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称帝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时候才算是真正的三国鼎立时期建立,开启了三国时代,而孙权称帝之后,曾经为东吴立下大功的周瑜却没有得到孙权的追谥,这究竟是为什么?周瑜早早就去逝了,然而成为东吴开国皇帝的孙权却没有追谥周瑜,这是否是因为孙权忘恩负义?还是孙权有其他的考虑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周瑜死时是什么身份
个人认为孙权不是无情,而是尴尬的帝位,无法追谥周瑜,其实以周瑜的功劳,是有资本被追谥的,只是孙权不能去追谥。
先来说说周瑜这么大个功臣,他当时的官职是是什么。
《三国志.周瑜传》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周瑜死前就是个偏将军,而且大家可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周瑜是当时的大都督,实际上不是的,大都督是曹魏所置,一般是统帅诸军的大将,在周瑜活着的时候,孙氏集团根本就没有大都督一职。
《三国志.陆逊传》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硃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孙氏集团第一人大都督是陆逊,而周瑜当时最多是一个都督,这一字之差,可谓天壤之别,都督可以理解为负责一个方面的军事主官。
在双方势力接触区域,挂着都督这样职衔的人很多,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方便前线将领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周瑜驻守江陵,北面就是曹操的地盘了,统辖江陵一线的军事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如果我们不去细看历史的话,总感觉周瑜被“虐待”了,他可是替孙氏集团抗住了曹操最强势的一波进攻,没有赤壁之战,江东孙氏哪里还有立足之地,但是周瑜他死后并未被追谥,生前也没有得到侯爵,后来的吕蒙可是被封孱陵侯啊。
还是那句话,孙权不是吝啬无情之人,更不是忌惮于周瑜的军功,害怕功高盖主,故意不给周瑜封赏乃至追谥,而是他不能。
2、在周瑜活着的时候,孙权的官职是什么呢
《三国志.吴主传》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
孙权在接替孙策的位置后,本来地位就不稳,就是靠着张昭、周瑜等人的扶持,才稳住了局势的,曹操也仅仅册封他为讨虏将军,一个品级不高的杂号将军,本身上孙权的地位就不高。
所以说看似江东孙氏占据江南一方,实力不弱,可是孙权的官职并不高,他又怎么会给予周瑜更高的封赏呢?还能给周瑜册封一个重号将军吗?那他孙权的位置怎么摆,到底是谁主公,谁是下属呢?
之所以孙权愿意册封吕蒙为孱陵侯,那也是有一个前提啊,就是孙权的地位提高了。
《三国志.吴主传》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
这是在襄樊之战时,孙权联合曹操共击关羽,曹操册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在名义上的东汉朝廷,孙权已经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因为骠骑将军位同三公,仅在大将军之下,而且他也是有了爵位在身。
因此他才可以在襄樊之战后,册封吕蒙为孱陵侯,毕竟吕蒙功劳的确是大,对于功臣何必吝惜封赏呢?不然的话乱世之中,谁愿意为你打天下啊。
而在孙权称帝之后,为何不追谥周瑜呢?只能说他的帝位问题,无法追谥周瑜。
要知道当初孙权和周瑜都是汉臣,周瑜死的时候,孙权连吴王都不是,是没有权力追封的,而他称帝后呢?无法以东吴开国皇帝的身份追封。
3、孙权为什么没有追谥周瑜
东吴和曹魏蜀汉不同,曹魏是继承了汉朝,曹丕虽然是强行让汉献帝禅位,但是不管怎么说,曹魏是继承了正统的,因此曹丕追谥功臣,一点问题都没有,更何况曹氏集团大部分功臣都当过魏臣,也就是在曹操建立魏国之时,接受了曹操册封的魏国官职, 因此曹丕追谥功臣合情合理。
蜀汉的称呼是现在我们为了区分才这么叫的,正常人家自称就是大汉,以刘备皇皇室后裔的身份,可以说蜀汉在当时是有延续了汉朝国祚意味的,因此刘备以及刘禅追谥曾经的功臣也没问题,是汉室天下的君主追谥汉室的功臣嘛。
可孙权不同,他的帝位没有合法来源,当初他只是曹魏的吴王,是自立为帝的,严格来说,站在曹魏和蜀汉的视角,东吴都是乱臣贼子的身份,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帝位不正的孙权,有什么资格去追谥一个汉朝的官员呢?这要是追谥了,啥意思?孙权这不是要啪啪扇自己嘴巴子吗?
东吴的立国后去追谥前朝的官员,无论怎么说都是别扭的,甚至打击了东吴立国本来就不足的合法正统性,乱世之中,孙权也是不想授人以柄啊。
所以说孙权只能选择不去追谥周瑜,而且他也不是仅仅不追谥周瑜,而是一刀切,鲁肃吕蒙,他也没追谥啊。
还有那些为江东孙氏打天下的早期将领,举几个例子。
《三国志.程普传》权称尊号,追论普功,封子咨为亭侯。
《三国志.黄盖传》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三国志.蒋钦传》子壹封宣城侯。
《三国志.陈武传》建安末,追录功臣后,封脩都亭侯,为解烦督。
简单来说,就是孙权称帝后,对于曾经的功臣宿将,都无法追谥,但是可以恩泽他们的后代啊,所以可以看到,孙权对这些功臣们的后代是不错的,能封侯的都封侯,这还刻薄寡恩,冷酷无情吗?
相比之下,陆逊就可以被追谥,他被追谥为“昭”,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陆逊做过东吴的丞相啊,他做过吴臣,作为东吴的开国功勋,自然有资格在死后被追谥,而且陆逊生前是卷入了孙和、孙霸二宫之争的,“昭”是褒义的谥号,可见孙权还是很看着陆逊的。
话说回来,周瑜作为当初辅佐孙权,平稳接掌江东的功臣,孙权称帝后又怎能不表示一下心意,不然谁还愿意为他卖命啊,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孙权虽然无法追谥周瑜,但是恩宠他的后人啊。
在三国东吴的权力舞台上,孙亮与孙鲁班这对姐弟的命运轨迹交织着宫廷权谋、家族利益与时代动荡。作为吴大帝孙权的第七子与长女,二人的关系不仅是血缘纽带,更在孙权晚年及...
孙权 2025-09-22 蜀国最后的名将罗宪:以孤城书写忠烈传奇在三国鼎立的烽火岁月中,蜀汉政权以“复兴汉室”为旗号,涌现出关羽、张飞、赵云等名震天下的猛将。然而,当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刘禅开城投降时,蜀汉的命运已如风...
赵云 关羽 2025-09-22 英雄与美人的邂逅:关羽如何结识秦宜禄之妻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曹睿36岁早逝之谜:权力、享乐与时代悲剧的交织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长坂坡之战:血色长坂下的将星陨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沮授:被低估的顶级谋士与乱世忠魂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与河北四州的基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一位来自广平的谋士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与刚直的性格,在历...
袁绍 2025-09-17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