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持续8年之久,结束了“开元盛世”,唐朝由盛转衰,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倾轧中走向灭亡。此外,安史之乱爆发,唐朝放弃了对西域经营,安西、北庭军团全部内调平定叛乱,从而给阿拉伯帝国可乘之机,极大影响了中亚、西亚之政治局势,对近代造成极为深远之影响。
安史之乱本不应该持续8年,唐朝2年里有三次机会将其团灭,可惜都没能抓住。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广平王)祖孙三代各有一次机会,若是其中一人抓住了,“开元盛世”也不会结束,安史之乱也只是局部破坏,而不是将全国闹得沸腾。可惜,唐朝中枢战略眼光不给力,硬是让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
755年11月,河东、范阳、卢龙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打着“清君测”打起,在范阳举兵15万造反,攻入中原腹地。内地承平日久,民不知兵,且此时府兵制已经崩溃,叛军得以长驱直入,攻破洛阳,纵横中原各地,兵强马壮,士气如虹。
安禄山长驱直入,却也遭遇极大麻烦,就是远离后方基地,粮道有被截断之危险。此外,中原人民怨恨叛军,纷纷起兵与之战斗,拖住了叛军主力。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则攻击叛军运输线,将安禄山与范阳大本营隔开,准备将其团灭。
此时,高仙芝、封常清等超级名将镇守潼关要塞,叛军无法前进一步。如此,安禄山内外交困,粮道不通,准备返回范阳,重新商议对策。可惜,唐玄宗昏招百出,居然下令处死高仙芝、封常清,自毁长城。
接着,让哥舒翰驻守潼关,其策略与高仙芝、封常清一样,就是据守要塞,不轻易与叛军主力决战。唐玄宗,又出昏招,强迫哥舒翰出兵,结果在灵宝战败,20万大军没了。
唐玄宗出昏招,坑死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被安庆绪杀),自毁长城,结果是灾难性的。潼关控制在手,中原郭子仪、李光弼攻击叛军粮道,安禄山孤军深入,随时有覆没之危险。如此良好局势,硬是让唐玄宗给破坏了,昔日英明形象荡然无存。
哥舒翰战败,麾下河西、陇右军团覆没,潼关沦陷。没了潼关,长安自然守不住,安禄山不费吹灰之力,就直接攻破城池而入。唐玄宗呢?早已逃之夭夭,跑去成都避难,途中还下令将自己心爱的妃子杨玉环处死。
处死杨玉环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李嗣业、王思礼、鲁炅等纷纷前来效忠,发誓要讨平叛军。不久,安禄山被安庆绪处死,史思明则阳奉阴违,准备向唐朝投降,局势很不错。
此时,谋士李泌提出建议,不要直接收复长安,而是直捣范阳。原因很简单,叛军在中原杀戮太多,不得人心;范阳是叛军老巢,一旦有失,军心溃散,必败无疑。可惜,唐肃宗不同意,非要打长安,再次错过机会。
757年,唐肃宗让广平王李豫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帅,聚集15万兵马直接杀向长安,与叛军最精锐的10万幽州军团厮杀。从战斗力上看,15万唐军中可以和叛军一争长短的,只有郭子仪的朔方军、仆固怀恩从回纥带来的4000精锐骑兵。所以,正面攻打长安,实在是一招臭棋,直捣范阳才是上策。
唐军整体战斗力不行,交战中颓势明显。起初,唐军出动弓弩手射杀叛军骑兵,而后直接杀到阵前,声势浩大。此时,叛军发动反击,让最精锐的曳落河军冲杀,唐军招架不住,纷纷溃逃,朝着中军大营跑来,局势万分危险。
此时,前锋主将李嗣业脱下衣服,手持陌刀,冲入敌阵,部下也跟着冲锋,“如墙推进,人马俱碎”,稳住了阵脚。仆固怀恩率4000精锐回纥骑兵,乘此机会绕道侧后,向叛军发起进攻,唐军才得以转败为胜。
此战,叛军被俘虏5万,死伤3万余,基本全军覆没。此时,仆固怀恩向广平王李豫提出建议:直接攻打长安,全部消灭叛军。其理由是:安守忠、李归仁是天下闻名的悍将,叛军精锐军团几乎都参与此次战斗。如今,叛军惨败,惊魂未定,官军若能全力追杀,必然可以将其全歼。
然而,李豫以士兵疲惫为由,拒绝追击。到了晚上,仆固怀恩又连续5次进言,希望能带兵直接攻城,将叛军团灭。仆固怀恩直言:若不歼灭叛军,让安守忠、李归仁等逃脱,他们势必重新招兵买马,后患无穷。可惜,李豫还是拒绝了。
没能追歼叛军,安守忠、李归仁等安全撤离长安。次日,唐军准备攻打城池,但里面空无一人,叛军早已离开,不损一兵一卒。次年,叛军声势复振,在相州击败60万唐军,前锋直逼潼关,平叛第一阶段成果,几乎化为乌有。
综上所述,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广平王)祖孙三人,没一人能抓住彻底平定安史之乱之机会,让2年就应该结束的战争持续了8年。唐玄宗年老昏聩,没能抓住机会,也怨不得人。广平王呢?作为中兴大唐之后备君主,战略眼光也是不给力,这在其后来担任皇帝时表现得更加明显。
香积寺一战,若是追歼团灭,安庆绪岂能再折腾,史思明岂能再有异心。可惜,李豫还是错过了机会。后来,李豫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居然向藩镇妥协,割地招降叛军,结果河朔三镇强势崛起,拉开了藩镇割据混战之序幕,直到唐朝灭亡都没停止。
参考书目:《中国军事史》
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傲立巅峰,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若追溯其艺术血脉的源头,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身影...
李白 2025-09-18 杜甫:诗史长河中的永恒灯塔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中,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以1400余首传世诗篇照亮了盛唐转衰的历史天空。这位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文学...
杜甫 2025-09-17 尤俊达是好人吗?——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复杂镜像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诗仙的笔墨:李白诗歌数量与创作传奇的考证在盛唐的月光下,李白以诗为剑,劈开了中国文学史的苍穹。这位自称"谪仙人"的诗人,一生游历四方、纵酒狂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 2025-09-17 沈珍珠之死:权力、贞洁与帝王心术的残酷交织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七月,安徽寿州崇善寺内,一名自称太子李适生母的女尼广澄,在接受朝廷盘问后被乱鞭打死。这场看似荒诞的“假冒案”,实则撕开了安史之乱后大唐...
李适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 郭子仪之死:功高不震主,忠良终得全——驳“灭九族”谣言之真相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以“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功绩载入史册,其八十五载人生横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历经安史之乱、吐蕃入侵、仆固怀恩叛乱等重大危机,始终以...
郭子仪 2025-09-16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