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会做官的四个人分别是谁?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明朝的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以外,就没有什么政绩和名望上十分出色的君主了,但明朝的一位位名臣在史书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明成祖朱棣设立了内阁,本意都是想扩大君主的权力,方便君主专制。但人算不如天算,随着时间的发展,内阁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内阁虽然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但在明朝历史上却多次把控朝政。内阁的首领则是内阁首辅,名义上是叫首辅,其职能上却和历史上的宰相并无差异。所以说,明代的首辅,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权位。说到明代历史上著名的首辅,便不得不提张居正、严嵩、高拱、徐阶四人了。四人在担任首辅期间,都深受皇帝宠信,权倾朝野。那么,这四位首辅,哪一位最出色呢?
真要给这四位做个排位,应当是张居正第一、徐阶第二、高拱第三、严嵩第四了。为什么张居正应当排第一呢?
梁启超先生对于张居正有一个评价:“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的政治家。”
张居正是明穆宗钦定的托孤之臣,这位“孤”便是后世著名的明神宗了。历史上帝王病重弥留之际所定的托孤之臣,往往都深受帝王信赖,比如诸葛亮。所以张居正政治上的才能和影响力,也可见一斑。张居正曾身兼摄政大臣、首辅、帝师三个身份,可谓权势通天。换种说法就是,当明穆宗去世后,整个大明朝所听命的,便不再是年幼的神宗皇帝,而是张居正了。
张居正的权势通天,原因在于其独有的政治能力与强大的内心。今天我们对于与张居正有关的最熟悉事物,便是张居正改革了,也称万历中兴。张居正是一名杰出的改革家,在他摄政期间的十年里,他大胆发起改革,试图整治和挽救大明朝自嘉靖、隆庆以来的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一度使大明朝呈现出中兴的盛况。张居正最著名的改革政策,便是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整合简化了收税款项,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举便将大明朝多年的财政赤字清空。万历年间明神宗能够发动三大征,派兵对抗入侵朝鲜的丰臣秀吉大军,便与张居正改革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长息息相关。
张居正在任期内,军事上对屡次侵扰明朝北方疆界的瓦剌蒙古部和东海倭寇进行了有力打击。经济上,明朝的财政收入自改革后多了一倍有余,民间开垦的农田面积增加了近四成。在政治上,由于推行了新的官吏考核制度,一时间政治风气变得相对清明,官吏的行政效率也随之提高。
所以说,在明代四大首辅中,虽然高拱也颇有手段,但在为人处世上则相对欠缺,所以最终被人抓了把柄,在与张居正的相斗中失败下台。而徐阶和严嵩,为人老城圆滑,但论政绩实干,就远不如张居正了。
严嵩虽然也是明代有名的权臣,但他的有名,主要是来源于他的恶名。严嵩的才能和机敏不亚于历代的任何一位首辅,但他同时是一位有名的贪官和奸臣。严嵩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饱受弹劾攻击的状态下,还能统领内阁长达二十几年。虽然这与明神宗的放任是有关系的——在明神宗眼中,严嵩虽然是贪官奸臣,但同时也是为朝廷和皇室捞钱、征税的一把好手。但除了明神宗有意的放任和明神宗对于朝中权党平衡的考虑等因素外,严嵩能叱咤政坛二十多年之久,也和严嵩本身处事圆滑老城、政治手段高明有很大关系。严嵩虽然熟知为官之道,但却缺乏为民之心。他在任期中,并没有显著政绩,朝堂的政治风气也逐渐浑浊黑暗。所以说,在四大首辅中,奸臣严嵩排最后,是无可争议的。严嵩倒台后,明神宗下令抄家,抄出的家产总计相当于当年大明朝全国近一年的财政收入。
徐阶是严嵩的政敌,他也是靠扳倒严嵩而上位首辅的。当然,徐严两人虽互为政敌对手,但说起贪污,徐阶也不干净,虽然他贪的数额和严嵩比起来相差甚远。有话说,自古能臣少廉吏。毕竟就中国人的传统政治智慧来看,一个官员是否清廉是件小事,能否干事才是件大事。徐阶就属于能干事的那类官员,至少比严嵩能干得多。
徐阶当上首辅后,兢兢业业,尤其重视边境地带。他大力治理因战乱而凋闭的边疆地区,恢复了边境地区百姓战前的生活状态,他也主张抗击北境的蒙古诸部并取得胜利。同时,他还下令将许多藩王所占的土地还给百姓,一度在朝野被称作“名相”。
高拱无疑是个聪明人,政治能力也很强,在他的主持下,明朝搞了著名的隆庆新政。隆庆新政同样极大地改善了明朝的经济状况,也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和军备力量。也就是在隆庆年间,随着海禁解除和贸易政策的调整,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掠夺的白银随着明朝商品的大量输出,也大量地流入中国。据统计,自隆庆新政到明朝结束为止的七十几年,五亿两白银流入中国地区,占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地区也成为当时世界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贸易节点。
