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逃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逃亡带着十万百姓,他真的是愚蠢吗?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起兵五十万,浩浩荡荡地南下荆襄,向病重之中的刘表发动了进攻。刘表一生与世无争,在三国的群雄中更是有名的“老好人”。其实,曹操如此兴师动众地南下,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对付刘表。当时,刘表已经六十多岁了,况且已经病入膏肓,根本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
曹操此举,主要是为了占据荆州,继而彻底铲除刘备势力。在曹操的心中,各个割据势力均不足道哉,只有刘备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由于曹军的行军速度太过迅速,刘备得到消息的时候,曹操已经杀到宛城了。势单力孤的刘备自然不敢和曹操硬碰硬,他慌忙聚集人马,然后,迅速逃亡它处。
于是,好不容易在荆州站稳脚跟的刘备又过上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刘备虽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荆州,但他却做出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那就是:带着十余万荆州百姓一起逃跑。正规军和老百姓混杂在一起,虽然,号称十多万人,但说白了只是一帮乌合之众。如果,没遇到曹操的大军还好,一旦遇到了,那么,刘备就只能坐以待毙。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百姓们携带的行李过多,刘备一天只能走十里多路。刘备并不是一个愣头青,他之所以决定要携带百姓,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在他看来,自己的这群杂牌兵固然战斗力薄弱。但面对曹操的五十万大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碰上了也只能抱头鼠窜。既然都是打不过,还不如多带点人,起码看起来气势还大一点。
而且,老谋深算的刘备早就计算好了曹操的行军速度。得知了曹操的位置后,刘备认为自己在到达夏口之前,曹操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的。因此,他慢悠悠地带着老百姓一起逃跑,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事实也正是这样,曹操为了追上刘备,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彻夜狂奔,这才勉强在长坂坡碰到了刘备的后续部队。据史书记载,这还是建立在曹操一夜行军三百里的前提下。
除此之外,刘备这样做,还有三个目的:
首先,获得荆州百姓的真正认可,为以后重新占领荆州打下基础。刘备在决定带民逃跑之前,曾经当众贴上榜文告知民众。当时,他的很多部下都感到非常不解。因为,这样做势必会吸引大批民众。战乱之时情况难料,同意携带百姓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何必再要广而告之呢?
其实,这正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在和平时期,他一直在民众面前宣传曹操的残暴。因此,在战乱来临之前,荆州百姓的内心是非常恐惧的。此时看到刘备张贴的榜文,他们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争先恐后地随着刘备逃往他处。
逃难的百姓是非常痛苦的,可是,因为心中带着对刘备的感激,根本没有人将自己的苦痛怪罪了刘备的身上。正相反,他们更加佩服刘备的仁义。此役之后,广大荆州百姓的心已经和刘备紧紧连在了一起。在荆州百姓心里,起码是在这一代百姓的心里,刘备已经成为了无可置疑的明主。
而曹操就算是占领了荆州全境,也再也无法赢得荆州的民心了。
其次,便是安定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争斗。此时的刘备的手里并没有多少兵力,可就是这些零零散散的军队,还是由好几股势力混合而成的。他们有的是从始至终都追随刘备的老人,有的是刘备从刘表那里带过来的,还有的是当年从袁绍那里跟过来的部队。他们之所以效忠刘备,固然是仰慕刘备的仁义。
但是,曹操大军将至,值此危难之际,很难保证所有人都不动摇。身为主公的刘备必须要将部下的人心聚拢起来。否则,不等曹操来到,他的部下就会先行崩溃。左思右想之后,刘备决定携民而逃。首先,他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以此来为部下打气。
所以,他坚持携民出逃,并大义凛然地用仁义来解释缘由。在这样的主公面前,即使有的人怀有异心,最终也只能无奈地踏上这段悲壮的旅途。因为,连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都毅然跟随刘备,士兵若是临阵脱逃,就不只是不仁不义那么简单了。不待刘备责罚,百姓们就会将他活活骂死。
最后,巧妙地将百姓摆在了曹操的对立面。百姓在逃脱的过程中,除了对刘备感激涕零外,也将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都发泄到了曹操头上。在这种情况下,荆州百姓全部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后来,不管曹操如何苦心孤诣地做好事,百姓们都不会再买账了。
相比于兵多将广的曹操,基业稳定的孙权,刘备只能依靠着汉室皇族的身份和向来仁义的为人来招揽人心。在汉室日益衰微之下,刘备想要成就大业,必须死守自己这一块仁义招牌。而借这次逃脱之行,他将这一块招牌用到了极致。曹操的南下,反而向世人证明了刘备是何等的仁义。
大力宣扬刘备的《三国演义》,更是对这一事件大书特书。
这期间,甚至还给刘备安排了一个投江的戏份。对自己的势力有了清楚的认识,对敌军速度有了准确的计算,刘备这才有恃无恐地奔向夏口。当旁人问及他这样做的原因时,他还视死如归地说道:“想要成就大事的话,必须要以人为本。这些百姓这么拥戴我,我怎么忍心丢下他们独自逃跑呢?
曹操不惜一切代价截击刘备,最后,却只俘虏了一些落在后面的荆州百姓。他想接着追击,但刘备早就留了后手。关羽率领着几百艘船只,一直在江陵等待刘备。等刘备驾船而去后,曹操南下灭刘的计划彻底失败了。成功地逃出曹操的魔爪之后,刘备的兴汉大业走向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
与此同时,他之前赢取的民心,也在不断地生根发芽,对他日后的发展将会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