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荀彧有过哪些成就?为何曹操对他的评价这么高?荀彧是曹操阵营的重要谋士,在历史中也是一员非常有才能的谋士,曹操对于荀彧有着极高的评价,竟然说他比得上张良。
公元191年,曹操为奋武将军在东郡,荀彧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离袁绍而去投曹操。曹操大悦曰:“吾之张良也。”用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曹操除了司马懿,还有一个很厉害的谋士,是曹操心目中的“张良”,那就是荀彧。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首席谋士,是帮助刘邦打下江山的一位大功臣!最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汉高祖碰到疑惑时帮助他,从而有了汉朝。
荀彧,字文若,在曹操手下担有重要一职。先来看看他的成就吧!
官渡之战时,曹操因为粮草不足而想退兵,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直接下命令,而是想把责任推到荀彧一人的肩上:写了封征求意见的信,要是其他谋士,肯定劝曹操退兵,这正合了曹操的心机;可荀彧呢?他早就猜出曹操的心机,所以,便极力劝曹操进兵,不能退兵,这样,又把事情推还给了曹操!
结果,曹操觉得很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进攻!在这之后,曹操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把他深藏不露的本领拿了出来,重用贤良,远离小人,使用了种种计谋,终于把袁绍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七万士兵把袁绍的四十万打得元气大伤,害得袁绍气不过,吐血而死!
暂且把官渡大战放一放,因为以后我还会为大家细细说明官渡大战的每个细节。现在来看看曹操的一个重要的靠山,也可以说是令牌。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可能会忽视了一个问题,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谁提出的呢?是许攸?不是,那时他还没投靠曹操呢!是郭嘉?也不是。答案就是荀彧!当时许许多多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谋士)都不赞成迎奉天子,只有荀彧一个人赞成,想想他的任务有多沉重!有多难办,但他给办好了!其他的谋士不同意迎奉天子主要认为:1、天子来了后,什么事都要上奏,很麻烦!2、天子在这后,许多军阀就会眼红,而把怒火投向曹操!3、假如不遵从天子的话,还要落个不忠之名。而荀彧是怎么讲的呢?他把利弊分析得清清楚楚:利是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可谓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还可以主持事务,让天子当个傀儡,天子又是个令牌。而且谁要是不服从他,谁就是汉贼!而弊是什么事都要上奏。可是弊的一面根本不存在!其他就不用说了!所以,利大于弊,应该立刻迎奉天子,否则被别人抢去,后悔莫及!
曹操毅然选择了荀彧的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他称霸天下!无人能敌!
还有,曹操的“谋士智囊团”中大部分的人士都是荀彧推荐的!你说荀彧厉不厉害?!
枭雄曹操:他竟也算汉室忠臣
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权在握,依然臣事汉朝,把他说成大奸臣,那是罗贯中的污蔑。
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
反董联军占领洛阳后,诸侯停滞不前,等待观望,惟有曹操独自领兵西进,虽然由于孤军深入而失败,但他的反董决心,明显比诸侯要坚定。
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后,袁绍等人图谋立刘虞为皇帝,遭到曹操的拒绝,他表示“我独西向”,再加刘虞自己拒绝称帝,所以这一图谋没有得逞。
李郭之乱后,汉献帝东还,一路十分狼狈,各地诸侯都认为汉室气数已尽,如果曹操是奸臣,全可不管这种闲事,甚至对献帝加害,但只有曹操主动迎接献帝,重新建立了汉朝政权。而且为了大局,曹操还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
关于衣带诏事件,其实只是董承自称得到了献帝讨曹操的衣带诏,真伪难以判断。如果是假的,那么奸臣是董承,如果是真的,曹操发现这一件事后依然尊献帝为君,而不是将他废除,这怎么可能是奸臣的作为呢?我们只要看看董卓、司马师、司马昭、孙竣等人,皇帝对其稍有不满就被废掉,有的则连不满都没有,甚至加以杀害,那才是奸臣的行径。另外要说明的是,董承原来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也参与过李、郭等人的叛乱,来历就很有问题,实质上是董氏余党。至于曹操杀死董承的妹妹,从那个时代考虑,出于斩除后患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要求汉末的人吧。
伏皇后被杀,主要原因是她在董贵妃被杀后,在对伏完的书信里有“恶言”,并参与了伏家的阴谋活动。曹操其实很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一直没有行动,心里还是不愿意出现废皇后的事情,直到伏家真的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威胁,才不得已下手的。东汉之所以衰亡,就是在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下腐化的,曹操对伏氏的打击,彻底解决外戚问题,和他原来和袁氏一起诛灭十常侍一样,都是对腐蚀汉朝的腐朽势力的扫荡。
曹操虽然掌握很大权力,但一直尊重献帝权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献帝手里。曹操见献帝,都按照当时三公见皇帝的惯例,左右有虎赉夹着。有一次献帝对他说:“曹公如果认为我值得辅佐就请辅佐,不能的话也随你。”那时献帝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将曹操杀死,曹操很紧张,汗如雨下,但是献帝没有下令杀他,曹操也没有因此对献帝有什么不恭。由此可见,献帝和曹操还是比较信任的。
我们再把曹操和别的势力比较一下。刘备从小就是野心勃勃,连村里的大树还想当作皇帝的车盖,他这个皇亲真假也很难说,最后献帝还活着,刘备就迫不及待做了皇帝。孙权占据江东,鲁肃一见他就劝他要学刘邦,不要学齐恒晋文,后来孙权到底自己做皇帝,当然不是忠臣。刘焉在西川借口米贼当道不愿供奉朝廷,还制作天子车马,也是想取代汉室。马腾、韩遂本来就是叛乱分子,后来受招安的。至于董卓、二袁、公孙瓒、张鲁等人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说“设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一点也没说错。
另外,我们分析一下三国演义里关羽的一句话,他投降曹操时有三个要求,第一个就是“降汉不降曹”,降汉,那就是说原来是刘备在和汉朝对立,从刘备最亲信的关羽这句话里看得出,刘备才是汉贼。前面我说的都是正史,演义是尊刘贬曹的,但即使罗贯中再巧言令色,谁忠谁奸还是露出了马脚。
曹操被当作奸臣,因为曹丕篡位自立,那是他儿子的事,曹操自己一直臣事汉室。因为他,汉朝才又延续了二十多年。有人说尊刘贬曹是封建正统观念,其实,就是按照封建正统观念来考较,曹操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室忠臣!
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曹仁武力考辨:从战场表现到演义评说的多维解析在曹魏阵营的武将谱系中,曹仁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曹操的从祖弟,他既无典韦"单手举牙门旗"的蛮力,也未留下如许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仁 2025-08-25 崔琰之死:东汉末年权力漩涡中的名士悲剧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以“腹诽心谤”的罪名将冀州名士崔琰下狱,先施髡刑贬为官奴,后因崔琰“接待宾客时吹胡子瞪眼”的姿态,最终赐其自尽。这起看...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8-15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