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持续8年之久,结束了“开元盛世”,唐朝由盛转衰,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倾轧中走向灭亡。此外,安史之乱爆发,唐朝放弃了对西域经营,安西、北庭军团全部内调平定叛乱,从而给阿拉伯帝国可乘之机,极大影响了中亚、西亚之政治局势,对近代造成极为深远之影响。
安史之乱本不应该持续8年,唐朝2年里有三次机会将其团灭,可惜都没能抓住。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广平王)祖孙三代各有一次机会,若是其中一人抓住了,“开元盛世”也不会结束,安史之乱也只是局部破坏,而不是将全国闹得沸腾。可惜,唐朝中枢战略眼光不给力,硬是让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

755年11月,河东、范阳、卢龙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打着“清君测”打起,在范阳举兵15万造反,攻入中原腹地。内地承平日久,民不知兵,且此时府兵制已经崩溃,叛军得以长驱直入,攻破洛阳,纵横中原各地,兵强马壮,士气如虹。
安禄山长驱直入,却也遭遇极大麻烦,就是远离后方基地,粮道有被截断之危险。此外,中原人民怨恨叛军,纷纷起兵与之战斗,拖住了叛军主力。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则攻击叛军运输线,将安禄山与范阳大本营隔开,准备将其团灭。
此时,高仙芝、封常清等超级名将镇守潼关要塞,叛军无法前进一步。如此,安禄山内外交困,粮道不通,准备返回范阳,重新商议对策。可惜,唐玄宗昏招百出,居然下令处死高仙芝、封常清,自毁长城。
接着,让哥舒翰驻守潼关,其策略与高仙芝、封常清一样,就是据守要塞,不轻易与叛军主力决战。唐玄宗,又出昏招,强迫哥舒翰出兵,结果在灵宝战败,20万大军没了。

唐玄宗出昏招,坑死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被安庆绪杀),自毁长城,结果是灾难性的。潼关控制在手,中原郭子仪、李光弼攻击叛军粮道,安禄山孤军深入,随时有覆没之危险。如此良好局势,硬是让唐玄宗给破坏了,昔日英明形象荡然无存。
哥舒翰战败,麾下河西、陇右军团覆没,潼关沦陷。没了潼关,长安自然守不住,安禄山不费吹灰之力,就直接攻破城池而入。唐玄宗呢?早已逃之夭夭,跑去成都避难,途中还下令将自己心爱的妃子杨玉环处死。
处死杨玉环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李嗣业、王思礼、鲁炅等纷纷前来效忠,发誓要讨平叛军。不久,安禄山被安庆绪处死,史思明则阳奉阴违,准备向唐朝投降,局势很不错。
此时,谋士李泌提出建议,不要直接收复长安,而是直捣范阳。原因很简单,叛军在中原杀戮太多,不得人心;范阳是叛军老巢,一旦有失,军心溃散,必败无疑。可惜,唐肃宗不同意,非要打长安,再次错过机会。

757年,唐肃宗让广平王李豫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帅,聚集15万兵马直接杀向长安,与叛军最精锐的10万幽州军团厮杀。从战斗力上看,15万唐军中可以和叛军一争长短的,只有郭子仪的朔方军、仆固怀恩从回纥带来的4000精锐骑兵。所以,正面攻打长安,实在是一招臭棋,直捣范阳才是上策。
唐军整体战斗力不行,交战中颓势明显。起初,唐军出动弓弩手射杀叛军骑兵,而后直接杀到阵前,声势浩大。此时,叛军发动反击,让最精锐的曳落河军冲杀,唐军招架不住,纷纷溃逃,朝着中军大营跑来,局势万分危险。
此时,前锋主将李嗣业脱下衣服,手持陌刀,冲入敌阵,部下也跟着冲锋,“如墙推进,人马俱碎”,稳住了阵脚。仆固怀恩率4000精锐回纥骑兵,乘此机会绕道侧后,向叛军发起进攻,唐军才得以转败为胜。

此战,叛军被俘虏5万,死伤3万余,基本全军覆没。此时,仆固怀恩向广平王李豫提出建议:直接攻打长安,全部消灭叛军。其理由是:安守忠、李归仁是天下闻名的悍将,叛军精锐军团几乎都参与此次战斗。如今,叛军惨败,惊魂未定,官军若能全力追杀,必然可以将其全歼。
然而,李豫以士兵疲惫为由,拒绝追击。到了晚上,仆固怀恩又连续5次进言,希望能带兵直接攻城,将叛军团灭。仆固怀恩直言:若不歼灭叛军,让安守忠、李归仁等逃脱,他们势必重新招兵买马,后患无穷。可惜,李豫还是拒绝了。
没能追歼叛军,安守忠、李归仁等安全撤离长安。次日,唐军准备攻打城池,但里面空无一人,叛军早已离开,不损一兵一卒。次年,叛军声势复振,在相州击败60万唐军,前锋直逼潼关,平叛第一阶段成果,几乎化为乌有。

综上所述,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广平王)祖孙三人,没一人能抓住彻底平定安史之乱之机会,让2年就应该结束的战争持续了8年。唐玄宗年老昏聩,没能抓住机会,也怨不得人。广平王呢?作为中兴大唐之后备君主,战略眼光也是不给力,这在其后来担任皇帝时表现得更加明显。
香积寺一战,若是追歼团灭,安庆绪岂能再折腾,史思明岂能再有异心。可惜,李豫还是错过了机会。后来,李豫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居然向藩镇妥协,割地招降叛军,结果河朔三镇强势崛起,拉开了藩镇割据混战之序幕,直到唐朝灭亡都没停止。
参考书目:《中国军事史》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在历史长河中常被冠以“明君”之名。他前期任用贤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唐朝达到鼎盛。然而,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1-04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唐睿宗李旦:隐忍与智慧的帝王人生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作为唐朝第五位皇帝,其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既见证了武周政权的兴衰,又为开元盛世的到来铺就了道路。他...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2025-11-04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武则天为何不立武承嗣为太子: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既需巩固武周政权,又要平衡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的利益。在侄子武承嗣与儿子李显...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3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梅妃:才情与气节交织的宫廷悲歌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画卷中,梅妃江采萍以才情与气节独树一帜。她既是封建帝王后妃中罕见的才女,也是安史之乱中宁死不屈的烈女。这位出身福建莆田的奇女子,用一生诠释了...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31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权力棋局中的理性克制:武则天不杀李治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政治框架中,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登上权力巅峰的历程充满血腥与算计。然而,面对身患重疾却仍居帝位的丈夫李治,这位以狠辣著称的女皇却始终未动杀机。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