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研究与文学探讨中,陈寿与诸葛亮的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坊间流传着“陈寿因私仇抹黑诸葛亮”的说法,然而,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人物背景与关联
陈寿(233 年-297 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是三国蜀汉至西晋的官员、史学家。他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等职。蜀汉灭亡后,他历经多年沉浮,在西晋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等职,晚年完成史学巨著《三国志》。
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等。他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后躬耕于南阳,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提出《隆中对》,助力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后,诸葛亮受托孤重任,刘禅继位后,他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为兴复汉室,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最终病逝于五丈原。
从时间线来看,诸葛亮去世时,陈寿仅两岁(古人算虚岁),二人年龄相差五十二岁,诸葛亮相当于陈寿的祖父辈,从常理推断,二人并无直接交集与冲突。
所谓“仇恨”传言的缘由
流传的“仇恨”说法主要有两方面依据。其一,陈寿的父亲原本为马谡的参军,因街亭之败获罪,诸葛亮并未杀其父,而是判他“髡刑”,即剃光头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陈寿父亲造成了羞辱。其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又轻慢陈寿。于是有人认为陈寿在为诸葛亮写传记时,会因私怨而刻意贬低。
此外,《晋书·陈寿传》中记载了两件事,让这种说法似乎有了“佐证”。一是说丁仪、丁廙兄弟在魏国很有名望,陈寿想给他们立传,却向他们的儿子索贿一千斛米,对方拿不出,陈寿便未给二人立传。二是提到陈寿父亲因马谡之事受牵连,诸葛瞻又轻慢他,所以陈寿写诸葛亮时说其“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评价诸葛瞻“惟工书,名过其实”。
对传言的质疑与分析
然而,这些说法存在诸多疑点。先看丁仪、丁廙之事,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考证,这二人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又无尺寸之功,在《三国志》中未给他们立传是正常之事。而且《晋书》记载“陈寿索贿不成”时用了“或云”,表明这只是一则民间传闻,可信度不高。
关于陈寿父亲受“髡刑”一事,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封建时代等级森严,不同级别官员服装、称呼不同。若陈寿之父职位是参军,马谡职位就不可能是参军,按参军的参谋军务之本义与级别,马谡应是级别较高的将军才合理。同时,诸葛亮治军严谨、执法严明,不可能破格给低级别“将军”的马谡一个参军部下。而且诸葛亮死于 234 年,若陈寿之父这一年 6、7 月遭“髡刑”,按当时刑罚,他应服刑五年,陈寿大约出生于 232 年或 233 年,这就出现了陈寿之父 233 年 6—7 月份才被释放,陈寿却在此前出生的悖论。
陈寿对诸葛亮的真实评价
实际上,陈寿对诸葛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三国志》的传记规格中,只有八个人有资格单独成传,且多数是为开国之君,但诸葛亮却得以单独立传,这足以证明诸葛亮在陈寿心中的地位之高。
陈寿对诸葛亮的总评,是全书中字数最多的,超过了刘备、刘禅,也超过曹操、曹丕、曹睿,且多为溢美之词。他认为诸葛亮是治世良才,堪比管仲、萧何。当然,他也提到诸葛亮连年出兵北伐未成功,认为大概临阵应变打仗不是他的特长,但这种评价并非贬低,反而更显其对诸葛亮的敬重,仿佛是诸葛亮的“死忠粉”。
陈寿和诸葛亮之间并无实际仇恨。那些所谓的“仇恨”传言,多因对历史事实的误解、片面解读以及一些不可信的记载而流传。我们应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尊重历史事实,以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历史。
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烛火摇曳,奄奄一息的刘备将诸葛亮召至榻前,留下那句流传千年的政治预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五年后,街亭的烽烟验证了这位枭雄的...
诸葛亮 刘备 2025-08-08 隆中对的未竟之志:战略构想与现实困境的碰撞公元207年,诸葛亮在隆中草庐中为刘备勾勒出一幅“跨有荆益、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史称《隆中对》。这一战略以“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为核心,通过占据荆州与益州形成...
曹操怎么死的 诸葛亮 2025-08-04 刘备一生错过的5位顶尖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遗憾与启示三国乱世,群雄逐鹿,人才争夺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刘备以“仁德”著称,凭借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然而,在人才济济的东汉末年,刘备也曾因种种原因...
诸葛亮 刘备 2025-07-31 历史草船借箭的真实主角:从演义到史实的探寻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广为流传,诸葛亮凭借其超凡的智慧和胆识,在三天内“借”得十万支箭,令周瑜惊叹不已,也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然而,当...
诸葛亮 周瑜 2025-07-30 五次北伐为何成“六出祁山”: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交织“六出祁山”作为诸葛亮北伐的经典叙事,早已通过《三国演义》的传播深入人心。然而,正史《三国志》明确记载,诸葛亮实际发动五次北伐,仅两次兵出祁山。这一矛盾现象的根...
诸葛亮 2025-07-28 八卦阵:历史迷雾中的军事智慧与文化符号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八卦阵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乱石困住陆逊十万大军的传奇描写,到后世对其“可抵十万精兵”的夸张赞誉,八卦阵似乎被赋...
诸葛亮 2025-07-25 火烧新野:诸葛亮智破曹军的经典战役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火烧新野”是诸葛亮初掌军权后指挥的第二场经典战役,也是其“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关键一战。这场战役以弱胜强、以智破力,不仅展现了诸葛...
诸葛亮 2025-07-24 霍戈的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标识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霍戈作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其生平事迹虽未如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般广为人知,但他在南中地区的军事治理与忠诚坚守,仍为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记。然...
关羽 诸葛亮 2025-07-22 三气周瑜:文学虚构与历史真相的碰撞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三国演义》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其中“三气周瑜”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将诸葛亮与周瑜的智谋对决推向高...
诸葛亮 周瑜 2025-07-15 谯周孤身奔丧:一场跨越生死的君臣知遇之礼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病逝的噩耗如惊雷般炸响。当蜀汉朝廷紧急下诏禁止群臣奔丧时,益州学者谯周却已策马狂奔三百里,成为唯一抵达前线祭拜丞相的官员。这...
诸葛亮 2025-07-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