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死千百年来让百姓一直痛恨秦桧,但秦桧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决策呢?换句话说,秦桧为什么一定要让岳飞死?
有人说秦桧可能是金国的卧底,可能是假秦桧,这是怎么回事呢?
也许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会对秦桧有更深刻的认知。
早年秦桧一贫如洗,在乡村做私塾教师,当时他对自己的人生很不满,踌躇满志,一直找晋升的阶梯。他的妻子王氏家族还可以,只是都没骨气,后来都降金当了汉奸。然而秦桧不一样,他还算有点文人的骨气。
靖康元年金军包围汴京,索求三镇,秦桧不同意,他上书“加强守备、将金使安置城外”,宋钦宗没搭理他。后来把他调到河北割地使张邦昌那里,所谓“割地使”就是专门管理割地赔款事宜,秦桧觉得是屈辱,再三请求辞职。
宋钦宗要割让太原三镇,以此乞和,派秦桧等人去金兵大营谈判,金朝扣留肃王赵枢为质,让他们回去覆命,说一定要割地才能放人,不然直取汴京。
当时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坚持不同意,此时的秦桧还是三观正的好青年。
然而“靖难之役”后秦桧却突然变了。
当时张昌邦被立为伪楚皇帝,秦桧则跟二帝一起被拘押在金朝,奇怪的是,无论是张昌邦还是宋徽宗以及后来的赵构都特别喜欢秦桧,包括金朝的高官都喜欢他。
秦桧不知道是长得帅还是文采好,总之成为大家争夺的人,都写信索要秦桧,而此时秦桧在金朝过得很好,有点乐不思蜀,金朝还特意将抢到的皇室美女送给秦桧享用。
他先是受宋徽宗的托付将书信润色拿给粘罕,然后重金贿赂他,粘罕喜之,赐钱万贯、绢万匹。
后来秦桧突然回国了,携带自己家眷离开金朝,回到杭州。秦桧说他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连夜坐小船逃回来了,朝臣多数持怀疑态度。
当时朝廷跟秦桧要好的高官有很多,他们竭力保荐秦桧的忠心,所以赵构对他便不疑了。然而重新站在权力中心的秦桧,跟之前完全是两个人。
所以有人推测有两种可能解释秦桧的变化,一是真秦桧死在金国,这个是假的,一种是秦桧有什么把柄握在金国手里,他带着金国的使命来的。
秦桧返朝后先提出南北分治的方略,这已经是卖国了。(“南自南,北自北,天下才能太平”)
金国当时吞不下宋朝,统一中国不可能,他们在北方有很多敌人要斗,金国疲于奔命,所以“南北分治”是金人提出的,秦桧执行的是金国的密令。金国派秦桧回来时正是金国最虚弱的时候,如果当时南宋能挥兵北上,必能恢复故土,然而却被秦桧耽误了。
后来秦桧竭力打压主战派,倒在他手里的人很多,岳飞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绍兴十年,金国强大起来,想要跟南宋力拼,秦桧上奏支持讨伐金国,然后赵构却不想打。秦桧又指使人污蔑赵鼎,赵鼎被流放潮州。
此时在抗战前线宋军各路战线捷报不断,张俊攻克亳州,王胜攻克海州,岳飞败兀术于郾城。
秦桧力主议和,在秦桧的撺掇下,赵构让韩世忠罢兵,宋朝各路大将都被召回,本已收复的中原各地再次落入金兵手中。
第二年金兀术再次南下,张俊、杨沂中在前线艰难作战,眼看就要得胜,秦桧传谕让他们班师回朝。
而在前线作战的岳飞也是捷报频传,秦桧以什么样的名义召他回朝呢?他让赵构“论功行赏”,其实就是收回他们的兵权。
金兀术有求和之意,秦桧马上上奏朝廷,让朝廷派人答应金国割地请求,以淮水为界割让二州。
割地完后,秦桧让身边人弹劾岳飞,让他们告岳飞部将谋反,此时岳飞在立嗣问题上已经得罪了赵构,所以岳飞父子被押送到大理寺。
秦桧又以谩侮先皇、意图谋反的罪名将岳飞赐死狱中。
岳飞死后,秦桧日子过得舒坦,很多人贿赂他,他都泰然受之,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秦桧快死的时候,高宗去秦桧家探视病情,秦桧久久没说一句话,只是流泪。高宗让人草拟诏书,给他儿子高官厚禄,秦桧才放心的闭上眼睛。
秦桧享年六十六岁,谥号“忠献”,这个谥号颇具有讽刺性,这个人跟“忠”根本没什么关系。
很多人说,岳飞死得冤,是因为他情商不够尤其是不擅长政治,所以被赵构忌恨,秦桧只是背锅的。这句话不完全正确。
如果没有秦桧的诽谤,赵构未必下得了杀岳飞的决心,岳飞不至于惨死狱中,赵构对岳飞也没切齿仇恨,说实话最恨他的是金人。
如果秦桧不是金朝的卧底,那为什么非要诽谤岳飞?是因为金人对岳飞恨之入骨,才会秦桧上蹿下跳罗织罪名让赵构斩杀岳飞。
由此可见岳飞死的也冤,也不冤,冤的是他并没有罪名,而且是功臣,白白中了金国设下的圈套,不冤的是他的死并非赵构在曲解的情况下冤杀,而是明明白白的、一步一步执行地来自金国的“计划”。
秦桧虽然前半生还算有骨气,而后半生则是一个十足的汉奸,不过秦桧有一个优点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这个人政治情商非常高。
能在这么敏感的时局里生存下去,并且让敌国都喜欢他,这个人的情商比岳飞高十倍不止,他没有岳飞那样的将帅才能,但他却是一个出色的搞政治的人才。
