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本供奉中国一灵物上百年——玄奘的顶骨舍利,至今仍在参拜。日本供奉中国一灵物上百年 至今仍在参拜 求子得子求财得财后来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个弹丸小国,没有信仰、没有人性,他们在中国到处盗墓、挖皇陵、甚至挖塔,只要看着值钱的都拿走,也不管是不是佛教圣物。 就在抗战快结束的时候,日本大张旗鼓地在南京继续挖地三尺找宝物,他们知道大报恩寺曾经是南京著名的寺院,他们认为地下一定有宝藏,所以连塔的遗址都不放过,日军挖着挖着,挖出一个刻在石头上的书信,在里面有个锦盒,打开一看,装的是玄奘的顶骨舍利。
中国百姓被彻底激怒了,虽然在抗战年间人们没什么信仰,可对于玄奘法师,他在民间是有很高的声望的,日本大张旗鼓地将玄奘法师珍贵的顶骨舍利据为己有,这怎么说都是不能原谅的。
玄奘的顶骨舍利放在一个石棺里,日军打开石棺,还发现十七块盖骨,以及玉器、铜器等文物,日本的指挥官要将此运往日本,不知道怎么就泄露了秘密,遭到了中国强烈的声讨。
当时日本也是参拜了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他们也怕遭报应,但后来日本和汪伪政府,将玄奘顶骨舍利一分为二,一半运回日本,至今还在参拜,据说很灵验。
日本供奉中国一灵物上百年至今仍在参拜求子得子求财得财当日本干了这件事之后,日本差点被美国夷为平地,险些亡国,汪伪政府也没有好下场,这说明报应是存在的。
不过,日本也知道其中厉害,至今将这一灵物供奉在日本的三藏院,参拜玄奘的顶骨舍利像参拜自己老祖宗一样用心。
在中国古建筑中,塔是比较神圣的,不仅因为独特的建筑造型,也是因为它的佛教文化涵义。塔是由印度传来的,塔在印度是做什么用的呢?其实是坟冢,但只有高僧的遗骨才有资格进入塔里,保佑千秋万代的百姓安居乐业。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高僧,比如玄奘,他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唐朝时候是中国是佛教大国,从上到下,佛教的气息都是很浓郁的。大家还记得《西游记》的最后,唐太宗对玄奘的热情迎接吧?其实就反应了统治阶层对佛教的支持。
日本供奉中国一灵物上百年至今仍在参拜求子得子求财得财我们今天讲的塔,跟玄奘法师有关,玄奘法师圆寂后,顶骨舍利就被放在陕西的紫阁寺塔。塔是非常具有佛教意义的,历来的盗墓贼,很少去动佛教的建筑。不过在唐朝末年动乱的时候,有的军阀丧心病狂焚毁长安很多建筑,塔也受到波及,变得破败不堪。
玄奘圆寂于玉华寺后,在长安举行葬礼,后葬于长安东郊,几年后,唐高宗下了一道诏书,将玄奘遗骨移到长安南郊,并在兴教寺进行供养。在唐朝数百年内,玄奘法师都享受很高规格的供奉待遇,可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寺庙,遗骨不知所踪,后来经过百年后,被一个和尚发现,这时时间已经到了宋朝。
日本供奉中国一灵物上百年至今仍在参拜求子得子求财得财宋朝时,有高人将玄奘的顶骨舍利迎回南京,在南京建立一座石塔,将顶骨舍利安放在里面。在明末战乱的时候,寺庙被烧毁,朱棣即位后,下令重修寺庙。朱棣在原址重新修建一座塔,命名“大报恩寺”,明朝也是佛教时代,百姓信佛的趋之若鹜,都来寺庙参拜,寺庙香火鼎盛。
朱棣的支持让明朝的佛教事业也很发达,人人都积德行善,所以国家相对比较太平,也比较富庶。清朝时候中国遭到外来侵略,在内乱中大报恩寺被烧毁,当时百姓命都保不住,没人注意这个,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从此长眠于地下。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