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鳌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真实历史上的鳌拜是什么样的?
前段时间《鹿鼎记》热播引发了一股武侠剧的“回忆潮”,不少朋友开始对影视剧和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讨论,在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分,武功高强地位超然的当属辅政大臣鳌拜。
一般我们都认为,鳌拜不仅是权臣而且武艺高强,康熙想要制服他花了很多年时间去准备,那么在历史上鳌拜是什么样子,如果他和康熙早就不睦,为何不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反呢?

图片:权臣鳌拜剧照
一、一代功臣的擅权之路
1、满洲第一勇士
鳌拜是清代初期的三朝元老,他是苏完部首领的孙子,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子,八门提督卫齐的儿子,作为满洲贵族和名门之后,他从年轻时就一直奋战在军事第一线,在抗击多尔衮集团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此在顺治帝临终前成为了辅政大臣之一,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
作为典型的满洲将领,他本人精通骑射,早年还跟随皇太极与俄国、朝鲜、明王朝,以及大顺起义军作战,是皇太极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还拥有“第一勇士”的称号。这里大家要了解一件事,在鳌拜之前“第一勇士”这个最高荣誉称号的得主是皇太极本人,鳌拜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皇太极驾崩后,朝中的大权旁落到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由于鳌拜是皇太极麾下的大将,因此他作为“保皇派”的核心人物,一直致力于和多尔衮集团的周旋,最终他不辱使命,顺利将皇太极的儿子福临送上了皇位,因为拥戴用功,从顺治朝开始,鳌拜在朝廷的地位就十分超然,可谓位极人臣。
成为辅政大臣后,他力压其他几位同僚,做到了权倾中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图片:康熙与辅政大臣剧照
2、藐视皇权
作为皇太极的心腹,顺治的钦点辅政大臣,鳌拜是深受皇恩的,他和其他三位辅政大臣曾经在先祖的灵前发誓,要不惜任何代价,同心同德的辅佐年幼的小皇帝康熙。
虽然这并非儿戏,但从后来四位辅政大臣的做法来看,他们完全是面和心不和,各怀鬼胎的。在四位辅政大臣之中资历最高、年龄最大的是索尼,他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但他常年多病,并且因为年龄大了,很多朝中的争斗都不想卷入其中,因此属于政事。
第二位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出身,早年还跟随过多尔衮,是在权力争斗中通过倒戈获得重用的,虽然经历不光彩,但在朝臣中地位不低。
第三位是遏必隆,他是名门出身但自身能力不高,和鳌拜的关系不错,鳌拜排名最末,但军功高、资格老,各方面完全不输其他三位。

图片:鳌拜剧照
索尼年老,遏必隆无能,鳌拜的野心越来越大,行为越发嚣张跋扈,他开始处处针对苏克萨哈独揽朝政,这让年轻的康熙意识到了危机,于是开始想办法除掉鳌拜。
索尼死后苏克萨哈提出辞职,14岁的康熙到了亲政的年龄,自然乐意看到这一幕,他本以为苏克萨哈做出了表率,遏必隆和鳌拜也应该照办,但意外的是,鳌拜不仅没有辞职,反而罗织罪名24条,提出将苏克萨哈处死灭族,这无疑给了康熙一个下马威。
此时的康熙自然了解苏克萨哈死的冤枉,可他没有办法,虽身为皇帝,但手中竟没有一丝的权利,这件事也是康熙和鳌拜矛盾迅速激化的转折点。
二、权臣鳌拜的落马
1、康熙的智慧
索尼病故,苏克萨哈被杀,遏必隆是自己人,此时的鳌拜心满意足,放眼整个朝廷已经没有能约束自己,抗衡自己的势力了,小皇帝康熙也没有了什么指望,他心中的警惕逐渐放松了起来。
位极人臣的鳌拜已然羽翼丰满,各种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内外。在他看来,皇帝康熙是不敢对自己怎么样的,一旦他不听话,按照目前的形势自己一定会占据主动权,实在不行,把皇帝废黜再重立新帝也是可以的。
总的来说,鳌拜一点也不认为康熙能够扳倒自己,可康熙远没有鳌拜想得那么懦弱,反而斗志昂扬一心想要除掉他。康熙认为,鳌拜集团的势力太过强大,自己没有能力和他正面硬刚,只能“擒贼先擒王”,只要把鳌拜拿下,其他的人自然会乖乖就范。

