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最厉害,能称得上第一的问题又是谁?以整体实力来排,皇上整体实力排在第一位的,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沒有和明太祖朱元璋生在同一个时期,是全部皇上的运气。
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从秦始皇公元前221年拉开帷幕,到1912年溥仪退位,中国累计产生了422位皇帝。
这些皇帝中,无论文治武功、心机手腕、权术头脑,资源人脉,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运气之说,都是站在人类金字塔顶端的人物。如果硬要将他们排一个高下的话,能够站在第一的,我认为非朱元璋莫属。
刘邦(剧照)
封建王朝最难的事情就是改朝换代,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的皇帝,自身的雄才伟略、计谋韬略,都是人中龙凤、天之骄子。
开创一个王朝所遇到的巨大阻力、所要承担的无限风险、所要面临的无数强敌,所需要的决心勇气运气,都是守成的皇帝无法比拟的。
秦始皇固然可以称为千古一帝,但秦自数百个国家中脱颖而出、扫灭六国、宾服四海,靠的并不是秦始皇一人之功,而是秦国数百年的励精图治、披荆斩棘,秦始皇很大程度上是水到渠成、承前之功。
汉高祖刘邦御人之术天下无双,自身的文韬武略却缺了点火候;成吉思汗开疆拓土为历朝之冠,却刚极易折,大元仅传百年即没;唐太宗李世民未及而立扫平四海、开创贞观盛世,却是起点极高,站在唐国公的肩膀上,天生就比别人少走了许多弯路。
赵匡胤一条军棍打下四百座军州,却难逃篡位之嫌,更是开创大宋数百年积弱之局;清太宗皇太极积数十年之功,被千疮百孔的明朝耗得油尽灯枯,至于所谓的康乾盛世,难逃美化之嫌;隋文帝杨坚本是弘农杨氏一支,承杨震前荫,起点不凡。
至于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连国家统一这样的基本盘都无法做到,比起上述皇帝来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唐太宗(剧照)
起点越低,越需要开国皇帝有着超人的头脑、超卓的谋略和逆天的运气,与承袭祖宗余荫,一起步就已经跑了一半的皇帝相比,朱元璋可谓是开局一个碗,别无他物。
朱元璋的父亲,是生活最底层的农民,生于元末的朱元璋,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脉资源,他更操心的是如何有一口饭吃、如何能够在乱世苛政中活下来。
他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和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连父母死后下葬的钱都没有。
朱元璋承受过巨大的痛苦,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有哪个帝王的家人亲人有过如此悲惨悲惨有境况?
刘邦起点算低了吧?可他好歹还是大秦的基层公务员、泗水亭的亭长,至少不会沦落到饿死的地步吧?李世民更是出身于锦衣玉食、富贵无双的唐国公府,何至于要为一日三餐发愁?
除此之外,朱元璋没有上过一天学堂,没有接受过一天的正规化教育,可以说就是个大老粗、大头兵,再苛刻点可以称他为文盲,还有比朱元璋更没有知识文化底蕴的吗?
偏偏就在这样的穷途末路、生死一线中,朱元璋却达成了驱逐蒙元、光复汉家江山,建立大一统王朝的不世伟业,开创了有明一朝。换成任何一个开国皇帝处在朱元璋的位置,都无法达到他这样的高度,达成他这样的成就。
淮右布衣,起于阡陌,建成千秋伟业,这世间豪杰问谁雄?
画像
这世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脉络清晰的成功之道。
首先,朱元璋有着强悍的学习能力。尽管他出身赤贫、目不识丁,却在长期的战争生涯中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成长,无论是军事、政治、权谋、经济,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没有人生来就是帝王,成长度是走向帝王之路的必要条件,从一个农民子弟到九五至尊,朱元璋的成长度可谓惊世骇俗。
仔细研究朱元璋在一统天下过程中的布局,你会不由惊叹他高深莫测的军事才华和不世韬略,对战局的把握、对天下大势的掌控、对人心世情的洞察、对战场变幻的直觉,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仅就军事才华而言,也唯有李世民能够与其比肩而立。
其次,朱元璋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徐达、常遇春、蓝玉、刘基、李善长、李文忠、邓愈、汤和,这些不世名将,凭什么心甘情愿地跟随朱元璋?愿意为他托付生死、共建不世伟业?
如果说他们是为了高官厚禄,有许多人能够开出比朱元璋更高的价码、画出更大的大饼,可他们偏偏选择了朱元璋。
再者,朱元璋的大明国土,是他一刀一枪、一阵一仗硬打下来的,没有任何机巧、没有任何运气、没有任何借力,凭实力来得堂堂正正,败者也是心服口服,只能归天天命眷顾。
终结乱世,驱除异族,开创一个新朝代,并逐步走向强盛,这是朱元璋所建立的不世伟业。
无论放在任何一个朝代来衡量,朱元璋都是均可争议的综合实力第一的开国皇帝。而驱除蒙元、终结异族统治的丰功伟业,史上堪与其比肩者无出其右!任何一个帝王,如果与朱元璋生在同一个时代,都是他们的悲剧。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