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又译《威坦哲条约》,是1840年时英国王室与毛利人之间签署的一项协议。条约的签订,促使新西兰建立了英国法律体系。同时,也确认了毛利人其土地和文化的拥有权。该条约被公认为新西兰的建国文献,该条约目前仍为现行文件。
1、毛利人各酋长让出其领土主权,凡岛上出生者,均受英国法律管辖。
2、保证新西兰各部落酋长的土地、森林、渔场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如出售土地,应优先出售给英国女王。
3、许诺毛利人可得到英国女王的保护,并可享有“英国国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和特权”。
1840年5月21日,霍布森宣布新西兰成为英国的领地,并定奥克兰为首府。
1642年的时候,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没有上岸,也没有意愿要把新西兰变成荷兰的殖民地。在1769年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发现”这块地的时候,毛利人已经居住将近一千年了。按照他们英国的原住民头衔的教条(Doctrine of aboriginal title)一个国家的本地人有权力可以运用拥有权。
从1800年后,许多澳洲,欧洲的捕鲸鱼,捕海狗的人,商人,传教士等人开始定期地来到新西兰海岸,利用这土地的资源。到了1838年,就已经有两千位欧洲人居住在新西兰了。这时候犯罪跟卖淫的比率也渐渐地增加,对各位白人跟毛利人都有很大威胁。同时,法国和美国因为经济贸易上的原因,也开始对新西兰有兴趣了。特别是法国想与英国争夺霸权,把新西兰变为其殖民地。
因为有失实施法律的现象和法国的威胁,1832-1839年间英国的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委派詹姆斯·巴斯比(James Busby)为驻扎官(resident),去新西兰保护英国在那里的经济利益。虽然他的权力有限(毛利人称他为Man of War without guns),巴斯比的成绩是把许多新西兰北岛的毛利族联合在一起然后成立了“新西兰联邦的联合部落族长”(Confederation of the United Tribes of New Zealand),这时因为毛利人怕法国的侵略,巴斯比就替他们写了一个请愿,要求受英国女王的王室保护。英国必需要在新西兰实施主权这件事才得以实现。
在1839年时,英国殖民地办公室委命威廉·霍布森船长(William Hobson)当任女王陛下的新西兰领事。霍布森被命令指示去“处理新西兰的原住民让他们让出陛下在全部或部分岛群的权利”。所以在1840年1月的时候,霍布森就搭船从悉尼到新西兰,他就请巴斯比写出一个协定的草稿,而且也请他作他们的谈判。巴斯比就详尽的创立这条约的英文版。但很显明的是霍布森和他的随行员都缺乏先前的条约谈判经验。
经过很小的修改后,霍布森在二月四号就把条约抄本交给一位传教士,亨利·威廉牧师(Henry Williams)去翻译成毛利语的版本。这个翻译工作非常困难,因为有很多英文字都没有相等的毛利意思。
条约拟定出来并经翻译之后,又经过了一整天的辩论,才于1840年2月6日在岛屿湾(Bay of Islands)的怀唐伊镇正式签订。当日,北岛的45位酋长签署了这份条约。在随后的8个月之内,新西兰南北两岛先后有512位酋长在该条约上签字,其中39名酋长签署了英文版。
签署条约的地方和建筑物至今仍保存完好。“怀唐伊历史保护区”现已经成为一个旅游胜地,那里有一座大型的毛利会堂、一座殖民时期的教堂、一根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旗杆和一艘长长的毛利战船(waka taua)。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当年签署的大多数条约和协议多已被人们遗忘。但《怀唐伊条约》至今仍在新西兰法律和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人都认为它是新西兰的建国文献。尽管如此,自签署之日起,对该条约的解释却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
该条约的英文版本和毛利文版本都包括3个条款。但由于该条约的制订人员和翻译人员缺乏法律经验,因此,条约的毛利文版本和英文版本在解释上存在着重大出入。
第1条论述的是统治权(Sovereignty)。英文版本说毛利人同意交出自己的主权或统治权(kawanatanga),交给英国王室。虽然英文版本中注明将权力完全移交给英国王室,但毛利文版本中却暗示毛利人与王室分享权力。
第2条涉及的是酋长地位(tino rangatiratanga)问题。毛利文版中许诺给毛利人更多的权力,允许他们拥有现有的宝藏(taonga)。英文版本是说允许毛利人掌控自己的土地、森林、渔场和其他物产。但在毛利文版本中,使用taonga这个词则暗示着对语言和文化等内容的拥有权和保护权。
第3条许诺毛利人享有大英帝国臣民相同的权利,同时,其传统和风俗权利也应得到保护。
条约签署时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但在大量移民对土地需求的压力下以及英国当局坚持其权威,致使条约的影响力减弱。一些毛利人部落拒绝出售土地,或者在他们的部落土地上拒绝接受英国法律,因此触发了1860年间的新西兰战争,造成大量土地充公及其它不公正的事件。至1890年间,只有不到六分之一的新西兰土地仍掌握在毛利人手中,四分之一的土地以非常不利于毛利所有者的条件租借给了欧洲人。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国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军事变革,其核心在于学习胡人的服饰与骑射技艺,以此增强赵国的军事实力。这一变革不仅使赵国逐渐强大起来,更在中国古代军...
2025-05-21 东夷人的祖先溯源:探寻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东夷人,作为华夏族的重要族源之一,其祖先的起源地一直是学术界和历史爱好者关注的焦点。通过考古发现、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东夷人的祖先来源有...
2025-05-21 清朝皇室爵位等级排列:森严体系下的权力与荣耀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皇室爵位制度严密且复杂,不仅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也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宗室成员的管理与控制。一、宗室爵位概述清朝皇室爵位主...
2025-05-21 闻仲历史原型之谜:探寻商末忠臣的真实面纱在《封神演义》这部古典神魔小说中,闻仲作为商朝太师,以其忠诚、勇猛和智慧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位人物呢?一、闻仲:小说中的...
2025-05-21 吴王僚:昏君与否的历史审视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吴王僚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君王。他的统治时期,吴国经历了诸多变故和挑战,这些事件对吴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吴王僚究竟是昏君,还是被后世误解...
2025-05-21 殷洪殷郊倒戈助纣:封神世界中的命运悲剧与人性挣扎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殷洪与殷郊作为纣王的嫡子,本应是伐纣阵营的核心力量,却在关键时刻倒戈相向,转而帮助纣王对抗周军。这一戏剧性的转折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
2025-05-21 高适之诗:边塞烽火中的壮志豪情与人生哲思在唐代诗歌的璀璨星空中,高适以其独特的边塞诗风,成为了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诗作,既有金戈铁马的壮阔,又有细腻入微的情感,展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与家国情...
2025-05-21 牛僧孺:中国象棋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革新者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牛僧孺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与文学造诣闻名于世,而他在中国象棋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却常被忽视。尽管“发明象棋”的说法存在争议,但通过多方史料考证...
2025-05-21 雷横的结局:梁山英雄的悲壮谢幕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中,雷横作为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之一,以其独特的性格和传奇的经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关于雷横的结局,却充满了悲壮与无奈...
2025-05-21 许美人的生命轨迹与终年之谜在历史长河中,许美人这一称谓往往与特定时代、特定人物紧密相连。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模糊与多样性,关于许美人的具体身份及寿命,存在多种说法。一、许美人的多重身份与...
2025-05-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