图片:鳌拜坐在轿子上剧照
康熙的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寻找一些年龄和自己相仿,出身名门且效忠自己的年轻子弟,让他们以陪自己练习拳脚功夫的名义,经常出入皇宫,平时严加训练成为一直“秘密部队”。
鳌拜军人出身自然不会反对,并且还觉得康熙小小年纪不问政事,成天沉迷在嬉戏娱乐之中,终究成不了什么气候,心中不由的暗暗窃喜。
时间到了康熙八年,康熙皇帝准备按照计划“复仇”,他召鳌拜入宫,鳌拜每日都自由出入皇宫,对此不以为然,于是只身前往,在他刚刚进入宫殿之后,就被安排好的一众武艺高强的青年摔倒在地,猝不及防的鳌拜就这么被制服了,随后他被康熙下狱治罪,权臣鳌拜集团就此瓦解,康熙帝得以亲政。

图片:鳌拜被制服剧照
2、鳌拜是否想反?
从鳌拜掌握权力到最后被下狱,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动用自己手中的军权,至于原因在后世也有诸多的说法。有人认为鳌拜只是擅权为自己牟利,但心还是忠于皇室的,在自己没有受到威胁的时候不会轻易起兵造反。
还有的人认为,当时他手中虽然有军权,但都被很细的分化了,凭借他的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成气候,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不会轻举妄动。
不过大慧个人认为,鳌拜平日大权在握信心十足,没人敢和他作对,自然不会用到大军,最后他被康熙制服的时候,完全是事发突然,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准备。所以结论是,康熙帝太过聪敏,根本没留给鳌拜动用大军的机会。
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东北大地上,一位来自苏完部的满洲镶黄旗将领,以“万人敌”的威名刻入历史。他不仅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更是权臣鳌拜的伯父——瓜尔佳·费英...
鳌拜 费英东 2025-11-20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康熙早期四大顾命大臣中,索尼缘何善终?清圣祖康熙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其亲政之路与四位顾命大臣的辅政格局密不可分。这四位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本应共同维系朝局,却因权力博弈走向分裂...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03 顺治遗命:四大臣辅政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政治智慧公元1661年,24岁的顺治帝福临在临终前作出一个影响清朝命运的决策:放弃传统宗室辅政模式,转而选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异姓大臣组成辅政班子,辅佐年...
顺治为什么出家 鳌拜 2025-10-17 权臣困局: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却至死未反的深层逻辑作为清朝初年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掌控着镶黄旗及部分八旗精锐,麾下兵力据传达四十万之众。然而,这位“满洲第一勇士”在康熙八年被擒时,既未调动军队反抗,亦未逃亡...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0-15 索尼的隐退与制衡:康熙扳倒鳌拜的关键政治铺垫公元1669年,16岁的康熙皇帝在武英殿以一场精心策划的“布库戏”生擒权臣鳌拜,这场权力博弈的胜利不仅源于少年天子的智谋,更与首辅索尼的政治遗产密不可分。索尼作...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0-14 鳌拜案真相:一场权力博弈下的历史迷雾在清朝康熙初年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案始终是绕不开的争议焦点。影视剧中那个飞扬跋扈、意图谋反的权臣形象,与历史档案中“效力年久,迭立战功”的记载形成鲜明反差。通过解...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0-14 鳌拜与多尔衮:谁才是皇权的真正威胁?清初政坛,多尔衮与鳌拜两位权臣的崛起与衰落,构成了皇权与臣权博弈的典型样本。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掌控朝局七年,其权力之盛甚至超越皇帝;鳌拜则以辅政大臣身份专权九年...
多尔衮怎么死的 鳌拜 2025-10-0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