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有两个人在抗清历史上留下了粉墨重彩的一笔,一个是晋王李定国,另外一个是国姓爷郑成功。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下来源远流长的历史来说,每个封建王朝末年都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明王朝作为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也是如此。清朝虽然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辛亥革命已然是天下大势。许多人认为明朝是在1644年灭亡的,其实则不然。这个时候在南方,还拥戴许多明朝皇室建立了小朝廷。在涌现的这么多历史人物当中,晋王李定国和国姓爷郑成功留下了深刻印记。
第一:二人的出身经历不一样,经历岁月摧残后,都决定拥戴明室
1: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李定国则被张献忠抚养长大,一路南征北战
郑成功的父亲叫郑芝龙,母亲是日本人。六岁的时候一直跟随母亲住在日本,直到父亲被明朝朝廷招安之后,才被接过来。这个时候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郑成功从脑子里就有一种忠君报国的思想;李定国相比郑成功就没有那么幸运,他生活在陕西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当中。那个时候的明王朝正值内忧外患,再加上陕北各地赋税加重老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崇祯三年的时候年仅10岁的李定国加入了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一路上攻城拔寨,可谓所向披靡。很快战场上杰出的表现得张献忠的赞赏,成为张手下的第四个义子。
2:李定国加入张献忠集团后,明朝灭亡后跟清朝作战
李定国提及后来的事迹,可以说让人不得不佩服。之前的表现往往也让人叹为观止,崇祯十四年二月,年仅20岁的他乔装成明军军官星夜夺取襄阳城。崇祯十七年冬天,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张献忠因为战功赫赫被封为安西将军,两年后张献忠带着本部50万人马组织抵抗清朝。八旗铁骑的战斗力实在太顽强,十一月二十七日,张献忠于凤凰山被清军射死,顿时起义军内部军心大乱。大西军一路溃败,临终前张献忠告诉这些义子:“之所以造反,那是因为吃不饱饭。明王朝气数未尽,应该联合一起共同对付满清。”
3:郑成功父子投奔隆武政权,李定国等人投奔南明永历政权
1644年明朝灭亡后,南边的明朝皇室相继被拥戴建立了许多个小朝廷。其中包括南京的弘光政权,福建的隆武政权,西南的永历政权。坚持时间最长的当属后者,起初郑成功在南京国子监读书,很快第二年底盘被清军所占领。弘光政权覆灭之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很快便在福建拥戴鲁王建立了隆武政权。这个政权建立之后,隆武帝迫切想要有一番作为,对于郑成功这样的年轻人表示很欣赏。
再来说说李定国,大西军并不是归他一个人所掌控。张献忠四个义字当中老大是孙可望,这个人是个首鼠两端的败类,自己则是最小的一个。孙可望主张到广东一带,一旦有危机随时都可以出海。可李定国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想法,想当年义父也是主张投奔南明。毕竟明朝是正统,仔细一想当年的反明事业存在巨大的失误。现在让这些满洲人得逞,断然不能从命。李定国一再的强烈要求下,孙可望也没有办法。但这些人当中还是尊崇孙可望为老大,联明抗清的势力已然结成。
第二:一支在东南形成力量收复台湾,另一支于西南形成力量,功败垂成
1:郑成功在东南形成了抗清的势力,北伐最终失利,收复台湾壮志难酬
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和他的父亲在投降清朝这方面产生了分歧。父亲主张到清朝那一边去享福,郑成功则认为这样的行为很不耻。没过多久,郑芝龙被清朝政府扣留的消息传过来,让郑成功恍然大悟。这个时候清朝政府为了说服郑成功投降,也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刚开始的时候到处找借口拖延时间,如果自己一旦投降清朝,那么全家的下场可想而知。自己在这里,多多少少能让清朝政府有所顾忌。慢慢几年过去郑成功的海上抗清力量规模越来越庞大,企图对清朝政府产生致命一击。
郑成功一生进行了三次比较大规模的北伐,前两次都达到南京长江很北的区域。江南抗清形势一片大好。等到第三次北伐的时候,郑成功在南京耽搁了很多天。关键是城中守将朗廷左很狡猾,没过多久清军援兵一到,此次北伐功败垂成。看着中原故土无法收回,郑成功把目光放在了台湾。不顾极其恶劣的环境,荷兰殖民者炮火的不断侵蚀依旧无法阻挡郑军的进攻。顺治十八年年底的时候,成功收复了台湾。
