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完璧归赵》的故事,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故事当中蔺相如一往无前的气势让人折服。尽管是敌强我弱,最终还是为国家争取到了利益。不过,为何老师从来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其实,不是老师不想说,而是不敢,因为赵国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争一时之快,终究会招致灾祸。

公元前281年,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马上书信一封,说是要以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不是傻子,他知道和氏璧一到了秦国就回不来了,而且这城池的承诺也不会兑现。可是,若是不给的话,恐怕秦军就会兵临城下,毕竟赵国还是要弱上秦国许多的。于是,赵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纵观手下文臣武将,无一人有解决之道。
后来,赵王经缪贤的推荐认识了蔺相如,蔺相如胆大心细,见识非凡,他不仅详细婆剖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还自告奋勇去秦国做交涉,他许诺:若秦王不交付15座城池,他就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就这样,蔺相如拿着和氏璧来到了赵国,不出所料,秦王果然绝口不提“城池”二字,他早就打好了赖账的主意。于是,蔺相如以“撞碎和氏璧”为要挟迫使秦王划出了15座城池,而他本人也得以携带和氏璧顺利回到赵国。

不过,秦王是那种因为一块和氏璧就将15座城池拱手相让之人么?显然不是,秦昭襄王见和氏璧没要成,当然不能善罢甘休,但由于他当时并不想与赵国开战,所以才将这口气忍了下来,他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被蔺相如当众威胁?于是,蔺相如回到赵国之后,自然免不了加官进爵,他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大夫,并被当作英雄崇拜,反观秦昭襄王,他已经在为攻打赵国而调兵遣将了。
其实有史学家猜测,秦昭襄王索要和氏璧,是否在释放什么信号?要知道,和氏璧原本是一块楚玉,可是一场宴席过后,和氏璧却不翼而飞,就连张仪也被打了一顿(当时尚未发迹):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多年后,和氏璧再次现世,不过它这一次,却到了赵惠文王手中,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赵国与楚国之间是否已经结盟了?

所以说,秦昭襄王很可能是在释放一个信号:我要攻打楚国,和氏璧我也要。和氏璧关乎着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关系,若赵国将和氏璧双手奉上,秦国就可以放心攻打楚国了。可是,蔺相如摔和氏璧的举动,却令秦王有些拿捏不准,甚至还一度产生了误会:原来赵国会插手即将爆发的秦楚战事。不过,当蔺相如偷偷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之后,秦王反而放心了:原来赵国没懂他的意思,只是有些小家子气,而且还死要面子。
遗憾的是,秦昭襄王还是没有放过赵国,蔺相如回国后不久,秦国便攻打了赵国,并顺利占领石城。次年,白起率军杀入赵国,歼灭了2万赵军(《史记》: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由此可见,虽然蔺相如保住了赵国的面子,但是逞一时之快却不利于长远发展,若蔺相如把和氏璧献了上去,也许就会麻痹秦国,并默默积攒力量,赵国也不会屡屡被秦国所欺了。
战国末年,秦国以铁血之势横扫六合,而“人屠”白起作为秦军最高统帅,以伊阙之战斩首24万、鄢郢之战焚毁楚都、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卒的战绩,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石。然而...
白起 2025-11-07 商鞅之死:变法强秦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制度惯性公元前338年,咸阳城头飘着初冬的寒意,商鞅被车裂于市,九族尽诛。这位用二十年时间将秦国从西北边陲弱国推向战国霸主之位的改革者,最终倒在了自己亲手铸造的法治利刃...
商鞅 2025-11-07 孔融:从“让梨神童”到争议名士的双重人生四岁让梨的典故,让孔融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典范。这个被写入《三字经》的故事,塑造了孔融“谦让守礼”的完美形象。然而,当我们穿透历史滤镜,会发现这位孔子二十世孙...
孔子 2025-11-07 白起的成名之战:伊阙之战与战略转折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将星璀璨。在秦国东进的征程中,白起以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伊阙之战,奠定了其“战神”地位。这场战役不仅成为白起军事生涯的起点,更深刻改变...
白起 2025-11-06 齐桓公只是次子,为何能荣登大统?在春秋乱世的风云变幻中,齐桓公吕小白作为齐僖公的次子,本无继承国君之位的天然优势,却最终登上大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一传奇经历背后,有着诸多复杂且关键的因素。...
齐桓公 2025-11-05 商鞅的三步进阶法:从魏国失意者到秦国变法核心的崛起之路商鞅,这位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以“商鞅变法”将秦国从西陲弱国推上统一六国的轨道。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魏国公叔痤府中蛰伏六年未获重用,却在入秦...
商鞅 公叔痤 2025-11-04 孟尝君的功过:从“战国四公子”到历史争议人物作为战国时期齐国宗室、齐威王之孙,孟尝君田文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然而,他的政治生涯与个人行为却充满争议:既有礼贤下士、化解危机...
孟尝君 田文 2025-11-04 英雄末路:赵国名将廉颇为何客死楚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以“攻城野战之大功”闻名诸侯,却在晚年背井离乡,最终在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溘然长逝。这位曾让秦军闻风丧胆的“赵之良将”,为何会流落异国?...
廉颇典故 2025-11-04 公子光:从弑君者到春秋霸主,一代枭雄的传奇人生公子光,即后世所称的吴王阖闾,其身世在史籍中存在争议。《左传》《世本》记载其为吴王余眛之子,而《史记》则明确其为吴王诸樊之子。这一分歧背后,隐藏着春秋时期吴国王...
阖闾 2025-10-31 李悝与商鞅:变法双璧为何仅一人名垂青史?战国时期,魏国李悝与秦国商鞅先后掀起变法浪潮,二者均以法家思想为根基,通过制度革新实现国家富强。然而,历史长河中,商鞅之名如雷贯耳,李悝却逐渐隐入史册角落。这种...
商鞅 2025-10-2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