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曹魏的辉煌并没有延续上百年,曹操大权独揽,把天子视为掌上玩物,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也有同样的命运,子孙们甚至要和司马昭火拼,最后曹魏皇帝被司马昭斩杀,说起来真是悲壮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曹操时期,司马懿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他虽然才华出众,但和其他曹魏老臣相比资历太浅,但随着老臣们渐渐去世,司马懿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最后,在他生命终结之前,他终于拿到了自己梦寐的权力,据记载,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之前,他已经被曹氏宗亲们架空了,甚至遭到了总亲们的监视,手里没有实权,更别说是兵权了,那他怎么会成功篡权呢?
说起来成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司马懿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是曹氏宗亲的强权政策反而帮助了司马懿。
从曹丕时期开始,司马懿的势力就慢慢积累起来了,他还有一个叫陈群的好友,为了帮助曹丕削弱宗亲们的权力,他们一起探究出了九品中正制度,论才定品,要根据才能得到官职,这让很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宗室子弟傻了眼,这样的一个制度让很多当时出身落魄的士人得到了做官的机会,司马懿和陈群则是主要负责人,这些士人他们会感谢谁,当然是司马懿和陈群了。
也因为如此,司马懿和陈群获得了天下读书人的尊敬,很多青年才俊都尊称司马懿为老师,在大事上也和司马懿站在一起,钟会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之一。
在陈群过世之后,大多数在曹魏当官的读书人多多少少都和司马懿有些联系,这也是多位皇帝不愿去除掉司马懿的原因之一。
司马懿赢得了士人的尊重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将领和军队的支持,而诸葛亮给了司马懿这个机会,曹真和曹休接连吃败仗,让司马懿得到了执掌军队的机会,如果他一直没有上过战场,高平陵之变可能也不会如此轻易成功,在司马懿的军营里纪律严明,虽然也会吃败仗,但大家都非常信任司马懿,在《新三国》中就过度强调了这一点,甚至在夏侯霸接替司马懿的时候,郭淮等将领甚至说:“只要大都督一句话,天涯海角也会奉命。”夏侯霸也好,曹真、曹休也好,他们代表了曹魏家族,而将领们的表现说明与对曹魏的忠心比起来,他们更希望听一个睿智的大都督的话。
这就是两个前提,一是司马懿获得了天下读书人的支持,二是军中很多将领都很尊敬司马懿,接下来再说说曹氏宗亲的嚣张跋扈。
和董卓、曹操、郭汜一样,在得到绝对的权力之后,真正的天子变成了强臣手中的玩物,曹爽就做了当家人,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郭皇后也敢怒不敢言,众多大臣也看在眼里怒在心里,如果曹爽对皇帝毕恭毕敬,司马懿也少了诛杀曹爽的一个借口。
当时曹氏宗亲,尤其是曹爽一族掌握着绝对的权力,整个洛阳城都在曹爽和亲信手里,曹爽是曹家掌门人,夏侯家的领袖则是夏侯玄和夏侯霸,整个朝廷大权都在他们手里,而那时的司马懿已经快七十岁了,给人年迈昏庸的感觉,而且没有任何权力。
曹爽和宗亲们就像是一个班里的前五名,而司马懿就是倒数第一名,曹爽觉得司马懿根本威胁不到自己拿奖状,于是就开始了玩耍。
参观高平陵根本没有必要全都去,而曹爽却带上了所有人,除了自己的兄弟还有各路有头有脸的大臣,那时候比较有权力的大臣可能都是曹爽的人吧,只是把很多官衔低的小官留在了京城,而这些小官恰恰是司马懿的人居多,这又给司马懿提供了条件。
司马懿在朝廷上素来都有威望,没有领导的士兵怎么敢对抗司马懿呢?所以虽然城中有兵,但也会给司马懿让路。
司马懿去找了郭皇后,说白了就是逼宫,郭皇后不得不按照司马懿的意思去做,而且在皇后眼里,曹爽是一个强臣,司马懿反倒很谦逊,这样一个圣旨就出来了。
一面是郭皇后的圣旨,一面是天子,应该天子的话更管用才对啊,确实是这样,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而曹爽有天子,有大臣,还有兵权,只要他振臂一呼,就可以召集各地军队围住洛阳城,困死司马懿。
事情没有这样简单,刚刚提到了,这个时候忠于曹操的老臣们都已经相继去世了,都是他们的子孙辈的将领,大魏天子也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对于魏的忠心没有那么强烈了,一面是曹爽,一面是司马懿,司马懿的威望甚高,你曹爽把军队召回来万一有策反的后果不堪设想,是围司马懿的还是来打曹爽的呢?而且还有很多瞻前顾后的大臣,司马懿聪明,他说只追究曹爽一人,司马懿给了大臣们免死金牌,而大臣们跟着曹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大臣们的心也盼望着归降,多种趋势下,曹爽并没有火拼,而是以自己的死来保全大局,他对于曹魏也是有贡献的,曹爽可以召集军队勤王,甚至能联合吴蜀两国,或者直接杀掉曹魏皇帝。
但遗憾的是,在司马懿得到大权之后也开始了无尽的屠戮,许许多多能人志士因为喝曹爽有牵连被株连,这和曹操当年的做法很类似,和自己意见不一的人通通除掉,朝廷上剩的人都是拥戴司马懿的人,就这样司马懿变成了第二个曹操,而且他也没有觊觎皇位。
但在司马懿死后,他的子孙们越来越无视曹魏皇帝,后来便发生了司马昭斩杀曹魏皇帝的事情,曹家子孙也很有血性,后来司马昭的儿子彻底废除了曹魏皇帝,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篡权!
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司马懿掌权多少年:权力更迭中的风云岁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谋略、深沉的心机和坚韧的意志,在曹魏政权中逐步崛起,最终为司马氏家族掌控天下奠定了坚...
司马懿 2025-08-26 曹仁武力考辨:从战场表现到演义评说的多维解析在曹魏阵营的武将谱系中,曹仁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曹操的从祖弟,他既无典韦"单手举牙门旗"的蛮力,也未留下如许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仁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