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杨家将的死对头,她就是辽国的萧太后。那位萧太后实际上是当时辽国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极具才能。历史上,杨业和儿子的确死在了宋太宗对辽发起的“雍煕北伐”战争中。
萧太后本名萧绰(953年-1009年),小名燕燕,故也称她为萧燕燕,他家原姓拔里氏,后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
萧绰出生于高干家庭,她的父亲萧思温是辽国四朝(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 元老,拥立了辽景宗(萧绰丈夫)登基,可谓权倾一时。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也是辽穆宗的姊姊。高贵的出身加上个人的聪明伶俐,使萧绰从小就表现出很多与一般女孩儿的不同之处。
据说,有一次,萧绰的几个姐妹一起干家务活,几个姐妹草草就收场了,惟独她一直都在仔细打扫,家具收拾得整整齐齐,萧思温常常用表扬的眼光称赞说:“此女必成大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公元969年二月,辽穆宗打猎中被侍卫刺杀,随行的萧思温封锁消息,并协助与自己关系要好的辽世宗耶律阮次子耶律贤登 上皇位,是为辽景宗。携拥立之功,萧思温自然加官进爵,女儿萧绰也得以入宫为妃,几个月后便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不过,仅一年之后,萧绰的父亲就被政敌高勋和女里合谋派人刺杀了。父亲之死使年仅十七岁的萧绰迅速成熟起来,她开始发挥自己当家管事的才能,协助体弱多病的辽景宗治理国家。在辽景宗的默许下,萧绰逐渐成为辽国一切日常政务的独立裁决者,重要军国大事,则由她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做出决定。
公元982年九月,三十五岁的辽景宗在打猎途中病死,他留下遗诏让自己和萧绰生的大儿子,十二岁的梁王耶律隆绪嗣位,且“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时二十九岁的萧绰就成了辽国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守寡的萧绰,充分发挥了女人以情笼络人心的专长,她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流着眼泪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几位重臣上前安慰并发下重誓说:“信任 臣等,何虑之有!”于是,萧绰将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今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加强边防,任命娶了萧绰侄女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 是严管贵族。并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使他们失去兵权,解决了内部夺位的一大隐忧。
相传萧绰与韩德让自幼有婚约,在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聪明的萧绰就发现当年的有缘人现在已经成为很有才干的人才,可以作自己倚靠的臂膀。甚至还有传言说萧绰曾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
据说,萧绰还派人秘密毒杀了韩德让的妻子,圣宗也把韩德让视作自己的父亲侍奉。此后萧绰任命韩德让总领禁军,负责京师宿卫。此后,韩德让出入宫帐,与萧绰情同夫妻。两人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都不避忌。
统和六年九月的一天,萧绰一反从前在皇宫中宴请皇亲众臣的惯例,在韩德让的帐室中摆下宴席,宴请群臣、厚加赏赍,并“命众臣分朋双陆以尽欢”,相当于举办了她和韩德让的婚宴,进一步公开了二人的关系。
此后,韩德让逐渐成为辽国权力最大的实权人物,并被萧绰赐姓耶律氏,改名耶律隆运,封晋王,建文忠王府, 使韩家完成了由皇族家奴向皇族的华丽转身。这二位夫妻搭档在辽国虽一手遮天,但所作所为基本都是为了国家利益,他们在国内搞改革,对国外进行征伐。
历史上这俩人配合最默契的一次行动就是公元1004年对北宋的南征,虽没有达到战略目标,却迫使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当然,萧绰和韩德让为了巩固权力,也以铁腕手段残杀了很多政敌,被后人诟病。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公元1009年,萧绰为儿子耶律隆绪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耶律隆绪,结束了四十余年的摄政生涯,计划到南京(现北京)去安享晚年,但却因病死在了途中,终年57岁。
萧绰的死对韩德让打 击很大,从此韩德让郁郁寡欢,在萧绰死后第三年公元1011年,71岁的韩德让也与世长辞。辽圣宗耶律隆绪将韩德让葬在了萧绰的陵墓旁边,另一边则葬着萧绰的前夫辽景宗,成为非常罕见的一种墓葬安排。
纵观萧太后一生,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即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幸福美满的爱情,又获得了儿孙的孝敬,人生殊遇如此,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萧太后能够得到这些殊遇与其天时运势不无关系,但更离不开其个人高超的智谋和精于谋划的头脑,当然还离不开辽景宗、韩德让、辽圣宗三个男人的大力支持。
萧绰的生前身后都是精彩的,她与前夫相处和谐,与情人爱得轰轰烈烈,与儿子做到了母慈子孝,她的一生不得不令人羡慕!
辽景宗耶律贤与皇后萧绰(萧太后)共育有三子三女,这六个子女的命运轨迹,既承载着辽朝皇室的权力更迭,也折射出契丹民族在政治联姻与家族伦理中的复杂抉择。从长女耶律观...
辽景宗耶律贤 萧太后 2025-09-05 赵汝愚之死:南宋权力漩涡中的宗室悲剧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宁远军节度副使赵汝愚暴卒于衡州(今湖南衡阳),时年56岁。这位宋太宗八世孙、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的宗室宰相,在“绍熙内...
宋太宗 2025-09-03 小周后其实没有死?历史迷雾中的另一种可能公元978年七夕,汴京的月光洒在李煜的囚居小院。这位南唐末代君主在《虞美人》的绝笔中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随后被宋太宗赵光义赐牵机药毒杀。...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8-29 萧太后何以执掌辽朝:权力博弈中的多维突围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骤然离世,年仅30岁的皇后萧绰(即萧太后)面对幼主耶律隆绪(时年12岁)与动荡朝局,以雷霆手段稳固政权,开启长达27年的摄政生涯。这位...
辽景宗耶律贤 萧太后 2025-08-19 赵光义皇位传承:从“金匮之盟”到赵恒继统的权力变局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皇位由第三子赵恒继承,史称宋真宗。这场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北宋初年皇位继承制度的深刻矛盾——从“金匮之盟”的...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8-18 雍熙北伐失败原因解析:战略误判、将领失和与制度缺陷的三重困境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以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伐,试图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战役,最终因东路军岐沟关惨败、西路军杨业殉国而彻底失败,迫...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7-25 卢多逊:功过交织的北宋权相,能否冠以“好官”之名?北宋初年,卢多逊(934—985年)以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为起点,从后周进士起步,历经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官至宰相,成为北宋初期政坛的核心人物。然而,这位以“...
宋太宗 2025-07-22 末代北汉主的汴梁岁月:刘继元投降后的生存轨迹与历史回响在五代十国的烽烟中,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统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当宋太宗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北的连城台上,看着这位曾经不...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27 赵光义与金匮之盟:皇权更迭下的历史迷雾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赵士程:南宋宗室情痴的专一婚姻与悲剧人生在南宋的烟雨江南,一段跨越世俗偏见的婚姻,将宗室亲贵赵士程与才女唐婉的命运紧紧缠绕。这位宋太宗玄孙之子的情感抉择,不仅颠覆了当时对再嫁女子的歧视,更以一生未娶的...
宋太宗 2025-06-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