徐阶无疑是能人,同时道德品质也相对其它三位首辅高尚,可惜为人处世方直,得罪了不少人,这也是他最终没能斗过张居正,退出官场的原因。高拱能力出众,但在位时间较短,对明朝政治的影响力较其它三人不足,这也是高拱在四位首辅中排第三的原因。
明朝是个政治明星的大舞台,有着大量富有争议的名士、能臣、奸人在朝堂上活跃起舞,这着实值得后世人们,去探究琢磨这一个个有血肉的人物,一段段精彩的历史。大家如果对张居正、严嵩、高拱、徐阶这四人谁更出色的排名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欢迎在屏幕下方留言评论。
在明朝开国功臣的命运轨迹中,徐达与汤和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被传因背疽遭赐蒸鹅而死,后者却得以善终并获封东瓯王。这种差异背后,既折射出朱元璋对功臣集团的复杂心...
朱元璋多少岁 汤和 2025-09-10 永乐迁都:朱棣1421年定鼎北京的深远抉择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之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决策。这场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历经十八年筹备的迁都工程,最终于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年1...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9 耿炳文死守不战:能否成为拖垮朱棣的战略?靖难之役初期,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燕王朱棣。这位以防守著称的老将,在真定之战中采取“据城坚守、伺机出击”的策略,与朱棣的骑兵...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9-03 含山公主:跨越八朝的传奇人生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公主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跨越了洪武至天顺八朝,见证了明朝从建立到鼎盛再到动荡的完整历程。她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女——含山公主。这...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03 朱标之死真相揭秘:权力、亲情与时代的悲剧交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大明皇宫中传来一则惊天噩耗:年仅37岁的皇太子朱标突然离世。这位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悉心培养的帝国接班人,其猝然离世不仅让朱元璋痛...
朱元璋多少岁 朱标 2025-09-02 方孝孺十族之殇:873条生命背后的忠节与暴政在中国古代株连刑罚的残酷历史中,“诛十族”是仅见于明代的极端案例。1402年,建文帝旧臣方孝孺因拒绝为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处以“诛十族”之刑,其宗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1 朱元璋的皇后:乱世中绽放的仁德之光在中国封建帝制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以铁腕治国著称,其统治时期以严刑峻法整肃吏治,却因一位女性的存在而平添温情底色——孝慈高皇后马氏,这位出身寒微的传奇女性,用一生...
朱元璋多少岁 孝慈高皇后 2025-08-29 朱高炽禁海:一场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拨乱反正”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征归途,其长子朱高炽以“仁宗”之号登基,开启了大明王朝短暂却关键的“洪熙之治”。这位在位仅九个月的皇帝,却以一道禁海令引发后世...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朱温与朱元璋:同姓不同源的两位开国帝王在中国历史上,朱温与朱元璋作为两位朱姓开国皇帝,常因同姓、同为开国之君且地域相近,引发关于二者关系的猜测。然而,从历史事实与学术考证来看,二人并无血缘关联,仅存...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8-22 朱棣靖难成功: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必然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朝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燕王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起兵,最终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开创永乐盛世。这场看似以弱胜强的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