秦桧直到临死也不肯悔改,篡改遗言说:“岳飞并非秦桧所杀”,总而言之秦桧不背这个锅,岳飞的死是他活该。
秦桧死后,秦桧的粉丝一直存在,他们认为秦桧是背锅的,幕后主谋是赵构,但秦桧作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是他直接导致了岳飞的死。
所以秦桧就应该永远给岳飞跪下去。
1142年1月27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以“莫须有”罪名处决,其长子岳云与部将张宪同遭斩首。这起震动朝野的冤案,表面是秦桧等主和派构陷,实则根植...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8-15 真实岳飞冤不冤:历史铁证下的千古奇冤公元1142年1月27日,南宋临安大理寺狱中,抗金名将岳飞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后,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决。这场由宋高宗赵构默许、秦桧主...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赵构 2025-08-08 吴玠未跪岳飞墓前:历史评判中的身份与道德双重考量在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前,四尊铜铸跪像历经六百年风雨,始终以忏悔姿态承受着世人的唾骂。这四尊跪像分别是秦桧夫妇、万俟卨与张俊,而历史上曾短暂出现的第五尊跪像——罗...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8-04 秦熺下场:权势崩塌后的落寞与历史审判秦熺(1117—1161年),字伯阳,本是南宋权臣秦桧妻兄王唤的庶子,因秦桧夫妇无嗣,被过继为养子。在秦桧专权期间,秦熺凭借养父的权势平步青云,官至礼部侍郎、枢...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2025-07-14 秦桧为何忌惮韩世忠:权力博弈中的生死较量在南宋初年的政治棋局中,秦桧与韩世忠的较量堪称经典。一个是翻云覆雨的权相,一个是战功赫赫的武将,二人之间的博弈远非简单的忠奸对立,而是交织着权力结构、帝王心术与...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2025-06-13 绍兴和议与岳飞之死:历史时序背后的政治博弈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南宋朝堂,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政局剧变正在上演。宋高宗赵构与权相秦桧精心策划的“绍兴和议”谈判,与抗金名将岳飞的生命倒计时,构成了南宋初...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赵构 2025-06-06 岳飞为何未诛秦桧:制度枷锁与权力博弈下的历史必然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在风波亭含冤而死,秦桧则以“莫须有”罪名成为千古罪人。然而,后世常设问:若岳飞手握重兵,为何不先发制人诛杀秦桧?这一假设背后,实则...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5-16 秦桧之孙秦钜:以忠勇抗金书写家族传奇在南宋的历史风云中,秦桧作为臭名昭著的奸臣,以“莫须有”罪名陷害岳飞,遭后世唾骂。然而,他的孙子秦钜却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以忠勇抗金,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5-07 岳飞被杀真相探析:皇帝杀岳飞,仅是听了秦桧的话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操著称于世。然而,他的命运却以悲剧告终,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关于岳...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赵构 2025-03-27 岳飞被害时,岳家军为何未起兵反抗?在中国历史上,岳飞是一位备受敬仰的民族英雄,他率领的岳家军更是以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而著称。然而,当岳飞在1142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时,岳家军却并...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3-2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