去世。而且曹叡生了三个儿子,居然都早夭,而且此后再也生不出儿子了。公元235年,为江山社稷考虑,曹叡从宗室中收养了两个男孩,即曹询、曹芳,以便在二人中择一而立为储君。其中曹询年长曹芳一岁,被封为秦王,而曹芳则被封为齐王。
公元239年正月初一,魏明帝曹叡病重,立曹芳为皇太子,当天曹叡驾崩,年仅8岁的曹芳继位,成为曹魏第三位皇帝,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古人年纪是按照虚岁计算,其实曹芳当皇帝时才7周岁,按照今天的标准,也只是个一年级的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能懂得什么治国理政呢?所以曹魏朝廷的政权实际是由曹爽、司马懿两人共同掌握。曹芳只是像一个牌位一样坐在那里,然后好好学习,等到年长以后或许能得到亲政的机会。然而,这似乎注定是不可能的……
才出狼穴,又入虎口
历来,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向来只有一个人能说了算,所以曹爽和司马懿必然会发生斗争。经历了初期的和平相处,斗争开始了。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听何晏、邓飏、丁谧之计,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太后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曹爽自此专权。
史书中关于曹爽专权的记载特别多,虽然我们无从判断这是不是司马氏胜利后故意抹黑的,但应该有部分属实。比如为了掌握洛阳军队,曹爽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曹爽最终屈服,自请免去职务,不久被司马懿定罪,夷灭三族,史称高平陵事件,从此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懿之手。
如果曹芳有一定的话语权,此时已经18岁的他不应该在高平陵政变中毫无存在感。当时大司农桓范力劝曹爽带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反击司马懿。而曹爽兄弟居然对此默不作声,从桓范劝曹爽、曹羲兄弟,而不是直接向曹芳建议,说明彼时朝政大权的确在曹爽手中。
可怜的曹芳,已经18岁,却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掌握,甚至在史书中都没有一句话的记载。曹爽倒了,司马懿掌权,对于曹芳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区别,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才出狼穴,又入虎口!
试图抗争,失败被废
然而,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曹芳是一个无所作为、甘做傀儡的君主。毕竟史书的零星记载也能看出,曹芳最起码不是一个司马衷那样的傻子。“二年通《论语》,五年通《尚书》,七年通《礼记》”,这说明曹芳最起码也是中上资质,这样以来他自然不愿意看到曹魏政权葬送在自己手里。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事情败露,被司马师灭族。后司马师逼曹芳废黜张皇后,改立王皇后。曹芳因参与了李丰等人的图谋而不安,司马师则担心后患,秘密图谋废黜曹芳。
历史总是充满了相似性。每当权臣当道,皇帝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能找外援搬到权臣,东汉的皇帝喜欢找宦官,汉献帝刘协曾经有过“衣带诏”事件,被曹操残酷镇压。现在曹操的孙子被司马家拿捏得死死地,曹芳也只能通过皇后的父亲张缉和心向曹魏的部分大臣试图抗争,可惜他们失败了。
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师联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言及曹芳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与优人、保林等淫乱作乐并弹打进谏的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庞熙乃至用烧铁重伤令狐景身体、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罪,请依霍光故事废曹芳的帝位,得到许可 。
当年霍光废立刘贺也算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典故了,所以司马师干脆依样画葫芦,甚至连罪名都原封不动的抄袭。霍光废刘贺的理由是“淫乱无道”,司马师废曹芳也不过是“耽淫内宠,日延倡优”这些上不了台面的床笫之私,可谓没什么创意了。
被废的曹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朝廷通过商议,决定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之后,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去世,终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虽然被废,曹芳居然一直活到西晋建立后十年,也算是司马家没有赶尽杀绝(多么像当年曹家对刘协)。不过给人家谥号“厉公”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难道曹芳就因为反抗你们司马家的控制,就成了“厉”?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 司马懿掌权多少年:权力更迭中的风云岁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谋略、深沉的心机和坚韧的意志,在曹魏政权中逐步崛起,最终为司马氏家族掌控天下奠定了坚...
司马懿 2025-08-26 高平陵之变:中国历史转折中的权力重构与制度震荡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洛阳城郊的高平陵笼罩在料峭春寒中。当魏帝曹芳率领曹爽兄弟的仪仗队前往祭拜魏明帝陵寝时,七旬老臣司马懿以雷霆之势发动政变,三千死士封锁城门,...
司马懿 2025-08-20 曹爽为何不反抗:一场权力博弈中的必然选择公元249年,曹魏政权的权力天平在高平陵之变中彻底倾斜。当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政变时,手握重兵的曹爽却选择放弃抵抗,最终导致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这场看似...
司马懿 2025-08-18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张春华与司马懿:乱世中从相濡以沫到恩断义绝的婚姻张春华与司马懿的婚姻,是三国乱世中一段极具戏剧性的故事。从少年夫妻的相濡以沫,到权力巅峰后的恩断义绝,他们的关系折射出权力、人性与情感的复杂纠葛。一、少年夫妻:...
司马懿 2025-08-14 卤城之战: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巅峰对决,真相究竟如何?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祁山,与司马懿在陇右地区展开了一场决定三国格局的战役——卤城之战。这场战役不仅是诸葛亮与司马懿首次正面交锋,更因史书记载的矛盾性成...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08-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