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燕国为公元前11世纪由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是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燕国在当时的诸侯中属于比较弱小,当时赵国势大,可能太子丹不受燕王的亲睐,被送到赵国当质子(现在人质的意思)。太子丹与嬴政因为同在赵国当质子而相识。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秦始皇被立为秦王。,燕国太子丹又被送到秦国当质子,太子丹想着到了自己兄弟的地方,日子会过得更好。殊不知嬴政国事优先,并未给到太子丹任何特权,逐渐开始怨恨嬴政,最终私自逃回燕国。
古时作为质子是不可以私自逃回国家的,否则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
太子丹逃回燕国后怀恨在心,随着秦国日益强大,秦国对于燕国产生威胁,于是太子丹派人刺杀秦王政。
秦将樊於期曾经为秦国将领,因伐赵兵败于李牧,为躲避秦王的责罚,逃亡到燕国寻求政治庇护,太子丹不听太傅鞠武劝阻,收留樊於期会使秦国嬴政不开心的,会给燕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然而,鞠武苦口婆心的多次告诫太子丹应该怎么做。殊不知太子丹根本听不进去,全然不顾国家安危收留樊於期。
在国家利益面前,太子丹不去思考怎么富国强兵,从根本上改变燕国势弱的局面,心思狭隘,只想着自己的私怨。反而想通过刺杀秦王这种下下策来泄私怨,妄想通过这种方式救国,这是多么天真?太子丹刺秦计划注定是失败的。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燕太子丹当初从秦国逃回燕国后,心胸狭隘的他便着急想报复秦王!然而,燕国只是众多诸侯国中的一个小国,可悲的是,他竟然找不到一个能够为他报仇的人。
太傅鞠武多次劝说太子丹无果,仍然执意报复秦王,鞠武引荐田光担此重任。随后,田光与燕太子丹密会,说出楚昌平君策划的刺杀秦王政(后来的秦始皇)的计划:用燕国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使得刺客有机会以燕国使臣的名义接近秦王身前十步之内,并刺杀秦王。田光表示刺客这事自己做不了,推举荆轲。可是太子丹不领情,害怕田光泄密。田光深知其意,见过荆轲之后,当着荆轲的面自刎,证明自己不会泄密!燕太子丹便如此得到了荆轲。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刺秦成功,太子丹给荆轲配了帮手,名秦舞阳。秦舞阳,亦作秦武阳,年少时就犯下杀人案,后被燕太子丹找到。据说是燕国的勇士。燕国贤将秦开之孙,名将之后。据说13岁的时候便由于年少轻狂杀过人,实际情况并非真正勇士。由于年少时杀人的事迹人尽皆知,当时很多人都不敢看他,事实上这是普遍心理,今天的人们看到杀人犯何尝不是如此?当时的燕国人,认定秦舞阳敢于杀人就是勇猛之士。
秦舞阳当时只有13岁,就算再勇猛,也只是个孩子。可是太子丹不这样认为?燕太子丹已经急不可耐!多次催促荆轲早日出发,荆轲在等帮手,其实荆轲根本不看好太子丹选的秦舞阳!刺秦并非儿戏,还要带一个小孩去。太子丹生性多疑,他认为荆轲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不愿去刺秦,便对荆轲说道,你若再不去的话,我便让秦舞阳单独去了!荆轲听后非常生气,红着脖子嚷道,我在等帮手,既然你这么不相信我,那我现在就去!
于是,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督亢地图去秦国了,身后跟着个13岁的秦舞阳。等到了秦国后,少年秦舞阳毫无在燕国时的英勇,加上秦王嬴政身上举手投足之间所散发出来的气势,就能够让旁人感觉到恐惧,秦舞阳吓得“砰”地趴在地上不敢动了。荆轲对此早有对策,用秦舞阳乃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他,让他在您面前完成使命,一番说辞消除秦国君臣的疑惑,继续自己的行刺计划。
最后,荆轲刺秦结果还是失败了,荆轲在无奈中笑着死去。燕王为平息秦王嬴政的怒火,将太子丹砍了的人头献给了秦王,依旧无法阻挡燕国覆亡的脚步。
燕太子丹把荆轲刺秦作燕国的救命稻草,这是一种滑稽的期待,因为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 扁鹊三次劝医蔡桓公:一场跨越千年的健康警示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以精湛医术闻名诸侯,却因三次劝医蔡桓公未果,最终酿成“病入膏肓”的悲剧。这场医患博弈不仅被《韩非子·喻老》记载为经典寓言,更成为中医“治未病”...
韩非子 2025-09-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