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208年,曹操起兵号称八十万(实际二十万),亲自南征,准备一举平定江东,与五万孙刘联军会战于赤壁,最终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曹操遭遇一场耻辱惨败,史称“赤壁之战”。
公元213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再一次亲自南征孙权,在濡须口与孙权7万兵马相持月余,由于水战失利加上春雨瓢泼、江水上涨,曹操见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
公元217年,曹操再次南征,率军猛攻濡须口,击败孙权,孙权派都尉徐详求降,曹操同意,并允诺重新结为姻亲,《晋书》云“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军还,权遣使乞降。”
刘备有一统天下志向,孙权有一统天下之梦,曹操更有一统天下的执行力。但三国之中,刘备才是最弱的一个,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曹操应该先平定刘备、其次平定孙权才对,为何却一根筋的总是南征东吴?
魏国、东吴、蜀国,三国孰强孰弱,通过史书记载的人口数据可见一斑。
1,三国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文献通考·卷十》:魏武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孙权尽有江东之地,三国鼎立,战争不息,魏氏户663423户,人口443万人。现代学者考证认为,考虑未纳入的屯户、兵户、吏户、隐户、佃客、部曲等人群,则魏国境内约有1300万人。
曹操第一谋臣荀彧,在曹操很弱小的时候,就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战略,其实就包括重视耕种。在刘备浪迹天涯、诸侯乱战之际,曹操就开始推出屯田制了,组织流民耕种官田,增强了曹操实力。
2,汉末天下大乱,虽然没有波及江南,但汉朝的江南,大城市只有吴、山阴等少数几个,人口也比较稀少。东吴立国之后,大力招抚北方南迁的百姓,以及强制原来住在皖、赣、浙、闽山区的山越人民出山务农和当兵,经过60年没有战争破坏,直到东吴灭亡,孙吴在籍人口有256.2万人,现代学者考证认为加上没有统计的人口,东吴应该当时有人口550万。
3,刘备占据的主要是荆州与益州,公元221年时蜀国在籍户口分别为20万户与90万人,经诸葛亮等治蜀,至蜀亡时(263年)共有108.2万人,其中户数28万、民数94万、带甲将士10.2万、官吏4万。现代学者考证认为,蜀国灭亡时大约有400万。
通过三国人口简单对比可见,曹魏一家独大,东吴其次,蜀国最弱。既然蜀国“弱不禁风”,东吴不仅实力相对强大,而且还有强大水军,为何曹操却不是先打蜀国,而是一直南征东吴呢?笔者认为,这其中既有曹操战略误判,也有客观情况,让曹操不得不率先南征东吴。
公元198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与袁术结盟,击败刘备,并俘虏刘备妻子,走投无路的刘备败投曹操。曹操对刘备非常好,“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还对刘备说了一句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这一桥段改编为煮酒论英雄。
公元213年,曹操南征东吴,与孙权在濡须口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曹操判断认为:“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可见,即便赤壁之败在前,曹操也没有认为孙权如何了不起,直到213年时才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曹操还是把孙权放在晚辈的位置上,而不是平辈位置。相反,曹操一直把刘备当成平辈,而且是与他一样的英雄。
因此,曹操先打孙权的第一个原因,与他对刘备、孙权的认知有关:孙权年少无知更容易打,刘备老奸巨猾不好打。
曹操一直南征东吴的第二个原因,与赤壁之战有关。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刘备与孙权的智慧结晶,靠智谋与实力击败了曹操,但真实历史上,曹操失败其实有着诸多客观原因,所以曹操认为是非战之罪。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疫情影响之下,曹军死伤惨重,而且战斗力急速下滑。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又今盛寒,马无藁草......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因此,赤壁之败让曹操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只要克服这一些客观问题,必然就能平定东吴,因此才有后来两次南征。除此之外,曹操一生征战多年,尽管有过战败,但赤壁之战最惨,所以曹操还有报复或挽回颜面的心思。
曹操一直南征东吴的第三个原因,与三国地理环境有关。
魏国占据北方,东吴割据江东,蜀国偏居荆益,这三国之中,最是易守难攻的不是东吴,而是蜀国。尤其益州的主要部分四川,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刘备的意志和智慧,曹操想攻破益州防线,基本上不可能。
汉中是蜀国战略屏障,刘备第一谋士法正评价是“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但在217年之前,汉中属于张鲁,而不是属于曹操,所以曹操不可能从汉中进攻刘备。
至于荆州防线,刘备派遣虎将关羽镇守,又占据地利,曹操自认很难讨到便宜。
总之,荆州、益州地形过于险峻,让曹操望而却步,但相比蜀国,应对东吴相对容易,只要顺利过河渡江,曹操自信就能打败东吴。
曹操一直南征东吴的第四个原因,与刘备穷兵黩武有关。
根据史书记载,刘备一共还不到100万在册人口,但兵力却超过10万,估计除了春秋战国时代之外,任何时代都没有这么高的兵民比了,典型的穷兵黩武。10万战兵,加上四万官员(蜀国灭亡时),至少需要50万成年人才能养活,扣除蜀国老弱病残幼,蜀国在册成年人几乎都为战争服务。
因此,刘备犹如一个疯狂的赌徒,而且还占有险峻地形,又是老奸巨猾、老谋深算,各种因素叠加之下,蜀国就犹如一个铜豌豆,难以下口,远不如东吴好吃,于是曹操只能首先选择先打东吴。
相比较而言,东吴就比较理性了,在册260余万人口,却只有10余万兵力。与疯子打,还是与正常人打?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继续执行先平东吴战略,222年、 224年、225年三征东吴,不是战败就是无功而返。曹睿继位之后,于228年三路攻吴,双方爆发石亭之战,结果魏国大败,让曹魏在此后24年之内没有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吴行动。孙权去世之后,252年魏国再一次攻吴,结果又一次惨败。总之,在统一天下的战略中,至少到252年之前,魏国战略一直是先打东吴。
或许,魏国南征东吴败的次数多了,终于恍然大悟,于是在263年转移战略,结果第一次大规模征讨蜀国,就灭掉了这一颗“铜豌豆”。
笔者认为,曹操去世之后,魏国继续一直执行先平东吴战略,也与诸葛亮不断北伐的战略有关,即“以攻代守”,逼得魏国不得不防御蜀国进攻,进而让魏国把进攻目标放在东吴身上,由此可见诸葛亮不愧是眼光超前的战略家。
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曹仁武力考辨:从战场表现到演义评说的多维解析在曹魏阵营的武将谱系中,曹仁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曹操的从祖弟,他既无典韦"单手举牙门旗"的蛮力,也未留下如许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仁 2025-08-25 崔琰之死:东汉末年权力漩涡中的名士悲剧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以“腹诽心谤”的罪名将冀州名士崔琰下狱,先施髡刑贬为官奴,后因崔琰“接待宾客时吹胡子瞪眼”的姿态,最终赐其自尽。这起看...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8-15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 郭嘉与杨修:同为谋士,命运殊途的东汉末年双生花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麾下谋士如云,郭嘉与杨修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虽同为智囊,却因性格、立场与政治选择的不同,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他们的人生轨迹,...
曹操怎么死的 郭嘉 2025-08-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