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是继白起之后又一位秦国“战神”级别的人物,他帮助嬴政攻灭三国,还维护了嬴政在国内的地位,王翦可谓有着不世之功。不过功劳太大往往会引起帝王的猜忌,严重的话可能还会招至杀身之祸。但王翦很聪明,他最后选择明哲保身,并没有一味的贪恋权利,这也使得王翦过了一个安稳的晚年。我们都知道,秦始皇虽然完成了一统,但秦朝很快便被灭亡,那秦朝快要不行的时候,王翦是在何处呢?
有人问,“王翦灭楚后,60万秦军为何不北上固守王土?”这个问题让秦军去向成了千古谜团,也让受尽先王恩惠的王家脸上蒙羞。
其实,在秦朝灭亡时,不是王翦不愿出来救国,而是王翦早已去世了。根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秦二世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也就是说,王家王翦、王贲两父子早在秦二世在位时就死了,只剩下王翦孙子王离。而在秦朝灭亡时,就连秦二世都已经病死了,试问王翦又怎能出来救国呢?
不过,虽然王翦已死,但是他的孙子王离却也为大秦帝国尽了最后一份力。只是王离虽然才干不凡,但他面临的对手和父辈不同,他所率领的老秦兵面临的不仅仅是数倍于自己的“新秦兵”,还有经受过秦兵制度训练的、且原本就勇猛无匹的楚人。
正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王离和章邯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与其说亡于巨鹿之战的项羽楚军,不如说是败给了秦国自身的军功制度培养的楚军。自此,秦国不再。
史籍对于王翦下落并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最后选择急流勇退,换以善终。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正打算一举拿下当时最大的诸侯国楚国。他准备派王翦出战,但王翦直接跟嬴政要了60万兵力,这是秦国所有的人马,出于顾虑,嬴政拒绝了他的请求。被伤了心的王翦竟卸下帅印,主动告老还乡了。然而,事实证明王翦是对的,后来嬴政派出只要20万大军的李信出征时,被楚国打了个落花流水,折戟而归。
嬴政这才知道王翦的厉害,便主动登门请求他出山,还答应了他60万兵力的要求。于是,王翦再次挂帅出征,带着60万大军准备和楚国决一死战。但出山后,王翦却仿佛变了个人。之前他一切都以楚国利益为重,这之后的王翦却变得无比自私。在出征作战前,他三番五次找嬴政索要赏赐,看起来对这场战争势在必得,但却又显得贪得无厌。
嬴政被他老是这么问,自然也是不耐烦,直接跟王翦摊牌“将军你就出发吧!功成后难道还担心贫穷吗?”不过,王翦依然不依不饶,仍向嬴政不停索要,他也说道“担任开国功臣,即使立了功,天下太平后也很难得到封侯的赏赐。还不如趁着大王信赖我,有求于我的时候,多讨些田宅留给自己的子孙。”
听到王翦这么实诚的回答,嬴政也是笑出了声。便对他承诺,一定会履行奖赏。但王翦对这个回答似乎并不满意,在兵至武关的时候,他又连着派出5批使者回去催嬴政落实自己的良田美宅。仿佛像一个员工在使劲催自己老板发奖金。
同行的部下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劝说王翦见好就收,再这样下去,君王非得治你罪不可。然而,王翦哈哈一笑,解答了众人的疑惑。
他说“当时索要60万大军未果,秦王就是怕我拥兵自重,不信任我。如今我在秦王面前三番五次索要奖赏,他便知道我王翦只是一个贪财之辈,并非野心之人。虽然看上去有点贪得无厌,但其实我是在救自己性命啊!”
果不其然,秦王虽然嘴上嗔怪王翦,但内心却满是欢喜。他不但迅速落实了对王翦的奖赏,还对他彻底放下心来。而王翦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但消灭了楚国,最后还将兵权完璧归赵后告老还乡,过起了悠哉富贵的晚年生活。
王翦除了有灭3国之功,在秦始皇维护自己政权稳定方面,王翦也是功不可没。秦王政八年,秦王政命王弟长安君成蟜为主将,樊于期为副将率军攻打赵国,不料,长安君在樊于期的唆使下临阵倒戈,举兵反叛。
嬴政派王翦前往平叛。王翦派说客混进叛军,见到了长安君,递送了劝降书信,情理并用,恩威并施。长安君归降,叛乱平息。樊于期逃奔燕国。但可惜的是,长安君后来并没有保住性命。
此后,嫪毐与太后在秦故都雍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嫪毐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秦王政九年,嬴政前往太后所在的雍城行郊礼。王翦领兵镇压咸阳,派三万精锐保护秦王西行。秦王离开后,吕不韦在国都咸阳把持国政,王翦不动声色,调遣兵力,严阵以待,以防吕不韦伺机生变。嫪毐因淫乱宫闱的罪行败露,发动兵变,进攻秦王嬴政所在的蕲年宫,史称“蕲年宫之变”。秦王及时察觉了这一阴谋,抢先发兵平定叛乱,追斩嫪毐,在咸阳清洗了嫪毐集团数百人,因此事涉及吕不韦,不久就免去了其相邦之职。不久,在王翦的建议下,将其赐死,秦始皇全面掌握了国家权力。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吕不韦以“奇货可居”的商业思维,将落魄秦国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包装成政治期货,最终通过精准运作助其登上王位,自己也从市井商贾跃升为秦国丞相。...
吕不韦 2025-09-28 本纪与项羽:历史书写中的帝王逻辑与英雄叙事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