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康熙和雍正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雍正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雍正是怎么继承皇位的?
1722年千古一帝康熙驾崩,皇帝去世自然是储君即位,可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储君雍正非嫡妃长,母家也不显贵。地位普通不说更有资料显示,他玩物丧志,沉迷佛法,根本就不是做皇帝的料。这时候问题来了,康熙一共有35个皇子,选择众多,为啥他放着其他34个不选,偏偏选了雍正做了继承人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这些皇位候选人,康熙一共生有35个皇子,但其实只有20个活了下来,而这20个皇子中,排行14以下的皇子年纪太小,不做考虑。往上看老五本来前途无量,结果一次出战时把自己的脸给整破相了,老六六岁就病死,老七先天残疾,长大后是个跛脚,十二阿哥生母卑微,性格豁达,无意于皇位之争。所以除了年幼无知的先天不足的事不关己的,剩下来的就只有九个皇子,他们是大阿哥,二,三,四,八,九,十阿哥,以及十三十四阿哥。
先来看看二阿哥,他是太子。康熙对于其他人的态度,都牵扯到二阿哥的太子之位被废一事,这个二阿哥本来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是康熙最爱的赫舍里皇后所生,古人讲究立嫡立长,所以他一岁的时候,就被立了太子。而这个太子小时候也很乖巧,骑射读书样样精通。但他长期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中,逐渐养成了骄纵狂妄的性格,活脱脱的像个变形记里的叛逆少年。康熙生病了,思念儿子,千里迢迢找他前来,结果他来是来了,但面无忧色,甚至连装都懒得装一下,这件事让太子在康熙心里的形象大打折扣,但光是不孝还不足以让康熙把他从太子的位置上移下来。更过分的是,他结交大臣密谋皇位。1702年,康熙带着太子在德州南巡,中途发现太子竟然勾结大臣索额图,想要发动政变迫使自己退位,康熙一怒之下逮捕囚进了索额图,想要给太子一个警告,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太子依旧我行我素不知悔改。忍无可忍的康熙终于在1708年下令废除并拘禁太子。
事情到了这一步,表面上看的只有太子二阿哥倒台了,另外还有八个候选人呢。但其实太子被废一事影响不止于此,其他七个皇子也跟着栽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大阿哥。古代的太子讲究立嫡立长,二阿哥是嫡子,大阿哥是长子,二阿哥没了,老大觉得太子之位一定非自己莫属。他甚至对康熙说:“若是父皇怕杀了二弟落人闲话的话,儿臣可以代牢。”身为哥哥竟然要杀了自己的亲弟弟,康熙听后大为震怒。这种没心没肺不顾兄弟情谊的皇子,自然也不在康熙的选择之内。同样犯傻的还有八阿哥,而跟老八报团的还有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这四个人互相勾连,人多势众,这个团队的头领八阿哥既有心机又有手段。他既礼贤下士,又善于笼络人心,朝中一大批臣子支持他。但他犯了康熙最避讳的一条,结党营私,觊觎皇位。
1708年11月康熙命大臣举荐皇太子,八阿哥的党羽阿灵阿,鄂伦岱等人暗中串联,在手心里写“八”字,示意大臣们举荐八阿哥。满朝文武皆推举老八,但这众望所归的推举,在康熙眼里不是八阿哥有多么贤德和卓越,反而是他阴险狡诈,图谋皇位。为了维护黄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康熙对八爷党人进行了严厉打击,他先是剥夺了八阿哥的爵位,又宣布复立太子来稳固朝局。但是康熙复立太子是无可奈何之举,只是为了政局的稳定。半年之后,就再次废掉了太子,同时抱团的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也受了冷落。他们跟在老八后面混,老八不行了,他们也不再考虑范围内了。这样一来,逐一排除掉老大老二老八老九老十和十四以后,还剩下老三老四和十三。先说老三,三皇子从小饱读诗书,为人宽厚,康熙很赞赏他,但是在政治才能上就有些欠缺,还缺乏驭下能力,管不好下属,手下瞒着他去外面骗钱,他都不了解,这样的人当一国之君显然是不够格的。
再说老四,四阿哥个胤禛,也就是雍正,康熙被几个儿子的争斗气得头疼,唯一能给他顺顺气的就只有雍正了。别的皇子为了皇位争的头破血流,不惜同室操戈骨肉相残,而雍正呢,不争不抢,隐忍不发,以“天下第一贤人”自居,没事就写写诗,喝喝茶。第一等大事就是哄康熙开心,仿佛皇位的争端与他无关。别人恨不得踩在兄弟们头上,而雍正被封亲王的时候还考虑到兄弟们只是贝勒,贝子,自己一人独居高位不合适,求康熙降低对自己的恩赐。太子被废,别人明里暗里落井下石再踩一脚,而雍正却帮太子说话,为哥哥求情。康熙看着四阿哥顺眼多了,他重情重义,诚实孝顺,跟别的没心没肺的儿子都不一样,暂且可以考虑考虑老四当继承人的事。
最后再来看看十三,十三并不受康熙的青睐,活到36连个贝子的身份都没有。他在太子被废一事中受到牵连而被幽禁,在雍正继位以后,才平步青云,成了雍正最受宠信的兄弟。故事讲到这里,可以选择的继承人就只有四阿哥雍正了,那康熙为什么没有在这个时候立雍正为太子呢?因为有一个人让他犹豫了,那就是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前面我们提到十四阿哥因为八阿哥的事情受到牵连,但后来十四阿哥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居然重新获得了康熙的信任。康熙57年,西北战事爆发,青海西藏都不安宁。皇帝决定任命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派皇子出征是为了提振民心。十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成为皇子中唯一有实权有地位的将军。看到这里,可以总结到了康熙晚年,他对四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都很重视,但在他生前并没有明确表示要传位给谁。
