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十二月,李嗣源病死后,石敬瑭听到消息,如丧考妣,悲痛不止。应顺元年(934年),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石敬瑭被加授中书令,调任镇州(今河北正定)成德军节度使,让在陕西的李从珂任河东节度使。李从珂因此发动了岐阳兵变,最后用眼泪使李从厚派去镇压他的将士归降于他,然后领兵杀向洛阳。
李从珂又让石敬瑭去商议军国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从洛阳逃出来的李从厚,李从厚的随将嫌石敬瑭不保李从厚,短兵相接后,石敬瑭就将李从厚的随从全都杀死,然后将李从厚幽禁起来,去向李从珂请功。最后李从珂派人将李从厚杀死。
李从珂继位以后,任石敬瑭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虽然石敬瑭帮他除掉了李从厚这个后患,但并没有信任他,反而将石敬瑭当成最大的威胁来对待。想尽办法要将他调离河东这块根据地。
在石敬瑭到首都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之后,也不敢提出要回去,害怕李从珂起疑心,所以整天愁眉不展,再加上他当时有病,最后竟瘦得皮包骨,不像个人样。妻子李氏赶忙向母亲曹太后求情,让李从珂放石敬瑭回去。李从珂虽然不是曹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曹太后从小对他如同亲生一样,又见石敬瑭病成这样,估计难以构成什么威胁,于是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让石敬瑭回到了河东。没想到这次竟是纵虎归山,后唐亡于他手。
石敬瑭回去之后,更是小心防范,其妻李氏有次回去参加李从珂的生日宴会,想早点回来,李从珂却醉醺醺地对她说:“这么着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李氏回来告诉了石敬瑭,这使石敬瑭更加相信李从珂对他疑心很重,因为酒后人常说些平时不想说的话。从此石敬瑭就开始为以后做充分的准备。
一方面在首都的来客面前装出一副病态,说自己没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务,以此来麻痹李从珂;另一方面,他几次以契丹侵扰边境为名,向李从珂要大批军粮,说是屯积以防敌入侵,实际是为以后打算。李从珂被他蒙在鼓里,屡次上当,但石敬瑭的部下却看了出来,在朝廷派人慰劳将士时,有的人就高呼万岁,想拥立石敬瑭做皇帝以功邀赏。石敬瑭害怕事情泄露,就将领头的将士共三十六人杀死。
为防止以后有变时措手不及,石敬瑭决定试探李从珂,就上书假装辞去马步兵总管的职务,让他到别的地方任节度使,如果李从珂同意就证明怀疑自己,如果安抚让他留任说明李从珂对他没有加害之心。但李从珂却听从了大臣薛文通的主意,薛文通说:“河东调动也要反,不调动也会反,时间不会太长,不如先下手为强。”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又改赐“扶天启运中正功臣”名号。
接着降诏催促石敬瑭前往郓州就任,这下刺激得石敬瑭慌不择路地派遣桑维翰勾结契丹做了儿皇帝,从此留下百世骂名。石敬瑭先装病不走,然后又要求李从珂让位给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益,说李从珂是养子,不应该继承皇位。
李从珂就下令罢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职,然后派兵讨伐,命张敬达领兵攻打太原。安重荣、安元信、安审信率军来援,张万迪等人率军来降。这个月里,城外围军进攻得非常激烈,石敬瑭亲自抵挡飞箭流石,人心虽然坚定,但仓里的粮食却逐渐匮乏。
石敬瑭早有计划,见兵临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计划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刘知远(即后汉高祖)认为条件太屈辱,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但石敬瑭在桑维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
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队,杀死一万多人。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石敬瑭则将幽云十六州,即今天的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了契丹。
十六州是: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音归,原属北京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灵丘)、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
石敬瑭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再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被后人所谴责的主要是割让土地,不仅使中原失去大片领土,而且使契丹轻易占领了长城一带的显要地区,此后,契丹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到黄河流域,中间没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为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实际丢的不仅有16州,李嗣源统治时期丢了平州,宁州和营州在后唐灭后梁之战时被契丹趁机夺取。此外后晋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派耿崇美诱降,易州刺史郭固被杀,易州也被契丹占领。
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
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幽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
石敬瑭在太原柳林(现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西柳林村,俗称柳林庄)称帝伊始,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厚以金帛贿赂契丹,亦欲倚仗契丹以取中原,仍许石敬瑭镇河东。契丹主因当时困难重重,欲许赵德钧之请。石敬瑭闻讯大为惊惧,急令掌书记官桑维翰见契丹主。
桑维翰跪于契丹主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不立,苦苦哀求契丹放弃赵德钧之请。契丹主从之,并说桑维翰对石敬瑭忠心不二,应该做宰相。石敬瑭遂以桑维翰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以“中兴之主”的姿态短暂稳定了中原局势,但其五个亲生儿子与养子李从珂的权力博弈,却上演了一幕幕骨肉相残的惨剧。从骁勇善战的将领到短命...
李嗣源 李从珂 2025-08-19 沙陀双璧:李嗣本与李嗣源的传奇人生与时代交响五代十国的烽烟中,沙陀铁骑的马蹄声震碎了唐末的残阳。在这片权力真空的疆域上,李克用麾下的“十三太保”以勇武与智谋改写了历史轨迹。其中,李嗣本与李嗣源作为沙陀军事...
李嗣源 2025-07-16 元朝为何无需“收复”燕云十六州:历史脉络与政治逻辑的双重解构燕云十六州,这片横亘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界地带的战略要地,自五代时期石敬瑭割让契丹后,便成为中原王朝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蒙古帝国崛起的时...
石敬瑭 2025-06-17 沙陀血统与中原棋局:解码石敬瑭的民族身份之谜在中国五代十国的乱世棋局中,后晋高祖石敬瑭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棋手。这位以“儿皇帝”称号遗臭万年的统治者,其民族身份如同幽云十六州的归属一般,在历史迷雾中若隐若现...
石敬瑭 2025-06-06 争议中的石敬瑭:权力博弈与历史评判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石敬瑭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权力博弈与历史评判的复杂性。他因割让燕云十六州、向契丹称臣纳贡的行为,被后世视为“儿皇帝”...
石敬瑭 2025-05-28 历史李嗣源:功过交织的乱世明君在五代十国那个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特殊历史时期,李嗣源作为后唐的第二位皇帝,其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复杂而多元。后世对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视其为难得的明君,...
李嗣源 2025-05-26 五代十国乱世明君:李嗣源的传奇人生在五代十国那个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乱世,各方势力此消彼长,英雄豪杰层出不穷。而后唐明宗李嗣源,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治国理念,在历...
李嗣源 2025-05-19 安重荣对晋高祖:从拥护到反抗的复杂态度演变在五代十国那个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时代,安重荣与晋高祖石敬瑭之间的关系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从最初的紧密合作到后来的激烈对抗,充满了矛盾与冲突,深刻反映了当时...
石敬瑭 2025-04-08 石敬瑭:儿皇帝之称与千古罪人之辩在中国历史上,石敬瑭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因向契丹称臣并割让燕云十六州而被后世称为“儿皇帝”,并饱受指责,甚至被视为千古罪人。然而,对于这一称号和罪名,我们有...
石敬瑭 2025-02-13 如果石敬瑭不割让燕云十六州:历史假设与现实影响燕云十六州,位于中国北方,是一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土地。在五代十国时期,这片土地成为了各政权争夺的焦点。其中,后晋皇帝石敬瑭曾面临是否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抉择。那么...
石敬瑭 2024-08-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