2:李定国在西南形成抗清的力量,两蕨名王威震天下,叛徒出卖抑郁而终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孙可望明明没立下啥功劳,看见李定国不断得宠心里很不服气。有人劝说孙可望自己做一国之主,言下之意想让他当皇帝。李定国听到这个话充满鄙视,永历二年四月初一,各部队共同到演武场集合。李定国的人马先到,孙可望就说你不把我放在眼里。当即下令打他一百军棍,有人求情所以改打50军棍。为了北伐大业,李定国一直在忍耐。这个时候出现了著名的两蕨名王的事件,刚开始清廷派遣定南王孔有德企图消灭李定国这一支势力。没有想到李定国能征善战,诱敌深入逼得定南王自杀。
湖广战场接连失利的消息让清朝政府震惊不已,清朝方面派遣清太祖庶长孙尼堪带着八旗精锐企图把南明扼杀在摇篮当中。没想到清朝方面根本不吸取教训,最后尼堪被李定国砍成两半。李定国愈发得宠,小人孙可望越是嫉妒。后来做了一个对自己对南明都不好的决定,带着本部人马投降清军。本来南明军队就捉襟见肘,孙可望作为主力投降清朝对明军士气大打折扣。后来有了磨盘山血战,明清双方损失惨重。此时吴三桂早就投降了满清,在缅甸绞杀永历帝。李定国来晚痛心不已,不久吐血身亡。
结束语:郑成功和李定国绝对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不管是谁都值得大写书写。郑成功收复台湾没过多久,39岁突然去世;李定国在得知皇帝被绞杀的消息后悲愤不已,吐血身亡。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以及部下说:“你们宁可把握抛尸在荒郊野外,也绝对不能投降清朝。”
1657年,南明永历十一年,原大西军领袖孙可望在交水之战中惨败于李定国,仅率数百残部仓皇逃亡。这场溃败不仅终结了他对云南的统治,更直接导致其向清军统帅洪承畴投降...
李定国 孙可望 2025-07-24 铁血丹心照汗青:李定国抗清歼敌数量与历史功绩的深度解析在明末清初的烽火岁月中,南明抗清名将李定国以“两蹶名王”的壮举震撼天下,其军事生涯中歼灭清军的具体数量,既是衡量其军事才能的重要标尺,也是理解南明抗清运动历史地...
李定国 2025-07-09 颜思齐的移民经历:从流亡者到“开台王”的传奇跨越在明朝末年的历史长河中,颜思齐的名字或许并不如郑成功般家喻户晓,但他作为台湾开发史上的先驱者,其移民经历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漳州海澄的豪杰到台湾的“开台王”,颜...
郑成功 2025-07-08 孤忠泣血:李定国以一己之力撑起南明最后的脊梁核心论断:李定国以“两蹶名王”的战绩震撼清廷,其抗清17年的孤勇,不仅是军事上的顽强抵抗,更是华夏文明对异族征服的终极反抗。这位出身贫苦的农民将领,用生命诠释了...
李定国 2025-04-21 白文选与李定国:忠诚与背叛的争议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白文选与李定国这两位将领的名字紧密相连。他们曾共同为南明政权浴血奋战,然而,在历史的洪流中,白文选最终选择了投降清朝,这一行为引发了关于...
李定国 2025-04-02 李定国逝世后,其子李嗣兴的命运轨迹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里,李定国作为南明永历政权的抗清名将,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民族气节,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然而,英雄也有暮年,当李定国走完他波澜壮阔的...
李定国 2025-02-19 李定国之子李嗣兴:从抗清到降清的曲折人生在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洪流中,李定国作为南明永历政权的抗清名将,以其英勇无畏和坚定忠诚而著称。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遗憾,其中之一便是他儿子李嗣兴的最终选择——降...
李定国 2025-01-03 探寻李定国墓:历史英雄的安息之地在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长河中,李定国以其坚定的抗清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南明永历政权的中流砥柱。然而,这位历史英雄的安息之地——李定国墓的具体位置,却长期以...
李定国 2025-01-03 纪念李定国:南明抗清名将的悲壮人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以一腔热血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为南明抗清斗争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李定国。一、出身贫寒,投身起义李定国,字鸿远(...
李定国 2024-11-17 郑成功:南明的守护者与大清的挑战者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中,郑成功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成为南明王朝的最后守护者。他不仅以一身之力安定了南明的半壁江山,更在大清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
郑成功 2024-08-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