直到1722年康熙驾崩,他遗诏中宣布了最终决定,四皇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著继朕登基 即皇帝位。康熙也并没有选错人,雍正在位13年间,可以说始终为了大清代的繁荣富强殚精竭虑。历史记载,雍正每天批奏者平均要写八千到一万字,可算是最勤劳的皇帝。他整治吏治,打击贪腐,兴修水利,开豁贱籍。对内调整政策,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对外平定叛乱,维护国家一统,为乾隆时期的全盛局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的政治功勋是无法抹杀的。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 雍正杀李绂为何又赦免:一场帝王心术的深度博弈在中国古代帝王权术中,雍正帝对李绂的“杀而复赦”堪称经典案例。这场看似矛盾的处置背后,实则是雍正为推行新政、平衡朝局、培养储君而精心设计的政治棋局。通过梳理历史...
雍正如何继位的 李绂 2025-09-08 吴伟业:明末清初的诗坛巨擘与时代见证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是一个跨越朝代的文化符号。他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卒于清康熙十年,一生历经明末动荡、清初易代,...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8 钮祜禄氏: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与满洲权贵的政治棋局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钮祜禄氏占据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她是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清朝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后宫之主。这位出身显赫的满洲贵女,在政治联姻的浪潮中登上...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5 胤祥与兆佳氏:乱世中的深情守望在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的政治漩涡中,十三阿哥胤祥与嫡福晋兆佳氏的爱情故事,宛如一朵绽放在权力荆棘中的白莲,以温婉坚韧的姿态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这段跨越半个世...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05 雍正的皇后:贤德与荣耀交织的宫廷传奇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雍正帝的皇后们以其独特的品格与命运,成为宫廷史册中熠熠生辉的篇章。她们不仅是帝王身后的贤内助,更是母仪天下的典范,以贤德与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04 孝庄是故意坑容妃吗?——从权力博弈与人性弱点中寻找答案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容妃的命运堪称一场悲剧:从康熙最宠爱的妃子沦为刷马桶的宫女,最终被马桶砸死。这场悲剧的起点,是孝庄太后临终前的一道懿旨——“不得废太子,...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2 图里琛:从历史真实到文学演绎的官职之辨在清代历史与文学作品的交织中,图里琛(或称图理琛)这一人物形象始终充满争议。电视剧《雍正王朝》将其塑造为康熙、雍正两朝的“御前侍卫领班”,以精明世故的形象贯穿全...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01 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与历史困局“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史观对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5年)的概括性评价,这一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而被视为清朝统治的巅峰。然而,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29 权谋棋局:明珠毁卷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挣扎在康熙年间的权力场中,一场科考舞弊案撕开了朝堂派系斗争的帷幕。当明珠随手将高士奇的考卷划上墨痕时,这不仅是个人恩怨的宣泄,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布局。透过历史档...
康熙的儿子们 高士奇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