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世誉为外科圣手,历史上除了他的仁心仁术令人印象深刻外,他的死因也颇受争议。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吾尝奇华佗,肠胃真割剖”,这是宋代王安石的句子,千百年来,华佗医术高明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和扁鹊一样,华佗早已经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历史人物,而是演变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了名医国手的代名词。
再来说说华佗的死因,华佗题曹操治病,却为曹操所杀,其所著《青囊经》也由此失传,令得后世无数人扼腕叹息。那么曹操因为要杀华佗呢?一直以来,人们论及此事只谈曹操多疑残暴,然而翻开《后汉书》,我们却会发现这件事情还有着另一层隐情。
华佗被杀的民间传说
其实,现在人们对于华佗之死的认知多源于《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七十八回中,关公被谋害之后,曹操每天晚上都会梦见关公,因此被惊吓得夜不能寐,左右便向他建言说,洛阳行宫乃旧殿,多有妖邪居住其间,应该建造新的殿宇居住。曹操接受了建言,决定新造一座“建始殿”。
谁知在建造“建始殿”时,却找不到合适的栋梁,于是曹操又听从人的建议,去砍伐一颗已经生长了数百年的梨树,结果却因此惹怒了梨树之神,染上了头痛之疾。每到头疾发作之时,目眦欲裂,痛不欲生。
这时,曹操又有一个属下向曹操推荐了神医华佗,谁知华佗到来之后却对曹操说,大王的头疾非汤药可治,只有剖开头颅,取出病根,才能治愈。开颅治病对于三国时代的人而言可谓是闻所未闻,更何况曹操又是一个疑心深重的人,立马质问华佗是不是想杀死他。
谁知华佗却鄙夷地说了一句,昔日给关公刮毒疗伤之时,关公面不改色,大王为何如此胆小呢?曹操患病的最初原因本就与关羽有关,听说这话更加疑心华佗是因为和关羽亲近,所以故意来谋害自己,所以将华佗投入大狱,严刑拷问。可怜一代神医就此丧命。
后来《三国演义》又多次被搬上荧幕,华佗因为曹操多疑而被杀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可惜的是,这一段不过是小说家语罢了,并没有任何可靠的史料可以佐证。而且三国演义虽为历史题材的小说,但是却多取材于民间话本,与史实多有背离之处,因此这是民间百姓认知中的华佗之死,并不能当作史实看待。
根据正史的记载,华佗虽然同样是为曹操所害,然而具体情节却大不相同。
正史中的华佗与曹操
正史之中华佗的事迹被记录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之中,两书关于华佗平生的著述并无太大差别。
根据记载,曹操与华佗的初识与广陵太守陈登有关,陈登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鱼而患病,面色赤红,食欲不振,于是找来华佗医治。华佗诊脉之后,告诉他这是由于腹内有虫的缘故,于是取汤药给陈登服用,陈登服用后,果然吐出了许多虫子。华佗又说,此病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发作,若有良医可以救治。不久以后,陈登果然再次病发,然而恰巧华佗没在他身边,于是不治身亡。
曹操一直被头风所苦,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认为华佗的医术超神,于是召开华佗为自己诊治,华佗虽然一直为曹操缓解了症状,却始终没有找到根除的办法,而这段时间华佗也一直作为曹操的私人医生侍候在曹操左右。
然而时间久了,华佗却对这种生活感到了厌烦,再加上思念家中的亲人,于是对曹操说新近得到了家中寄来的书信,想回家一趟。曹操答应了他。谁知华佗回家过后却一直以妻子生病为理由,拒绝回到曹操身边,曹操多次派郡县催促,华佗也不为所动。
那么华佗为什么会不愿意在曹操身边侍候呢?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其实华佗一直把从事医业当作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因为华佗原本是一个士人,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然而当时朝政黑暗,时局混乱,华佗空有才学,却始终不得重用,所以才退而行医。
然而令华佗意想不到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士人的时候,四处奔波却始终得不到上位者的重视,以致年过四旬还功业未成,然而作为一个医者却能够轻松地被实际掌控汉室政权的魏王曹操征辟到身边,委以重用。这是何等的讽刺?这种士人情怀和医者身份之间的矛盾一直萦绕在华佗心里,使得华佗不愿意回到曹操身边。
但是曹操又岂是一个仁人君子?他怎么可能放任华佗一再违拗自己的意愿。果然,在华佗一次又一次请求延长假期之后,他的灾难来了。
真实的华佗之死
在华佗始终以妻子多病为由拒绝征辟之后,曹操的耐心终于耗尽,他决定亲自派人到华佗家中去。不过,曹操此时心中还留有最后一丝爱才之心,他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的卧病,那么你就延长他的假期,假若华佗说谎,你就将他锁入大狱。
曹操派去的人来到华佗家中,发现华佗妻子没有疾病,果然这一切都不过是华佗的托辞罢了。于是将毫不留情地将华佗下了大狱。汉律中有一条罪叫做“诈疾罪”,也就是说谎称疾病,拒绝征辟是违背律条的。曹操也正是按照这项罪名处死了华佗,从这个角度看来,曹操倒并没有冤了华佗。
后来,曹操的儿子曹冲患病,众医束手无策,曹操大为懊悔地说,如果华佗还在世就好了,可惜这世间早就没有华佗了,华佗已经被他亲手杀了。
结语: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华佗的形象也再不停演变,华佗原本的士人身份被不断弱化,医者形象被不断地突出,甚至被神化,各地的华仙祠就是明证。这其实代表民间百姓对华佗的评价,为民造福的人会始终为人民所铭记。
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王安石:变法孤臣的悲歌与身后荣辱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春,金陵城笼罩在连绵阴雨中。66岁的王安石蜷缩在半山园的病榻上,窗外秦淮河的桨声灯影早已模糊成一片。当得知自己毕生心血推行的变法被全面...
王安石 2025-08-27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曹仁武力考辨:从战场表现到演义评说的多维解析在曹魏阵营的武将谱系中,曹仁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曹操的从祖弟,他既无典韦"单手举牙门旗"的蛮力,也未留下如许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仁 2025-08-25 吕惠卿:北宋变法浪潮中的复杂身影在北宋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吕惠卿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推动者,被时人称为“护法善神”,又因攻讦王安石、借改革营私等行为被列入《宋史·奸...
王安石 2025-08-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