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guì),一作曹翙,即曹沫(有争议)。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菏泽)人,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之后,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曹沫劫齐桓公
《刺客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列传,其中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五位杰出的刺客事迹。
曹沫是鲁国人,被鲁庄公重用,领军与齐国交战,却三战连败,鲁庄公终于被打怕了,就献城给齐国求和,但是并没有怪罪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史记·刺客列传》
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正在齐桓公享受胜利的果实的时候,站在鲁庄公身后的曹沫突然拿着一把匕首去挟持了毫无戒备的齐桓公。
齐桓公在生命威胁下,最终答应了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国土,然后曹沫丢下匕首,若无其事地走回了自己的位置。
会盟结束之后,齐桓公就准备反悔,但是管仲却劝道:“不能这样,如果为了贪图小利来使自己痛快,就会在诸侯之间失去信义,最终失去别人的援助,还不如将土地给鲁国。”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史记·刺客列传》
曹沫与齐桓公的做法,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好似有点儿戏,这样的大事竟然如此戏剧性结束了,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反悔,也没有追究弱国(鲁国)的责任。
其实,在春秋时期,身为诸侯,对信誉还是看得比较重的,毕竟天下都是这些诸侯的,很少有灭国的事情发生,不灭国大家都是同等地位,有时候面子比领土更重要。
这也是时代背景下,生产力不够发达,诸侯直接能控制的领地有限的原因,诸侯虽然经常互相攻伐,但这个时期很少会发动灭国之战,毕竟打下来了也是封赏给他人,吃力不讨好,还不如是不是秀下肌肉,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
曹沫凭借“劫齐桓公”被后人称为“刺客之祖”,因为他当时的行为就是行刺客之事,那么他与“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又是什么关系呢?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也就是曹沫劫齐桓公的三年前,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两军交战于长勺。
面对强大的齐国,鲁国君主鲁庄公大惊失色,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曹刿求见,向他献上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思想,最终成功击溃齐国军队。
这就是有名的《曹刿论战》,“一鼓作气”的典故让曹刿名传青史,成为著名的军事思想家。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
可能有人会觉得,曹刿的战略思想并不复杂,至少比起孙子兵法来说大大不如,太过于简单。
其实,这个上面的曹沫劫齐桓公一样,时代背景不同,我们不能用穿越时代的眼光去看当时的战争。
在春秋时期,两国交战还并没有什么兵法战略,一般都是两军摆好阵型,然后正面交锋,讲究的是君子之战。
而曹刿的战法相比起来,显得有些工于心计,与当时的诸侯思想其实是不同的,也算是“兵不厌诈”的雏形。
曹刿与曹沫是不是同一人?
1.沫,在以前读音为(huì),而刿,读音为(guì)
在春秋时期,二者读音相似,缺少文字记录的情况下,混淆这两个字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2.曹刿论战是在鲁庄公十年,曹沫劫盟是在鲁庄公十三年
先说曹刿,为鲁庄公献计之后,因为他本身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理所当然地被鲁庄公重用。
在鲁庄公二十三年,鲁庄公要去齐国观看祭祀社神,曹刿还曾劝阻。
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左传》
说明从鲁庄公十年开始,曹刿就已经受到鲁庄公重用,一直留在朝中。
而曹沫第一次出现就是与齐桓公的三次战争中,这个战争是因为在鲁庄公十年的那次战争失利之后,齐桓公不服气,这才发动了战争。
曹沫三次领兵作战都遭到惨败,试想一下,如果曹刿不是曹沫,有曹刿论战在前,一败再败之后,鲁庄公难道想不起来要启用军事家曹刿吗?
3.曹刿与曹沫的思想与当时的战斗思想格格不入
换一句话说,曹刿与曹沫有一个相同点,“为了最后的胜利不择手段”。
曹刿论战,是给堂堂正正的君子之战开启了不一样的战法;而曹沫更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丝毫没有当时社会的君子之风。
两人的做法手段表面上不一样,但是透露出他们的心态其实是一样的,不循规蹈矩。
总结:曹刿与曹沫,读音相似,又同姓曹,二人有相似的手段风格,同出一个时期,是同一个人的可能性极大。因此,曹刿的结局可想而知,在鲁国当了将军,可惜之后的战争胜少负多,所以曹刿被称为“军事理论家”。
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史记: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卷——从上古传说到汉武雄图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恢弘的叙事框架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完成的巨著,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
司马迁 2025-09-01 救邢存卫:齐桓公的霸业担当与春秋国际秩序维护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中原大地陷入频繁的战乱与权力更迭。在这段动荡的历史中,“救邢存卫”事件成为凸显霸主责任与国际秩序维护的典型案例,而主导这一行动的...
齐桓公 2025-08-21 秦三世子婴身世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宗室血脉探寻秦朝末年,秦三世子婴以46天的统治成为帝国崩塌前的最后见证者。然而,这位在历史转折点上登场的秦王,其身世却如蒙尘古卷般模糊不清。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
司马迁 2025-08-08 张耳与陈余:刎颈之交为何反目?责任归属的深层剖析秦末乱世中,张耳与陈余的友情曾如烈火般炽热。二人同为魏国名士,逃亡途中以“刎颈之交”立誓,共历陈胜吴广起义、拥立赵王武臣、巨鹿被围等生死考验。然而,这段被司马迁...
司马迁 2025-07-08 齐桓争霸:春秋中期霸主的确立与影响齐桓公(前685年-前643年在位)的争霸历程,是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诸侯争霸的典型缩影。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其霸业集中于春秋中期,通过管仲改革与&...
齐桓公 管仲 2025-07-04 齐桓公称霸时间考:从北杏初鸣到葵丘鼎盛的霸主之路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中,齐桓公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首位霸主。其称霸历程跨越三十余年,历经北杏会盟的初试啼声、鄄地会盟的霸业奠基,直至葵丘会盟的巅峰...
齐桓公 2025-07-02 五大刺客谁成功了?历史深处的刺杀真相与精神博弈在中国刺客文化谱系中,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的专诸、要离、聂政、豫让、荆轲五人,犹如五把淬毒的匕首,刺破历史帷幕,留下永恒的道德拷问。若以“刺杀目标是否死...
司马迁 2025-07-02 齐桓公霸业始末:从葵丘会盟到春秋首霸的权力之路在中国春秋争霸的历史长卷中,齐桓公姜小白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首位霸主。然而,这位从公子内乱中脱颖而出的君主,其霸主地位的确立并非一蹴而...
齐桓公 2025-06-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