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母亲真的让他传位给赵光义吗?为何赵匡胤却不尽快立储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赵匡胤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兄弟而不是自己儿子?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历史解释,记载在宋代官方编修的《太祖新录》《太宗实录》这两本书,以及根据《太宗实录》写成的《三朝国史》(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也是官方编修的)里。
这个记载说的是,在建隆二年(961年),有一天,赵匡胤的娘杜太后把赵匡胤和宰相赵普叫到她面前,问赵匡胤:“你知道你是怎么得天下的吗?”
赵匡胤是个孝子,老太太这么一问,他肯定要讨老太太喜欢,于是就说:“都是祖上的阴德,还有就是托太后的洪福!”
杜太后可不想这样腻歪,直接就说:“那是因为人家柴荣的儿子小!他儿子要大一点,你还能获得这个皇位吗?”接着老太太说出了她的意思:“要让咱们大宋不再重蹈覆辙,你以后要把皇位传给光义,这样才能确保江山永固!”
赵匡胤同意了。但是杜太后怕赵匡胤反悔,让赵普把这件事记下来,写成两份,都在上面签字。一份将来随杜太后下葬,一份锁在一个金匮里。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赵匡胤就把皇位给了赵光义。
不过,这件事在后人看来,又有很多疑点。有哪些疑点呢?
一是在赵匡胤当皇帝的最后时间里,把赵普给罢相了。罢相的原因,从赵普给赵匡胤的谢表中可以看出,其中有一条是赵普“轻议”赵光义。既然赵光义是杜太后选定的继承人,赵普却“轻议”储君,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这还不是孤证,赵普死后,赵光义还说过一句话:“赵普一向与朕有不足,众人所知。”说明赵匡胤的时候,赵普确实多次和赵光义闹矛盾。多次与一个储君闹矛盾,除非赵普脑袋进水了。
二是既然杜太后选定了储君,赵匡胤为何不公布?及早立储不是更能让天下安定吗?如果他是想违背杜太后的命令,最后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那么,他就应该特别照顾除他以外,唯一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赵普。要么特别重用,要么杀人灭口。他为何两者都不选择,而是因为赵普贪贿,只把他罢相呢?他不怕罢相后赵普随便乱说吗?
三是既然杜太后有这个“传约”,赵匡胤去世后,知道的人就只有赵普一人。赵普当时为什么不立刻把这个秘密说出来,让赵光义因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坐稳天下?为什么要在太平兴国六年,也就是赵光义当皇帝六年后才拿出来。而那时候,因为赵匡胤的儿子及弟弟先后“突然”去世,赵光义正遭遇天下人私议。如果当时就拿出来,不是这样的私议就完全不存在了吗?
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个所谓的“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在遭遇天下人对他的信任危机以后,由赵普和赵光义合伙炮制的。炮制以后,两人都得到好处:赵普如愿以偿重新被升为宰相,赵光义如愿以偿消除了天下人对他皇位获得的怀疑。
如果“金匮之盟”是假的,那么赵匡胤有没有传位给赵光义的想法呢?
我认为还是有的。不过具体情况应该是这样的:赵匡胤当皇帝后,一直想把皇位传给赵光义,但是后来他的想法变了,想传位给自己儿子了。赵光义察觉了赵匡胤的这种变化,才在“斧声烛影”中,暗害了赵匡胤。
赵匡胤想传位给赵光义是显而易见的。他一直培养赵光义,封赵光义为晋王,还让他担任开封府尹,这些都是在五代时间皇储才会封的爵位和担任的官职。在朝廷排位上,他也让赵光义排在百官之首,位置在宰相的前面。同时,朝廷的很多政务,他都会让赵光义去做。
反而是他自己的儿子们,年纪都十几岁二十多岁了(赵匡胤去世那年,他的次子赵德昭25岁,四子赵德芳18岁,都基本上成年),但都没有封王,也没有让他们担任什么重要职位,没有把政务交给他们去做,显然是并没有着力培养的意思。
赵匡胤想传位给兄弟,也是因为他想吸取“主少国疑”的教训。不过,当他的儿子们长大后,当他对赵光义有意见后,这种想法就变了。
赵匡胤晚期对赵光义有意见,最典型的就是有一天,他站在城楼上,看见赵光义前呼后拥地在街上走的时候,很不高兴地说:“好一条软绣天街!”自那以后,赵匡胤就开始决定要迁都,从开封迁到洛阳。而这个举动,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赵匡胤想跳开赵光义的势力范围,并筹划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的表现。
而正是在迁都的动议发生不久,“斧声烛影”的事件发生了。赵匡胤突然去世,赵光义坐上了皇帝宝座。
宋朝国祚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宋朝皇帝列表: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宋朝南北各9帝。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
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以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伐,试图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战役,最终因东路军岐沟关惨败、西路军杨业殉国而彻底失败,迫...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7-25 卢多逊:功过交织的北宋权相,能否冠以“好官”之名?北宋初年,卢多逊(934—985年)以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为起点,从后周进士起步,历经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官至宰相,成为北宋初期政坛的核心人物。然而,这位以“...
宋太宗 2025-07-22 末代北汉主的汴梁岁月:刘继元投降后的生存轨迹与历史回响在五代十国的烽烟中,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统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当宋太宗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北的连城台上,看着这位曾经不...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27 赵光义与金匮之盟:皇权更迭下的历史迷雾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赵士程:南宋宗室情痴的专一婚姻与悲剧人生在南宋的烟雨江南,一段跨越世俗偏见的婚姻,将宗室亲贵赵士程与才女唐婉的命运紧紧缠绕。这位宋太宗玄孙之子的情感抉择,不仅颠覆了当时对再嫁女子的歧视,更以一生未娶的...
宋太宗 2025-06-16 赵光义三位皇后:权力与情感的交织轨迹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作为宋朝第二位皇帝,其三位皇后的人生轨迹与北宋宫廷政治、家族权力格局紧密相连。从淑德尹氏的追封哀荣,到懿德符氏的早逝遗憾,再到明...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13 吕端:北宋“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在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吕端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大事不糊涂”的特质,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历经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官至宰相,...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4-21 赵光义:历史视角下的皇帝评价在中国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太宗赵光义作为继宋太祖赵匡胤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其统治时期的政策与影响一直是历史学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一、继承皇位与稳固政权赵光义在赵匡...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14 历史上真实的赵光义:文治武功与争议并存在中国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太宗赵光义(后改名赵炅)作为继宋太祖赵匡胤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其统治时期既充满了辉煌成就,也伴随着不少争议。一、继承皇位与稳固统治赵光义...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14 赵光义之妻符皇后生平简介在中国北宋的历史长河中,符皇后以其端庄贤淑、身份尊贵而著称。作为宋太宗赵光义的妻子,符皇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出身显赫的世家大族符皇后,本名符氏,生于公元...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2-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