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历经三朝的司马懿,早有篡权的野心,可为何到七十岁才发动政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整个三国时代,最能熬的人就要算是司马懿了。此人性情坚忍,能够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他为曹氏家族服务了三代,为曹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曹魏两度托孤的大臣,可是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他在七十岁的时候,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大肆诛杀曹氏家族的人,将政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在他七十三岁死去后,他的儿子变篡夺了曹氏江山,建立了晋朝,他也被尊称为晋朝的高祖宣皇帝。
我们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其实一直就有着一颗躁动的心。但是,司马懿一直压制着自己内心的渴望,直到七十岁才发动政变,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怕死,二是怕死。同样是怕死,但是怕死和怕死的原因不一样。
一、第一个原因怕死。
这个原因是因为他怕被杀死。这个要他命的人就在他的身边,随时就可能要他的命。在司马懿没有出仕的时候,他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当时身为汉朝司空的曹操就想让他担任官职。但是,司马懿看曹操所在的汉朝实力小,不想担任曹操的部下,就托病拒绝了曹操的征辟。曹操为此还派人专门去刺探司马懿的情况,司马懿为此坚忍不动了数年之久。
后来曹操度过难关,担任了汉朝的丞相,再次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这一次曹操再也不相信司马懿的鬼话,对使者说,司马懿如果再找借口不来就抓起来治罪。因此,司马懿才出仕曹家。
曹操此人诡计多端,看人的眼光甚准。他一眼就看出了司马懿的不凡。他听说司马懿的狼顾的传说,故意对他进行试探。史书上记载:
(曹操)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因此,曹操对司马懿抱有猜忌之心。他对司马懿进行了多方考验,如果司马懿露出马脚,后果不堪设想。司马懿心中也明白曹操的用意,他为了自保,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尽职尽责。他在做好相府的职责外,还刻意结好曹丕,用曹丕做挡箭牌。
就这样,司马懿小心翼翼地为曹操服务。在曹操几次举棋不定的时候,他都为曹操排忧解难。在劝曹操称帝的问题上,他积极响应,做出一副曹氏忠臣的模样。这一切的努力,使得曹操暂时放过了他。
但是,在曹操临死前,他还是嘱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只是因为司马懿刻意向曹丕效忠买好,才逃了一死。但是,在曹丕登基之后,有曹操的话在先,对司马懿还是有防备的。曹丕很少交给司马懿兵权,司马懿的位置只是个文官,没有军权的他也做不出什么举动。
等到了曹丕死后,司马懿作为顾命大臣辅佐曹睿。曹睿其人,英明果决,当然不会让司马懿有什么可乘之机。在曹睿一朝,司马懿借着镇压孟达造反,开始掌握军权。曹睿自认为自己和司马懿的关系很好,加上能够驾驭司马懿,所以也开始放纵司马懿。
司马懿在这段时间,开始偷偷培植自己的势力。尤其是借着抵抗诸葛亮的进攻,对关陇集团进行收服。为了排除异己,甚至不惜借诸葛亮之手除掉了张郃。这样,司马懿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开始实现自己的野心。但是,在曹睿时期,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如果他露出马脚,曹睿依然可以随时消灭他。
二、第二个原因怕死。
等到曹睿去世,司马懿再次成为了曹魏的托孤大臣。他和曹爽等人成为曹魏的辅政大臣,继续为曹魏政权效力。不过,我们可以从他和曹爽的任命可以看出,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
曹爽的职务是大将军假节钺,后加侍中,而司马懿的职务只是侍中。虽然他们都有都督中外诸军的名义,可是实际的军权还是集中在曹爽的手中的。可以说,如果曹爽不是那么庸碌无能,曹氏江山依然不是司马懿可以动摇的。曹爽随时都可以灭了司马懿。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遍观整个朝野,已经没有人是司马懿的对手了。司马懿一面积蓄力量,一面故意引导曹爽犯下种种错误。司马懿靠装病使得一直疑忌他的曹爽放松了警惕。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司马懿还可以继续等待,等曹爽再多犯下错误,再多失去一些人心,这样他夺取政权就更容易一些。
但是,司马懿等不及了,因为他怕死。他已经七十岁了,在这个年龄,他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因此,他选择了曹爽兄弟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的时机,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曹爽庸碌无能,不听旁人良言相劝,自解兵权,回归府邸。司马懿在夺取政权后,心狠手毒,将曹爽一众政敌全部诛杀。为自己的子孙篡夺曹魏江山扫平了障碍。
结语:
司马懿之所以隐忍三朝,两度托孤,直到七十岁的时候才发动政变。这是因为在曹操、曹丕、曹睿的时代,他根本就没有发动政变的机会。相反,在曹操和他留下的遗训阴影下,司马懿随时可能有灭顶之灾。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司马懿,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等到了曹芳的朝代,司马懿才迎来了机会。由于曹爽庸碌无能,让司马懿能够慢慢实现自己的野心。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被死亡追逐、时日不多的司马懿决定不再等待下去了。他冒险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稍有一点能力,司马懿的政变很可能就会失败。不过,怕死的司马懿没有其他选择,他拼死一搏,最终取得了成功。
三年之后,司马懿寿终正寝。但是,他已经为子孙后代铺平了道路。不过他的死并不安宁,他是怀着对曹睿的愧怍而死的,死前还忍受着幻想中贾逵和王凌的咒骂。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 司马懿掌权多少年:权力更迭中的风云岁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谋略、深沉的心机和坚韧的意志,在曹魏政权中逐步崛起,最终为司马氏家族掌控天下奠定了坚...
司马懿 2025-08-26 高平陵之变:中国历史转折中的权力重构与制度震荡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洛阳城郊的高平陵笼罩在料峭春寒中。当魏帝曹芳率领曹爽兄弟的仪仗队前往祭拜魏明帝陵寝时,七旬老臣司马懿以雷霆之势发动政变,三千死士封锁城门,...
司马懿 2025-08-20 曹爽为何不反抗:一场权力博弈中的必然选择公元249年,曹魏政权的权力天平在高平陵之变中彻底倾斜。当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政变时,手握重兵的曹爽却选择放弃抵抗,最终导致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这场看似...
司马懿 2025-08-18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张春华与司马懿:乱世中从相濡以沫到恩断义绝的婚姻张春华与司马懿的婚姻,是三国乱世中一段极具戏剧性的故事。从少年夫妻的相濡以沫,到权力巅峰后的恩断义绝,他们的关系折射出权力、人性与情感的复杂纠葛。一、少年夫妻:...
司马懿 2025-08-14 卤城之战: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巅峰对决,真相究竟如何?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祁山,与司马懿在陇右地区展开了一场决定三国格局的战役——卤城之战。这场战役不仅是诸葛亮与司马懿首次正面交锋,更因史书记载的矛盾性成...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08-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