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马超被刘备命令都督临沮,为何关羽在临沮遇难时,却没有见到马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出兵襄樊。在初期的战役中,关羽发挥了他因为死守荆州,而被压抑多年的军事才能。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关羽水淹七军,以极小的代价消灭了曹操的三万多援军,威震华夏。在那个时候,曹操为了躲避关羽的锋芒,竟然想要迁都。
但是在这个时候,东吴的孙权勾结曹操,对关羽的后方进行偷袭。由于关羽在前线的兵力不足,他将后方防备东吴的兵力抽调北上。这样,空虚的荆州被东吴轻易夺取。关羽在回师途中,大军离散,只得率领几百残兵败将走保麦城。后来关羽在逃往西川的途中,于临沮被东吴的伏兵擒杀。
我们看这段历史,对临沮这个地名有点眼熟,它同样也出现在马超的历史中。在当年马超投靠刘备后,曾经“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那么,既然刘备让马超都督临沮地方,为什么关羽败亡的时候,马超却对关羽见死不救呢?
我们首先看看临沮这个地方,就能够明白当年刘备让马超都督临沮的苦心。临沮这个地方,距离江陵三百里,位于江陵和西川联系的要道上。此处有山有水,还有一块小盆地,物产丰富,比较富庶。正因为如此,此处在关羽镇守荆州时,与曹军发生过多次的争夺。
我们在历史上,多次能够看到关羽和曹军在这一带征战的事迹,临沮也多次在双方之间多次易手。从这一点来看,临沮作为荆州前线的一个要冲,战略形势十分重要。
于是,在马超投降刘备之后,一旦西川的战事平定,刘备便任命马超都督临沮。这也是出于刘备对全局的考虑。这里面,有着以下的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关羽的荆州方面需要加强防守的兵力。刘备在入川的时候,仅仅带了黄忠、魏延两员将领,手下的兵马也大多是刘璋支援的。他将主力几乎全盘留在荆州,表现出他对荆州的重视。因为刘备看得很清楚,荆州这块地盘,不但有曹操在北方的威胁,更有孙权在旁边虎视眈眈。因此,他以重兵防守荆州,就是为了防止荆州发生变故。
但是,由于庞统的战死,入川的部队军心发生了动摇。刘备不得已,只好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领军队入川增援。虽然顺利夺取了西川,可是由于抽调部队,使得荆州的防守力量也遭到了削弱。这对于荆州是比较危险了,所以刘备马上决定对荆州进行增援。而且,这支军队就布置在临沮,保证荆州北部的安全,并保护荆州与西川的联系。
第二个原因是派马超都督临沮,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马超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出身名门,世代公侯。而且此人文武双全,在潼关之战中,曾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可是,这个人也有他的问题,那就是薄情寡义。他因为屡次造反,使得自己的宗族被屠戮一空。在逃出故乡后四处流浪,没有人敢重用他。
马超投奔了刘备,也给刘备出了一个难题。按照马超的实际情况,将他安置在北方,利用他在西凉当地的威望,肯定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可是由于马超的性格和他以前的作为,再加上他没有亲属可以做人质,就是有人质他也不在乎。这种人刘备怎么敢放手使用他?
因此,刘备思来想去,将马超安置在荆州,都督临沮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马超和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把他安排在与曹军直接对垒的前线,也不怕他反叛。再加上荆州远离他的势力范围,背后又有关羽的监视,马超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翻不起浪来。这样,关羽有了马超这样一员大将辅佐,荆州的防御就更加稳固了。
可是,当关羽从荆州逃往西川的时候,在临沮并没有遇到马超的援助,而是遇到了东吴的伏兵,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件事,完全是关羽自己造成的。
马超没有去临沮上任,实际上关羽的心里是最清楚的。刘备在平定西川后,将荆州交给了关羽全权负责。这个时候,和刘备让马超都督临沮基本上是同时的。可是,关羽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件事,破坏了刘备的意图。
那就是这样知道马超投奔到了刘备的手下,就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问马超这个人的能力如何。诸葛亮知道关羽的脾气,于是顺着关羽的脾气,安抚关羽。他回信关羽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关羽接到了诸葛亮的来信,十分高兴,他还把这封信让宾客们看,搞得天下皆知。
其实明眼人一下子就能够看出关羽的用意。那就是他独据荆州,无论是谁到荆州来,都得做他的下属,听从他的指挥。诸葛亮虽然用吹捧关羽,贬低马超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关羽故意将这件事宣扬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这让马超如何来都督临沮。从这一点,就看出关羽的胸襟,摆出的一山不容二虎的架势。
如此一来,刘备和诸葛亮也就只得把马超去荆州的事情作罢了。对于马超这个烫手的山芋无法安置,也只得闲置起来了。而关羽的作为,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没有人去荆州帮助他,关羽一个是难以撑住荆州的局势的。
在湘水之争的时候,关羽由于势单力孤,他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东吴从他眼皮子底下夺走了荆州南部的三郡。等到了荆州之战时,他更是独自北伐襄樊,南保荆州。可最终还是败在了曹操和孙权的夹攻之下。最终,在逃往西川的途中,临沮成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不知道关羽在临死前,看着临沮这个地方有什么感想。假如当初不是他过于高傲,心胸狭隘,这里应该驻扎着马超的兵马。有马超相助,关羽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所以说,关羽的死,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的性格所导致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忠义千秋映日月:三国名将关羽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羽以其忠义无双的形象,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从东汉末年的战场猛将到后世尊崇的“武圣”,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
关羽 2025-08-28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忠义与勇武的传奇征程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过五关斩六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一经典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生动地展现了关羽的忠义无双与勇猛无畏,成为了千古...
关羽 2025-08-26 忠义传承中的父子情深:关羽与关平的羁绊考辨在三国历史的烽烟中,关羽与关平的父子关系始终笼罩着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迷雾。正史记载关平为关羽亲生长子,而《三国演义》却将其塑造为义子形象。这种差异背后,既折射出民...
关羽 2025-08-08 三国为何有两个马忠:历史重名现象下的英雄群像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如云,但重名现象也屡见不鲜。其中,“马忠”这一名字便同时出现在东吴与蜀汉两大阵营中,一位因擒杀关羽而声名狼藉,另一位则因平定南中而备受赞...
关羽 2025-07-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