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真的胜于司马懿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国时期因为战乱频繁,这个时代是谋臣和武将的时代,他们可以拿天下作为棋盘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比如人称"毒士"的贾诩,是他掀开了乱世的序幕。还有周瑜,世家子弟出身却不浮夸,精通音律也晓畅军事,一场赤壁之战奠定了他名将的历史地位。
还有诸葛亮和司马懿,他们堪称那个时代最势均力敌的对手,一个是蜀汉丞相采取攻势,一个是曹魏大都督采取守势,两人斗争的结果也直接影响天下的走势。因为当下诸葛亮被"神话"的原因,很多朋友以为司马懿的才能不如诸葛亮,其实并不是这样。
司马懿的履历
司马懿出身河东名门望族,他的父亲司马防是当时的朝廷重臣,但因为忠于汉室,和曹操政见不合一直遭遇排挤。但曹操毕竟爱才,得知司马懿很有才能于是征召,但一直被司马防以各种借口阻挠。后来曹操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司马懿到丞相府赴任,司马懿为此不惜自残装病来回绝曹操,曹操无奈。
官渡之战后曹操击败袁绍成为了实质性天下第一诸侯,此时的他不论是声望还是影响力都超过了汉献帝刘协,整个朝堂也是曹操的一言堂。这时候曹操再次征召司马懿,司马懿了解曹操果敢狠辣,假如再违逆他的话可能会牵连到整个司马家族。于是司马懿接受征召,成为了曹丕的幕僚。
当时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曹操本人更倾向于曹植,但一直犹豫不决。是司马懿建议曹丕交好军中诸将获取大军的支持,对曹操一直保持孝道,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当曹植屡屡出错的情况曹丕终于上位,而司马懿从龙有功从此成为了朝堂的红人。
在曹丕时代里司马懿一直都是一个文臣,也没有机会染指军权。可曹丕在位仅仅几年就病危,临终前任命四个辅政大臣辅佐年轻的魏明帝曹睿司马懿就是其中一个辅政大臣。在魏明帝初期司马懿同样负责政务,但没想到诸葛亮在曹丕离世后一直领兵攻占曹魏的陇西和关中地区,而关中的都督曹真不敌诸葛亮,魏明帝无奈只能任命司马懿替换曹真的职务,让司马懿完成了从文臣到武将的转变。
两人对决的过程
诸葛亮的北伐战役可以说是倾尽全国之力,不论兵装还是军力勉强和司马懿统帅的雍凉大军相当。第一次北伐时期诸葛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曹魏陇西方面三个郡城,而司马懿并没有在意城池得失,而是聚齐主力部队攻破蜀汉的街亭要塞后直取诸葛亮所在的中军。街亭被攻破使得诸葛亮命令刚刚攻略陇西的赵云领兵救援,此时司马懿早趁着赵云脱离陇西之际再次派兵占领。陇西得而复失让诸葛亮气愤但也无奈,最终只撤回益州。
后来诸葛亮后连续两次北伐,但都没有碰到司马懿主力,更多是因为粮草不济的原因退兵,直到最后一次和司马懿对峙五丈原。此时司马懿了解蜀汉已经克服粮草问题,士气旺盛的蜀汉大军想速战,于是司马懿高挂免战牌采取防御姿态,任凭蜀汉怎么邀战都不为所动。
司马懿这种态度让诸葛亮无奈,于是从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身上寻找突破口。诸葛亮特意安排运粮部队在运粮途中被俘虏,让司马昭偶然间了解了诸葛亮驻扎在上方谷的消息,司马昭立功心切违抗命令带着部队前去上方谷,司马懿大喊中计并亲率大军支援。当司马家三父子进入上方谷时诸葛亮下令封锁谷口并放火,大火很快将谷底的魏军吞没。即将烧死司马懿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一场大雨救了谷底的魏军。
得到教训的魏军突围回营后再也没有出战,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了很长时间。而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最终还是没有熬过那个秋天,部署蜀军有序撤退后离世。随着诸葛亮的离世,蜀汉也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司马懿携带天大的军功回到朝堂,声望直逼魏明帝曹睿。
司马懿才能不亚于诸葛亮
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决来看两人好像平分秋色,甚至因为曹魏的实力比蜀汉更强,所以有不少认为司马懿的才能不如诸葛亮,其实严格来说司马懿的综合实力不亚于诸葛亮。
首先司马懿看得清天下形势。他年轻的时候已经声名在外,人称"冢虎"。因为自己是世家子弟出身,和曹操这样的"宦官后人"来说从政治上就不是一路人,所以一直拒绝曹操的征辟。但当曹操击败袁绍之后局势已经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此时他顺应趋势加入曹操的阵营,甚至押宝曹丕身上从此平步青云。而反观诸葛亮,明明在天下趋势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还选择刘备,选择对抗趋势,两人的眼光优劣一对比就很明显。
另外司马懿深谙权谋之道,当诸葛亮离世后司马懿并没有趁胜追击,因为魏军顺势攻占蜀汉的话司马懿将会功高震主,面临的只有造反和被杀的命运。而司马懿选择班师回朝并移交军权,从明面上打消魏明帝曹睿的顾虑,但暗中积攒自己的实力。等魏明帝离世后天下间再也没人是他的对手,仅仅发动一次政变,一天时间内就拿到了曹魏的最高统治权,让司马家成为也那个时代最大的赢家。
从两人的结局对比,司马懿还是强于诸葛亮的。
小结
历史上司马懿的后人取代曹魏建立西晋之后并没有带领民族走上康庄大道,反而出现了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由此经过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让整个民族进入了最黑暗的时代。所以因为这些黑历史,再加上司马懿是通过政变起家得到的政权,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自然被抹黑了。
但从个人角度而言,他一辈子可谓是兢兢业业,在君主忌惮和需要这种纠结的局势下成长,一生多起多落从未在意,最终将自己以及后人推上巅峰,这何尝不是一种励志呢。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