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刘备传位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要传位给平庸的刘禅?
刘备的四个儿子
刘备的前半生过得非常惨,而且时运不济,他生下的子嗣大多数都是女儿,而在古代,女人的地位相对不高,没办法继承家业,所以刘备到了荆州以后,不得不收养一个养子,用来延续刘家的香火,这个养子便是刘封!
刘封是荆州长沙郡一个刘姓人家的外甥,原本姓寇。当时的刘备已经是四十几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算是比较大了。而这个岁数还没有儿子,势必会导致手下生疑,万一哪天刘备死了怎么办?谁来继承他的家业?大伙跟着谁继续干?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刘备收养了寇封,并让其改名为刘封!注意这个改名的细节,吕布认董卓为义父,可是没有改名的哦,这说明吕布只是董卓的义子,是没有继承权的,但是现在寇封直接改名为刘封了,他是刘备的养子,说明他是有继承权的!所以说,从名义上来看,刘封就是刘备的长子!
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刘封都是以刘备继承人的身份来培养的,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的亲儿子刘禅出生!虽然刘封名义上是刘备的长子,但毕竟不是亲生的,古代还是比较看重血缘关系的,所以刘禅一出生,刘封的继承人身份也就被剥夺了,刘禅成为了刘备的继承人,而刘封则被扔进了军中,开启了他的征战生涯!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击败刘璋,成功地进入了成都城内,成为了益州之主。为了拉拢益州本土的势力,刘备迎娶了吴懿的妹妹,并立其为皇后,向益州势力释放出善意。而后刘备又接连生下了刘永、刘理两个儿子,史书对于这俩人的母亲并未明确记载,不过本文认为,这两人的母亲很可能也是益州女子,而刘备的目的,就是以此来笼络益州派的人心,毕竟刘备算是外来势力,需要本土势力的支持!
到此为止,刘备的4个儿子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他们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刘理。接下来我们再来解释一下,为何刘备有4个儿子可选,最终却传位给了资质平平的刘禅?
一、刘禅背后的势力支持
刘备集团入主益州,相对于益州本土势力来说,刘备集团是外来势力,而外来势力要想站稳脚跟,一方面是需要和本土势力合作,另一方面则需要压制本土势力,不能让他们爬到最顶端,否则外来势力会被驱逐出去。所以说,刘备集团对于益州本土集团的策略,一直都是又打又拉,给个耳光给颗糖!
刘备的四个儿子中,刘封是养子,早就被扔进了大军,远离了朝堂,远离了权力中枢,所以大家都不看好他。为了防止生乱,刘备在临死前还专门处死了刘封!接下来的刘永、刘理两人,他们的母亲在史书中并未记载,甚至连他们的出生年月史书都没有记载,史学家经过多方考证,一致认定他们是刘备入主益州之后所生,所以本文直接引用史学家的观点,认为刘永、刘理的母亲就是益州人,他们背后的势力是益州本土势力,刘备当初只是为了拉拢益州本土势力,所以才会宠幸他们两人的母亲。
最后我们再看刘禅!刘禅是甘夫人的儿子,严格来说,他也并非是刘备的嫡子,因为甘夫人其实也并非刘备的元配。但刘禅是刘备的第一个亲生儿子,且之前的养子被扔进了大军,远离了权力核心,所以大家其实都心照不宣地认为,刘禅才是刘备看中的继承人!而且刘备还让诸葛亮这种大才去培养刘禅,足见他对刘禅是多么的看重!既然长期以来刘禅得到的资源倾斜都多于其他人,且他又是荆州出身的,和荆州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刘备集团的那些功绩元老,自然是认刘禅为主了!
刘备带来的荆州集团进入益州,对益州本土势力采取的策略一直是又拉又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持着长久的统治地位。所以荆州集团肯定会选择一个感情倾向于荆州派的主公,而不是一个感情倾向于益州派的主公。要是真的选择了刘永刘理,天了解他们长大后会不会倾向于益州派,听益州派的话,打压荆州派?从这个角度来说,刘禅才是和益州派穿一条裤子的,大家都应该支持刘禅!
二、刘备不敢废长立幼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都是取乱之道!强如曹操,如此偏爱曹植,最终也不敢把位置传位曹植,为何?因为这就是取乱之道啊!要是他真敢传位给曹植,不仅曹丕会动手,估计曹家其他子弟也会动手,到时候天下将会大乱!袁绍死后,袁家的动乱就是个例子!废长立幼,会让很多人觉得,皇位是有能者居之,于是大家都会积蓄实力,准备和皇帝干一场,只要能打败皇帝,他就可以做皇帝了。而这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除此之外,当年孙策临死前,为何不把位置传位自己的儿子,反而传给自己的弟弟孙权?这其实也是刘备传位给刘禅的原因!
