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唐太宗就算到了晚年,他也不是一个特别昏庸的皇帝。和历史上那些昏庸的皇帝比起来,唐太宗还算是不错的。不过,唐太宗确实没能做到善始善终。晚年的时候,他确实做过不少昏庸的事情。正如魏征对他说的:“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
唐太宗晚年所做的昏庸的事情有以下六件:
一是讨厌直言。唐太宗最出名的一点,就是他能听得进去大臣们的直言进谏。就算他不认同大臣的话,他也绝对不会打击报复。但是晚年的时候,他听不进去了。一些直言的大臣,比如刘洎,甚至遭到了唐太宗的打击报复。魏征一生忠直敢言,但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却做了毁灭其墓碑的事情,显得有些挟私报复。
二是大兴土木。大兴土木是昏君们的常规动作。之所以古代皇帝大兴土木会被看衰,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力不雄厚,耗不起。唐太宗晚年重修玉华宫等宫殿,确实消耗了不少国力。
三是追求长生。追求长生不老,是古代皇帝的通病。越是在历史上取得了大功绩的皇帝,越是喜欢长生不老。毕竟他们的权力无边,人间的享受无边,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愿意丢掉这一切撒手人寰。唐太宗晚年也有这样的毛病。而且唐太宗的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因为追求长生不老,乱服丹药造成的。
四是好大喜功。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发动了一些对外战争。包括对东突厥、吐谷浑,以及西域诸国的战争。另外还多次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这些战争,虽然对边关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战争太多,对国力消耗也是很大的。同时,也体现了唐太宗好大喜功的思想。
五是篡改史书。唐太宗为了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多次要求史官把《起居注》这样的史料给他看。本来历史上是有传统的,皇帝不能干涉史官的行为。但是,李世民害怕包括“玄武门政变”这样的事情在后世留下不好的影响,因此,全面介入史官的写作行为。这样做,在后世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六是耽于享乐。唐太宗到了晚年的时候,在政事上有些懈怠,同时耽于享乐。选了不少美女充斥他的后宫,包括武则天也是这时候选入后宫的。而他选了武则天,却很少宠幸武则天来看,也可以看出他要的主要就是排场。唐太宗这一点,和历史上的那些昏君也是极为相似的。
那么,唐太宗本来是一代明主,为什么到了晚年,却要做出这样昏庸的事情呢?
一、需要消除的恶劣影响已经消除。
唐太宗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纳谏”。也就是说,他不但愿意重用各方人才,包括敌对阵营里的人才,还愿意听取这些人才的各种建议。就算这些人才说的话让人很不舒服,他也会听取,不会打击报复。
这一点,在皇权社会是十分稀有,也是弥足珍贵的。因为皇权社会里,皇帝的权力无边无际,不受约束,自然也不受挑战。而大臣提出的建议,很多其实就是为了限制皇权。限制皇权,皇帝就不可能独裁,因此就很不高兴。所以,从古至今,能够做到“察纳雅言”“从善如流”的皇帝,少之又少。
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与唐太宗本人的性格,以及他对皇权的认识有关外,最重要的,是他想消除他通过“玄武门政变”上位时的恶劣影响。他因为能够包容各方力量,听取各方意见,让众人觉得,唐太宗虽然“杀兄逼父”,但是,选择唐太宗当皇帝,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唐太宗通过“善于纳谏”,确实实现了这个目的。
当唐太宗实现了这个目的后,他就不再想再这样做了。因此听取“直言”也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二、没有选好太子产生灰心丧气。
唐太宗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是很失败的。他着力培养的太子李承乾,最后却选择造反,想逼迫他提前退位。他的两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最后发展到兵戎相见。
因为皇位至高无上,皇帝和王爷的待遇差别非常大,因此后代争夺皇位,也算是正常。但让唐太宗心里觉得很悲哀的是,李承乾和李泰的做法,与他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做法,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仿佛就是他和李建成、李元吉争斗的时光重现。
这种结论,对于唐太宗来说是触目惊心的,同时也是让他灰心丧气的。他觉得,自己虽然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励精图治,但是依然逃不掉当年“杀兄逼父”的惩罚。于是,他想要努力修改史书,把不该留下来的消除掉。
三、年迈造成身体和精神的懈怠。
这其实是所有皇帝存在的问题。
古代皇权社会,皇帝是终身制。就算他们身体衰败,精神懈怠,他们依然是皇帝,而且还会更加留恋皇位。
因为身体衰败,因此就总是极力追求长生不老。因为精神懈怠,之前那种勤政的作风就不存在了,而且还会抓紧时间享乐。同时,由于留恋皇位,他们变得疑神疑鬼,担心别人会夺去他们的皇位。
唐太宗也是皇帝,虽然他曾经是不错的皇帝。但是,他依然逃脱不了皇帝的这个怪圈,最终就造成了晚年的昏庸。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房玄龄的名字与“贞观之治”紧密相连。这位被李世民誉为“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的宰辅,其政治智慧与历史贡献无可争议。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其家...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6-30 李世民的情感世界:杨妃与长孙皇后的历史镜像在唐代宫廷的璀璨星河中,李世民与杨妃、长孙皇后的情感纠葛,始终是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情感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偏好,更折射出唐代皇室婚姻的政治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6-23 隐没在历史褶皱中的公主:李建成之女永宁原型考在隋唐交替的烽烟中,李建成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其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于玄武门之变。相较于其弟李世民诸女在史册中的清晰记载,李建成之女永宁公主的生平却如同被迷雾笼...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9 李世民与李君羡:从沙场战友到权力祭坛的君臣悲剧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谱系中,李君羡的名字如流星般短暂而耀眼。这位出身瓦岗的猛将,以“五娘子”的谶语悲剧收场,其与李世民的关系演变,恰似初唐政治生态的缩影—...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8 李世民与杨氏:权力漩涡中的伦理困境与政治博弈在玄武门之变的血色残阳中,李世民不仅斩断了兄弟情谊,更将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纠葛刻入史册——他纳弟媳杨氏入宫。这位出身弘农杨氏的贵族女子,因美貌与家族背景成为权力...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7 薛万彻为何未入凌烟阁:政治站队、性格缺陷与时代抉择的交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勋而设立的“荣誉殿堂”,入选者多为玄武门之变的核心支持者或贞观年间政局稳定的基石。然而,战功赫赫的薛万彻却未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2 玄武门之变的权力密码:李世民为何不敢弑父夺位?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玄武门之变犹如一颗重磅棋子,彻底改写了李唐王朝的命运。这场政变以秦王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而告终,却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谜题...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6-09 襄城公主:唐太宗长女的沉默史影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谱系中,襄城公主如同一缕轻烟,悄然飘散在历史深处。作为帝王长女,她既无高阳公主那般惊世骇俗的私生活记载,亦无城阳公主那般牵动政局的婚姻波折,...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06 玄甲军:李世民麾下四百精骑如何改写唐初战争史在唐初统一战争的烽火中,李世民麾下有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骑兵——玄甲军。这支身披黑甲、来去如风的部队,不仅是李世民克敌制胜的王牌,更是中国古代特种作战的典范...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03 假如李恪登基:大唐历史走向的另一种可能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李恪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以其文武双全的才华和独特的身份背景,成为了后世历史爱好者热衷探讨的“如果”主角。若李恪当真登上帝位,大...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恪 2025-05-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