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澶渊之战的最大功臣是谁?为什么说”澶渊之盟“赢了当下,失去了未来?
澶渊之战的最大功臣是寇准,如无此人北宋早就被迫迁都了。辽军10万只能围澶州三面不是因为人少,而是因为澶州分为北城和南城,中间被河隔开,以浮桥相连。宋真宗就是通过浮桥渡河来到北城,鼓舞士气后把寇准留在北城,自己回南城。北城南面是河,所以辽军只能围北东西三面。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承天皇太后萧绰、韩德让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举国亲征连破宋军,达黄河重镇澶州威胁宋都。宋主和派“瘿相”王钦若力主迁都升州、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真宗亦想南逃,遭名相寇准强烈斥责,被迫亲征后,前线宋军气贯长虹死守澶州,以伏驽射杀辽将萧挞凛,《辽史》载:“将与宋战,挞凛中弩,我兵失倚“宋、辽两军难分胜负。双方君主皆有罢战、休养之意,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宋暗通关节,1005年1月,宋、辽达成停战协议,《辽史》: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协议: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沿边设立榷场互市。
澶州宋朝亦称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在“辽强宋弱”的格局下,维持百年的大致和平,究竟是平等条约还是城下之盟。
澶渊之盟对于宋辽来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宋来说,辽停止南下:
1 暂时缓解了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 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促进了当时北宋经济的发展
3 大量的货币外流导致了北宋经济负担日渐沉重,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至仁宗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
对于辽来说:
1 北宋给辽国大量的货币,同时也促进了辽国经济的发展
2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岁币缓解了辽经费紧张的麻烦,而双方开商埠互市,更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综合意义:促进两国的和平与交流。
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宋真宗接受辽以战促和,彻底关闭了宋朝通过战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大门。而没有幽云十六州,中原文明始终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宋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最重要的原因是,防内胜于防外和不思进取的苟安。南宋不说了,北宋居然在胜利的情况下,还签订澶渊之盟,有人说这样可以让经济发展,但是却滋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文恬武嬉,说的就是宋朝。
燕云十六州是宋朝的天然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对于辽国燕云十六州就是山头,中原地区就是山脚,想吃就吃,想走就走。没有缓冲地带如没有战略纵深与屏障般,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北宋,注定短命而亡!
中国汉族的尚武精神在宋朝后没有了,重文轻武每年都向金国、辽国进贡换来的就是金国灭北宋,蒙古灭南宋,宋朝虽然很富有但没有用,宋朝18个除太祖皇帝外,不思进取昏君太多。
对于大宋而言,燕云十六州未能收复是历史遗憾。在“澶渊之盟”的条约体制下,北宋与辽国维持了大体和平,但是在这个和局之下,赵宋的确处于弱势地位,“南北虽通好百年,然自累朝以来,彼之慢我者多矣”。譬如,在宋仁宗朝的“庆历增币”就是辽国趁宋与西夏交战,威胁北宋交还关南地区。最后,以赵宋被迫增加岁币为代价而收场。宋神宗即位后,辽又要蔚、应、朔三州分水岭为界。最终,宋被迫割让数百里土地给辽朝。
在大辽国的视角下,北宋就是大一点的西夏。我一直认为宋弱,却有很多人说宋强,说因为宋的战争胜利多,失败少,但是这些说宋胜利多,失败少的人却忽略了一点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胜利的战争,基本都是出现在防守战中,而进攻战却基本都失败,宋在整个朝代中,敢于进攻拓土的战争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失败少。
宋朝的文人得益于富裕的宋朝,如果稍微穷苦点,宋朝早就完蛋,文人如何国防?宋朝给出的答案就是花钱买平安,但是宋朝也给出了终极答案,就是花钱只能买一时平安,而不是永世。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李唐江山如画,赵宋江山破败,关键是皇帝的问题,赵宋皇帝喜欢苟且偷安,花钱买太平也可以。
宋在对外交往中懦弱无能,经济是很强的,但就是那种养的很肥的羊,谁想吃肉了就到宋朝身上割点肉吃。不管宋面对辽、西夏还是金时,表现的至始至终的一样。靠纳贡维持朝廷的运转。历史告诉后人,经济再强大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那只是替别人养羊或者养猪,最后羊肉猪肉还不知道被谁吃了!
富不以武撑之,只会成为人人惦记的唐僧肉。这样的富足的宋朝,成为现在文人羡慕想穿越的国家,想想这样的国家和平时要进贡,战争时要出力,苦的只会是下层老百姓。是唐僧肉只会时时遭受战争袭扰。
一缺战马,无骑兵。二缺燕云,无地险。三抑武将,缺武力。四乱策略,结果被少数民族吊打,的确是决策错误,最大的错误在于人心,人心惧战,即使处处挨打也不思进取,最终王朝更迭,因此宋朝应该是华夏文明之路上,最艰难和悲惨的时代!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内容介绍,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 崔白的人物争议:革新者光环下的多维审视北宋画家崔白以“花鸟革新者”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代表作《双喜图》《寒雀图》被视为打破“黄家富贵”垄断的里程碑。然而,这位被宋神宗破格提拔的宫廷画家,在艺术成就之外...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5 李师师:历史迷雾中的真实身影北宋末年,汴京的繁华与动荡交织成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而李师师,这位色艺双绝的歌妓,如同画卷中最耀眼却也最神秘的色彩,引发了后世无数人的探寻与遐想。她究竟是真实存...
李师师 2025-09-15 天祚帝与宋徽宗:末代君王的命运交响曲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相似的命运轨迹而交织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卷。天祚帝耶律延禧与宋徽宗赵佶,便是这样两位末代君王。他们分别统治着辽朝与北宋,却在历史的...
宋徽宗 2025-09-15 宋真宗皇后知多少:历史与追封交织的宫廷密码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作为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25年间不仅推动了“咸平之治”的繁荣,更因复杂的宫廷情感与政治博弈,留下了五位皇后的历史印记。这五位皇后...
宋真宗 2025-09-12 向太后:宋神宗赵顼的皇后,北宋政坛的短暂掌舵者在北宋历史的长河中,向太后(1046年—1101年)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宋神宗赵顼的皇后,更在宋哲宗去世后,一度临朝听...
宋哲宗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2 文武兼资的仁君典范:解码宋太祖赵匡胤的多面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的传奇开篇,以“杯酒释兵权”的智慧收尾,其人生轨迹既充满戏剧性转折,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这位终结五代乱世的开国之...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启 2025-09-11 赵构为何选择赵昚:历史转折中的政治智慧与无奈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六年之际,突然宣布禅位给养子赵昚,自己退居德寿宫成为太上皇。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南宋皇位传承的常规,更将赵昚——...
赵构 2025-09-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