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战,是曹操和关中西凉的联军之间的战斗。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马超的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是在潼关之战的时候。在这场战役中,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不过在这场战役中,马超也遇到了强劲的对手,那就是号称“虎痴”的许褚。马超和许褚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单挑,那么他们的胜负究竟如何?
一、看似平手的单挑。
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和许褚的单挑被作者演绎得十分精彩。作者用浓墨重彩把两人的性格、作战风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马超和曹操阵前相见的时候,注意到曹操身边的许褚。他素知许褚勇猛,有了和他一决高下的心思。
许褚也因为对马超的重视,决心和马超单挑。于是在双方的互相挑战下,一场大战拉开了帷幕。在战前,曹操为了激励许褚,说出了“马超不减吕布之勇”的话。许褚因此勇气倍增,不顾一切地进入战场,和马超决一死战。
在与马超作战的过程中,双方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双方大战了一百余回合,不分胜负。此时双方的马匹已经累得支持不住,因此两人回去换马,重新投入战斗。第二个阶段,双方又战了一百余回合,还是不分胜负。于是许褚回到阵中,脱掉盔甲,赤膊提刀,再来与马超交手。
到了第三个阶段,双方又交手了三十余回合。许褚用刀砍马超时,被马超躲过。马超则用枪直刺许褚的心窝。许褚弃刀将枪挟住,双方在马上夺枪。结果许褚的力大,把枪杆拗断。两人各拿半节枪杆在马车上厮打。此时曹操怕许褚有失,派人助战,被马超军阻止。双方发生混战,才结束了这场战斗。
这场战斗的结果,许褚在混战中臂中两箭,受伤而回。马超和他的部下在混战中打败曹军,取得了胜利。不过仅仅从马超和许褚的战斗来看,双方交战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以此判断,双方应该是平手告终。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二、马超是实际的胜利者。
其实,如果从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看,马超应该是占据了上风的。我们先来看看双方武艺的特点,两人都各有所长。许褚本人膂力出众,曾经和以膂力出名的典韦交手,丝毫不落下风。在面对天下第一强将吕布的时候,许褚也曾和他交手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马超的特长与许褚不同,他在力量上不能与许褚相比,但是他在机动灵活上则远超许褚。马超生长在西凉,以骑兵作战见长。他选择的武器是枪,招式变化多端,再加上眼明手快,可以拨打雕翎。而许褚选择的武器是大刀,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加持,和敌人硬打硬拼。
于是在双方的决斗中,看似平手的战斗中,双方胜负的天平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马超凭借的是自己的招式和灵活与许褚的蛮力对抗,看似不占优势,实际上却占了很大的便宜。在第一个阶段的战斗中,许褚气势最盛,马超与他进行周旋,也不落下风。随着双方马匹的疲乏,许褚的气力也受到了损耗。
到第二个阶段时,久攻不下的许褚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他的力气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与马超这样周旋下去,最终会让自己走向失败。于是他便回去,脱去了盔甲,要和马超决一死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这个阶段,同样是交手一百余回合,双方的马匹却没有疲乏。这说明这个阶段的战斗强度要比第一个阶段差了很多。
在第三个阶段中,双方仅仅经过了三十回合,就从厮杀变成了厮打。这是因为许褚在和马超的交手中,寻找机会和马超争抢枪杆造成的。当时的许褚丢弃了自己的大刀,却挟住马超的枪杆,这个动作让人看来有点匪夷所思。
许褚的武器是大刀而不是长枪,他就算是夺走了马超的长枪也不会使用得当,更难以打败马超。可是许褚就是主动丢弃了自己的武器,来和马超争夺他的长枪。这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许褚已经失去了战胜马超的信心,故意采取这种手段来寻求结束战斗。
随着战斗进入第三个阶段,许褚已经进入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地步。他脱去全身的盔甲,依然不是马超的对手。于是许褚决定在他的力气还没有耗尽之前,凭着自己的蛮力来与马超最后一搏。如果他夺去了马超的武器,这场决斗自然就结束了,那么他就可以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
因此许褚便用计挟住了马超的枪杆,并用蛮力拗断了它。这样双方就算是谁也不愿意认输,实际上已经无法继续战斗下去了。即便如此,身上没有盔甲的许褚也还是落入了下风。齐装贯甲的马超,防御力要远高于许褚。为了解救许褚,才发生了曹操派兵混战的一幕。
因此,虽然我们看马超和许褚的交战似乎打成了平手,但是马超取得了实际上的胜利。这个结果在后续的战斗中,也能够显现出来。按理说许褚受的伤并不重,可是从此之后,许褚再也没有上战场,与马超交手。相反倒是马超十分活跃,围着曹营挑衅,让曹操说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的话来。
结语:
在潼关之战中,马超与许褚进行了一场血战。在这场战斗中,双方经过三个阶段,共计二百多回合的战斗,基本上打成平手。后来双方兵马上前助战,造成的混战才打断了双方的决斗。许褚在混战中臂中两箭,从此再也没有再出战马超。
这场战斗虽然看似平手,实际上是马超占了上风。这是因为马超发挥自己的武艺特长,克制住了许褚的力大刀沉得特长。最终许褚只得与马超拼死一搏,去抢夺他的武器。即便如此,曹操也看出了许褚处境危险,派人接应。如果双方的决斗再继续下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许褚必败无疑。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