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熙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皇帝当初喜欢西方科技,康熙为什么没有在清代推行?康熙为什么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在我们印象中,清代很落后,而且不像日本那样在明治维新改革下实现强大。其实清代也曾学习过西方,但学得不深,不如日本学深了,而且还实现目标。清代北洋舰队都是从欧洲国家买来的舰船,但清代还没有自主产权。
其实清代历史与西方科技发生过交汇,只是清代没接受而已。康熙皇帝就是清代第一个接触西方科技,也是一个喜欢西方科技的皇帝。用现在话讲叫“科技迷”,但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也未能把西方科技引入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起因
清代入关后,迅速融入中原,但此时清代也与国外有交流。因为早在明代时,一些西方传教士,当时也兼职“科技传播”。清代初年对于宗教还依然坚持佛教为主,但对西方基督教最初很包容,直到后来发生传教活动才被禁止。
正是在清初这种环境下,当时民间见不到西方科技,却在清代皇宫里能看到,康熙皇帝从小就对西方这些科技产生兴趣,但那时并没有“科技”一词。在皇家眼里,这都是些奇技淫巧。

1664年,康熙继位两年后,当时清代因为采用明代末年汤若望等传教士西洋历法,而遭到了杨光先的抵制,杨上书弹劾汤若望。汤若望是德国人,他是明代万历年间到中国传教,他一边传教,一边传播西洋科技。汤若望擅长西洋历法,帮助徐光启完成了《崇祯历史》,明代灭亡后,汤若望又受到顺治皇帝宠爱任命为钦天监,从此汤若望在清代传教,继续其“合儒”目标,也就是当时利玛窦倡导的“天主教与中国儒家相结合”,这只是一个欧洲人的天真想法而已。
杨光先对历法不懂,认为洋人搞的这些东西都是“邪说”,因此他上书弹劾。这就是清代初期的“历法之争”。康熙年幼,鳌拜等人辅政。鳌拜就借机以“历法之争”打压一批人。当时汤若望被判斩首。
在鳌拜眼里,汤若望的确说的让人不相信,但不久汤若望预言的“彗星降临”居然出现了,而北京也发生地震。这都是汤若望预言的。
既然汤若望说的这么准,那当然不能被判死刑。此时康熙对此事却印象很深。在他眼里汤若望太神奇,居然能预言这样准。

康熙亲政后,给汤若望平反,而杨光先担任钦天监后,他所说的预报都是胡说而已,根本与现实情况不同。康熙帝王让西方历法与中国历法进行比拼。
当时西洋历法由南怀仁主持测量,杨光先则用国内方式测量。两人在众人围观下测量日影,南怀仁测量准确无误,但杨光先却漏洞百出。
康熙看到西洋历法先进性,因此西洋历法在清代推广。此后康熙也对西方科学发生了兴趣,还学习了相关天文知识。
有一次,康熙皇帝与李光地等大臣一起夜观星辰,康熙问李光第,是否了解星宿几何?李光地称他对28星宿不能全部认识。康熙随手指着天上一颗星问旁边的大臣是什么名,没有一个大臣回答上来,康熙说这是“老人星”。
大臣们既感到吃惊,又将信将疑。康熙说的没错。他读辽史时认为有错误,因为辽史中记载辽国能看到老人星,但学了天文后,其实北方看不到老人星。由此可见,康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一位帝君,能有这个认知不简单。
2、着迷
通过对比中西历法,康熙认识到西洋历法先进,也抛弃了之前所说的“天圆地方”之说。此后他要求管天象大臣报告时,不要添加什么修饰。也就是说,不要对天象进行描述,是什么就是什么,从这一点看康熙很务实。
康熙学习天文后,他的科学意识也增强了。他在学习过程中,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但在当时中国学习数学的人很少。康熙学习了欧几里得几何,他有两位老师,分别是白晋和张诚,都是西洋传教士。这两位教士教康熙《初等几何学》,康熙居然还学会了,甚至能用画图,还能用几何学证明。后来两位传教士又教康熙实用性几何理论。

此后康熙的数学水平提高,他会用圆周率算河道流量,还能计划谷堆的体积,还会天文学计算复杂运动。据说当时财政数字都不敢造假,因为康熙珠算挺厉害。这只是记载康熙年轻时的一些事,但后来骗康熙的事多了,那是后话。但年轻时康熙能学这么多西洋知识的确不容易。
3、原因
既然康熙认同西洋历法,自己也学习数学和几何,那为什么不向全民推广西方科学呢?
其实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愚民之治”,在康熙眼里,他认为老百姓不需要掌握什么科学知识,只要当皇帝懂了就行,如果老百姓懂了就会威胁到清代统治。
清代入关后,清代无论文化还是科技都不如汉族,但为了统治,清代还得重用汉官,也不得不用汉制,在汉人眼里就是蛮夷。而打破以前不符合的制度,就需要用西方科学。

而康熙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后,他只是把这种西方科技当作一种统治手段而已。因为清代西方传教士可不光是教天文历法,他们主要任务是传教。当教皇让中国人不能祭拜孔后,康熙就非常生气,他认为这是邪教行为,因此康熙下令禁止西洋人传教。从这一方面看,也不可能向全国推广西方科技。
康熙虽然学习天文数学,实际上也只知皮毛,并没意识到这些对中国发展重要作用。而且康熙对西方的解剖学,认为都是伤风化的东西,不能全民学。由此,康熙在西方科技上,他认为有用,但受当时传统影响也不无法在全国推广,他只是当成个人爱好而已,并没有当成治国技能。
人认为清代错过了改革机会,其实无论是康熙,还是后来的皇帝,都不可能接触西方事物,这一点与日本不同。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施世纶:靖海侯之后,清朝第一清官的传奇人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政治舞台上,施世纶以其清廉正直、勤政爱民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作为靖海侯施琅之子,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荣耀,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
康熙的儿子们 施琅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