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也因为这句话,为廖化打上了武艺一般、能力不足的标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关于廖化的人物记载,正史和演义完全是两种版本,在正史中,廖化本是关羽帐下的主簿,荆州失陷后,廖化投降东吴,后思念故主,用诈死的方法,趁东吴不注意带着老母逃出。
前往益州投奔刘备,半道上在夷陵遇上攻打东吴的刘备,留在蜀汉军中效力,所以实际上,廖化能够回归蜀汉,与个人勇武没多大关系,主要是跟脑子有点关系。
演义中的廖化突围的方向,并不是吕蒙围堵的主要路线
再看演义中的廖化,变成了襄樊之战中,关羽率领的荆州军先锋,吕蒙偷袭荆州后,关羽军败退,整个荆州唯有麦城这座小城还是蜀汉的控制中,关羽退到麦城后,廖化自告奋勇突围去搬救兵。
关羽败走麦城后,身边仅剩下300人,吕蒙知道关羽兵少,关羽必然不会走大路,一定会从小路突围,命令朱然率兵五千,埋伏在麦城以北的二十里处,令潘璋率精兵五百,在临沮的偏僻小道上埋伏。
从吕蒙的布置上来了,对付关羽的兵力主要布置在从麦城通往益州的道路上,也就是麦城西北方向的道路上,以临沮为中心,设置埋伏圈。
而廖化突围的方向是上庸、房陵方向的刘封、孟达,而且廖化突围的时候,吴军刚刚围困麦城,并未在外围设置埋伏,廖化获得关平的护送,击退丁奉突围往上庸求救。
说廖化武艺稀松平常,完全就有点不负责任了,廖化能够成为关羽帐下的先锋官,与关平一起共进退,可见其武艺不凡,虽然比不上三国一流的将领,但也绝不是一般将领可以比拟的。
真实的廖化,一个能文能武的世家子弟
与演义中的草莽英雄不同,《三国志》中的廖化是标准的世家子弟,荆州襄阳人士,本名淳,字元俭,家族世代为沔南“冠族”。
关羽失荆州之前,廖化担任的是关羽帐下的主簿,属于文职官吏,夷陵之战中,逃离东吴,西归的廖化在秭归与刘备相遇,廖化被任命为宜都郡太守,跟随刘备进兵猇亭,汉军在夷陵战败后,廖化随败军退回蜀地。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廖化出任丞相参军,是诸葛亮的军事参谋,后来的丞相参军是蒋琬,廖化应该是蒋琬的前任,此后廖化又相继担任广武都督、阴平太守。
不久之后,诸葛亮推举蒋琬为茂才,蒋琬推辞不受,坚持要将资格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和廖化,截止诸葛亮主政开始,廖化都注意的从事政务工作,在军事上还没有转型成为将领。
按说廖化出任阴平太守期间,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他都有参与的,但是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中,关于廖化的记载基本没有,因此廖化在这一期间,并没有在军前为将的可能,只是从事后方的粮草供应等后勤工作罢了。
诸葛亮去世之后,蒋琬主政,廖化有了率军出战的机会,公元238年,廖化率军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廖化抓住魏军兵力分散的弱点,集中兵力击败游奕,王赟在乱军中中箭而死。
这次用兵行动,是廖化从一个文职官员向将领转变的起点,此后廖化多次跟随姜维与曹魏作战,公元248年与姜维一起抵抗郭淮,迎接凉州叛魏来投的胡王治无戴等部落,次年随姜维一起进攻雍州,被邓艾击退。
公元259年,廖化被刘禅任命为右车骑将军,授予符节,兼领并州刺史,封爵中乡侯,此时廖化与左车骑将军张翼的地位相当,当时人称“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由此可见当时廖化在蜀汉内部已经身居高位。
廖化升职缓慢,可能与其对北伐的立场有关系
刘备去世前后,廖化的职位起点是比较高的,先是丞相参军,后又出任广武都督、阴平太守,但是诸葛亮北伐之后,蒋琬等人的地位先后蹿升,而廖化却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
是廖化的才能不足吗,肯定不是,廖化能与王平、张翼齐名,绝不是平庸之辈,他之所以声明不显,晋升较慢,可能是他并不受诸葛亮的重视,迅速被蒋琬等后进之辈超越,整个蜀汉中后期,正在掌握军政大权的,大部分都是蒋琬、姜维这样的,被诸葛亮重点栽培的大臣。
而且在对待北伐的态度上,廖化其实与费祎、张翼的立场相似,认为不应该考虑实力,不应一味的对外虚耗,姜维率军出狄道时,廖化评价说:“‘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认为姜维用兵不知收敛,必然招致祸患。
其实,汉魏三国时期,官职中有大将军、将军的,并一定就是武将,从汉武帝以后大将军总领朝政开始,很多时候大将军就是权臣的代指,总领军政大权,而不单单是武将专属的职位。
比如西汉昭帝、宣帝时期的大将军霍光,其实是秘书出身的文职,并没有领兵打仗的经历,出任大将军不过是权臣的代称罢了。
比如曹魏的镇军大将军陈群,是标准的处理政务的文官,加大将军职衔,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而且唐朝及以前的文武官员,大都是下马能安民,上马能治军的,分界线没有那么明确。
换个角度,把廖化当成一个文官来看待,他又能处理文吏工作,又能领兵打仗,是不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呢!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忠义千秋映日月:三国名将关羽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羽以其忠义无双的形象,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从东汉末年的战场猛将到后世尊崇的“武圣”,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
关羽 2025-08-28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忠义与勇武的传奇征程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过五关斩六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一经典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生动地展现了关羽的忠义无双与勇猛无畏,成为了千古...
关羽 2025-08-26 忠义传承中的父子情深:关羽与关平的羁绊考辨在三国历史的烽烟中,关羽与关平的父子关系始终笼罩着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迷雾。正史记载关平为关羽亲生长子,而《三国演义》却将其塑造为义子形象。这种差异背后,既折射出民...
关羽 2025-08-08 三国为何有两个马忠:历史重名现象下的英雄群像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如云,但重名现象也屡见不鲜。其中,“马忠”这一名字便同时出现在东吴与蜀汉两大阵营中,一位因擒杀关羽而声名狼藉,另一位则因平定南中而备受赞...
关羽 2025-07-30 霍戈的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标识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霍戈作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其生平事迹虽未如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般广为人知,但他在南中地区的军事治理与忠诚坚守,仍为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记。然...
关羽 诸葛亮 2025-07-22 关羽之死:历史真相与文学演绎的交织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他随刘备起兵,镇守荆州,威震华夏,却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
关羽 刘备 2025-07-21 历史真相:孙坚才是“温酒斩华雄”的真正主角在《三国演义》的经典情节中,“温酒斩华雄”是关羽初露锋芒的高光时刻。杯中酒尚温,华雄已人头落地,这一充满戏剧张力的描写,让关羽的勇武形象深入人心。然而,翻开《三...
关羽 2025-07-10 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的忠义抉择与军法代价公元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沿华容古道仓皇北撤。这条长7.5公里的沼泽小道,见证了三国史上最具戏剧性的转折——当曹操与关羽在泥泞中狭路相逢,当“义绝...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7-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