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肯定早已发现书中很多故事都和“三”有关,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等。为什么作者罗贯中要用“三”来讲述这些内容呢?有人推测,罗贯中可能是老子的信仰者,因此信奉“三生万物”的理念。三生万物出自《道德经》,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是在阴阳二气相交的状态下产生,颇具一番哲理意味。那下面就从《三国演义》入手,为大家讲讲在罗贯中眼里,“三”究竟有何奥秘,赶快来看看吧。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不简单,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笔者管见,《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老先生借用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虚构夸张了刘备的成功创业论。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这是《三国演义》第一回载的“桃园三结义”盛况。说的是东汉末年,由于朝廷日益腐败堕落,民不聊生,又值黄巾军起事,刘备正为报国无门慨叹时,偶遇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志同道合,遂结拜为兄弟,为匡护正义,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三顾茅庐”在中国千古流传,说的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帝业的故事。刘备礼贤下士、广纳贤才的仁君风范和诸葛亮雄才大略、韬光养晦的卧龙形象为世人所称颂。
《三国演义》中虽然刻画了众多英雄形象,但被评为最顶级的人物是吕布,这是通过“三战吕布刘关张”这段故事知晓的。书中第五回,讲到在虎牢关下,董卓义子吕布独挡各路英雄,马上横戟,无人能敌。面对猖狂叫阵的吕布,张飞拍马上前与之交战,两人大战八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此情况上前夹击吕布。三人激战五十回合,关张两人仍斗不倒吕布,刘备挥舞双剑立马上前加入战团。吕布见三人围攻他一人,好汉不吃眼前亏,便虚晃一枪,打马回营。“三战吕布刘关张”真格是描写得风起云涌,气贯长虹,既突出了吕布的勇猛,又描写了刘关张三人之间的伯仲情谊。可以说是全书众多战斗场面里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历史上真有“桃园三结义”这事吗?据《三国志.张飞传》载,关羽张飞在刘备招募有识之士之前,就已经投奔刘备了。三人很要好,如兄弟一般,但关张二人对平原相刘备还是以主仆相称。“少于关羽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用现代语释意,关羽张飞共同侍奉先主刘备,由于关羽年长于张飞,张飞把关羽当作哥哥看待。这话说明关羽张飞与刘备不是结义兄弟的关系。
关羽被曹操捕获之后曾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称刘备为将军,且享有很好的待遇,说明他们是亲密的君臣关系而不是结义兄弟关系。同时代的人,议论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时,称之为“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从未提到过他们有兄弟之情。
此外,关羽出生年一直不详,据考证有159年和160年两种说法。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不管哪种说法,关羽是长于刘备的,如三人结义就应当是关大哥而不是刘大哥了。
“三英战吕布”更是空穴来风哟。《三国志.吕布传》中提到过吕布与讨伐董卓的关东义军交战的事,但没有一个字提及刘关张三人。此外在《三国志.先主传》中,也没有提及刘备参加过关东义军去讨伐董卓。提到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刘备跟随大将军何进到丹阳招募新兵,在下邳奋力杀贼,立了军功官封下邳丞,不久后出任高唐尉。由此可见,“三英战吕布”是杜撰的耶。
历史上究竟是刘备“三顾茅庐”,还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迄今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疑案。权且把认可刘备“三顾茅庐”的当正方,否定者当反方。
正方认为此事有史料记载。陈志的《三国志》述:“凡三往,乃见。”用现代语释意:刘备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本人在《出师表》中也说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正方认为诸葛亮不可能无中生有,去背欺君骗世之恶名。另从当时的局势分析,刘备确实急需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来辅佐,以利走出困境。
反方是这样分析的,依《魏略》来看,那时曹操已统一黄河以北,下一步计划是攻占荆州。诸葛亮带着自己的预测,北行见刘备。刘备初次接待诸葛亮,见他年纪轻轻的,当一般的读书人对待。后来通过多次交谈,刘备才认识了这个人才,待以“上客之礼”。刘备作为当时一个有声望的政治家,不可能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自我推荐倒很有可能。
西晋司马彪在《九州春秋》中,作过类似记载。反方最钢鞭的依据是,“三顾茅庐”这么大一件事,为啥只有陈寿一家记载,没有其他任何一家提及此事?这在现代看来是无法想象的!
文末述评:《三国演义》的创作时间是在明代,那正是市井文化繁荣,大量平话小说问世的时代,估摸是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为基础材料,辅以民间传说、戏剧话本的相关内容,加上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等,创作了《三国通俗演义》。在清康熙年间,经毛纶、毛宗岗父子二人删改整理,成为了现代这个通行的版本。
作为演义小说,就不免有夸张虚构之处。作为故事“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和“三顾茅庐”,作者予以浓墨重彩,无非是为增加小说的精彩度罢了。在一般教材里,在故事类书上,可以称得上不朽的经典,在民间老百姓嘴中更是不老的传说。但要留意的是,不能当作正宗的史实来作为考证的依据。
笔者有个独到的见解,估摸《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老先生,是老子的信徒,充分运用老子宇宙生成论中“三生万物”观点,来几个逢“三”的故事,把刘备重情、重义和贤能的形象,殚精竭虑地树造出来。举例来说,可以如此想像,诸葛亮到刘备那里毛遂自荐,住在客舍,刘备通过初步接触,对他产生了兴趣,可能主动到客舍去看望并交谈过几次。此事转出来,添油加醋后,就演变成“三顾茅庐”,顺水推舟上市不就出彩了吗?作为刘备和诸葛亮君臣双方,当然都乐陶陶的欣然接受这种传言。
此外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无法进行精准考证,就是陈志的《三国志》记载也不完全准确。比如马谡是如何死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不只一种死法。史称的《后出师表》作者到底是不是诸葛亮,现在的争论很大。《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无疑,但文中的每句话是否都原汁原味,也很难说的。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黄桷文学社副社长。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略博弈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都督先后执掌东吴军政大权,他们或以火攻破曹,或...
周瑜 吕蒙 2025-09-30 污点与功绩交织:马超是否配得上五虎上将之名的历史审视在蜀汉政权“五虎上将”的荣耀殿堂中,马超始终是争议最大的存在。这位曾割据凉州、威震关中的枭雄,既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标签被史书诟病,又因“文韬武略过人”的才...
马超 2025-09-30 陈泰:名门之后的三国名将与忠臣悲歌陈泰(200年—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出身于汉末名门颍川陈氏。其家族世代显赫,祖父陈寔以德行著称,父亲陈群是曹魏司空、九品中正制的创...
陈群 2025-09-30 乱世枭雄的制胜密码:曹操成功的多维战略解析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三国名将高览:实力与结局的双重解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中,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以勇武闻名,其中高览作为与颜良、文丑、张郃齐名的猛将,其生平与结局始终笼罩着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迷雾。通过正史记...
文丑 张郃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三国武力巅峰对决:赵云与许褚的实力深度解析三国时期,赵云与许褚作为蜀汉与曹魏的标志性武将,其武力值与军事能力常被后世热议。若以正史记载与演义情节为基准,从个人战力、军事指挥、战略眼光三个维度综合对比,赵...
赵云 2025-09-30 鲁肃接任周瑜: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选择公元210年,赤壁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却在巴丘病逝,年仅36岁。这位以火攻破曹、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军事奇才,临终前却将兵符交予一位“资历尚浅”...
周瑜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