传位给幼子,他根本不可能真正地掌握权力,小皇帝很可能被有心之人架空,到时候等待皇帝的不是做傀儡就是被杀戮,反正皇帝是没啥好果子吃的。孙策传位给孙权,正是害怕儿子太小,掌控不了大局,最终连累整个孙家遭殃。刘备去世的时间是章武三年(223年),此时的刘禅已经17岁了,虽然还未成年,但勉强能够处理国事了。而刘永刘理是出生在刘备入蜀之后,他们此时最多八九岁,这么一个半大的孩子,怎么可能处理国事,强行将他们扶上位,不仅无法服众,而且很可能引起动乱!荆州派可不会看着益州派的孩子上位的,不趁着他还小动手,等他长大了,就打不赢了!
所以说,从年纪上来看,当时的刘备只能传位于刘禅!
三、刘禅并不是昏君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刘禅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简直把他的观众缘给败光了,所以大家对刘禅的印象,历来都是不好的,总是拿刘禅的例子来教育后人。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真实的刘禅很可能没有这么昏庸!
在分析刘禅为啥资质并不平庸时,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三国君主共十多个,谁是当皇帝时间最长的?蜀汉后期,众人都不支持打仗,为啥姜维仍然能够一次次地推动北伐?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刘禅,支持姜维一次次北伐的皇帝是刘禅!看到了答案的大家,会不会对刘禅有所改观?一个皇帝,如果没有足够的理政能力,他是不可能掌握好一个国家的,不可能坐稳皇位的,无论是外部的敌人,还是内部的斗争,对于一个皇帝的能力来说,都是非常大的考验!被大家评为勤政爱民的明代崇祯皇帝,在位时间也不过十几年,怎么一个在位40多年的皇帝,在整个华夏史都能排名靠前的皇帝,会被认为是个资质平平的人呢?
单看刘禅的在位时间,其实就足以证明,他绝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要真是扶不起,估计他早就被人干掉了!另外,凡是割据益州的势力,基本都变得贪图享乐,最终被人灭掉了,但是刘禅不同。刘禅在位期间,大大小小的北伐有十多次,有谁见过如此支持北伐的益州君主?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背后的实际支持者,不就是刘禅吗?真以为刘禅是个傀儡,没有他点头,也能发动北伐吗?
除了上面两点证据,我们再来看刘备和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是“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而且为了拥立刘禅,诸葛亮竟然狠心建议刘备处死刘封,可见在诸葛亮看来,刘禅比刘封更为厉害,更符合培养做皇帝。刘备原本钟意刘封,结果后来他直接把刘封扔到军中,改立刘禅为继承人,为了有利于刘禅的统治,他宁愿逼死刘封,这足以证明刘备是多么的看好刘禅!
刘备被众人认为非常善于识别人才,他能从泥腿子中提拔出关羽、张飞、魏延、法正这些人才,识人之能毋庸置疑吧?诸葛亮天纵之才,刘备去世后,他启用了一大批的人才,使得蜀汉国力快速恢复,北伐时期他还提拔了姜维、王平这些猛将,不用质疑他的看人用人眼光吧?他们两人都如此看重刘禅,这就说明,刘禅这个人并非是庸碌之辈!他是一个可造之才!
从诸葛亮和刘备对刘禅的栽培、刘禅后续的表现来看,他绝不是一个庸碌之辈!蜀汉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国力差距太大了,蜀汉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就算是换个更厉害的君主来顶替刘禅,蜀汉也不可避免灭亡的结局!至于后续的乐不思蜀,本文更加倾向于刘禅是故意装出来的,一方面是保住自家性命,一方面则是暗示那些还想反抗的蜀汉遗老遗少,别浪费生命再打下去了,刘禅不想再死人了。
结语
综合来看,刘备有4个儿子,却传位给了“资质平平”的刘禅,主要是有三个原因!一、刘禅背后有势力支持,二、刘禅年纪比较合适,三、刘禅很聪明,并不昏庸!其中第三个原因是被许多人所忽视的,大家普遍认为刘禅昏庸无能,忽略了他的才能,而这种看法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