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攸和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时期朝政腐败黑暗,先有宦官专权后有外戚干政,最终酿成了著名的黄巾起义,虽然在各方努力下,起义最终被压了下去,但此时的东汉国力依然大衰,而且皇权开始旁落,整个东汉帝国俨然是名存实亡了。
天下群雄纷纷割据,开始逐鹿中原霸权,连年烽火不断,军阀相互兼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两股较为强势的势力——袁绍和曹操。
当时的袁绍地广粮多雄踞四州之地,曹操也不甘示弱,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方最终陈兵官渡展开决战。
这场战斗本来曹操不占优势,谁想到袁绍的顶尖谋士许攸突然叛逃,这让曹操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个时候很多朋友就会问:如果没有许攸的突然到来,曹操还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吗?
图片:谋士许攸转投曹营剧照
一、官渡之战前的敌我较量
1、曹操的判断
东汉建安4年,袁绍出兵征讨曹操,掀起了官渡之战的序幕,这一战从当时的形势上来看,是袁绍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也就是有些朋友形容的“巨人”与“侏儒”之间的战斗。
因为当时的曹操不管是自身的地盘、兵力还是军队的战斗能力等各方面都和袁绍不在一个量级上。而且曹操的地盘是典型的“四战之地”,一旦把主力全数压在黄河一线,那么身后的很多势力就会趁此机会对曹操的大本营进行攻击。
和袁绍的正面对决尚且实力悬殊巨大,一旦腹背受敌,等待曹操的将一定是灭顶之灾,可以说眼下的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
在这样的生死关头,曹操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从正面和袁绍大军硬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曹操太了解袁绍这个人了,知道他有很多的弱点。
图片:曹操率兵出征剧照
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五点,第一,袁绍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不假,但没有什么远见和谋略,第二,外表上看袁绍这个人很有英雄气概,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内心却是个遇事很胆怯的人,说白了也就是个“纸老虎”。
第三,性格上袁绍的心胸过于狭窄,容不下什么事,和他处久了也就没什么威信可言,第四、他雄踞四州之地兵多将广,可是袁绍不懂军事,肯定不会有什么精妙的安排,可谓一盘散沙,第五、袁绍手下不缺各种各样的人才,可是他真正能驾驭住的不多,这就很容易出问题。
2、初次交锋
曹操正是看到了袁绍存在的这么多问题,才敢在正面战场和其交锋,可见曹操是十分有信心的,不过曹操虽然在战略上藐视袁绍,可战术上如何安排还是需要慎重的。
于是他派遣臧霸到青州,占领了齐、北海、东安等城池,牵制袁绍也巩固自己的右防线,防止对手从东面夹击许昌。又让于禁率领军队驻守在黄河重要的渡口延津,这样可以扼守住白马,阻碍袁绍军队渡河南下。
此时刘备坐不住了,认为曹操必败,于是跑到徐州占领了下邳、沛县,还与袁绍勾结一起,曹操立刻率军闪电袭击刘备,占领下邳等城,迫降了关羽,刘备军全线溃败投奔袁绍,在曹刘激战之时,田丰建议袁绍举兵偷袭,但袁绍竟然以幼子有病为由错过了战机。
建安5年,袁绍派遣颜良冬季东郡的刘延,试图夺取黄河南岸要塞以保证主力渡河,还派遣文丑进攻延津,以侧应主战场,曹操听取谋士荀攸建议声东击西,伪装渡河强攻袁绍后方,迫使袁军分兵,然后以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解除了白马之围。
这一战,颜良兵败身死袁军溃逃,但曹操果断放弃白马,与延津主力会和南下官渡。
图片:袁绍在战场剧照
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
1、许攸的建议
9月,袁绍在官渡一线展开全面进攻,可以说运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军事技术,科技含量极高,袁绍用楼橹建造了堆积如山的箭矢,而曹操也使用霹雳车,用巨石袭击袁军,此后袁军开始地道进攻,曹军则筑起长堑抵抗,一来二去双方始终处于僵持的状态。
虽然曹操的军队机动性更高,士气也更旺盛,但袁绍毕竟兵多将广,加上初期曹军的伤亡较高,战斗力也愈发低下,眼看就要坚持不住了。在这个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并且提出奇袭乌巢的建议,袁军一旦没有了粮草辎重,最多也就支撑三天时间。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这对于曹操来说是唯一的办法,他选择孤注一掷的尝试一下,于是派遣曹洪和荀攸防守,自己亲率骑兵在夜晚火袭乌巢。
2、战争的结局
袁绍在这个时候也明显慌了,于是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对策,张郃提出应该立刻救援乌巢,否则退路就没有了。郭图认为应该围魏救赵,马上对曹操的大本营进行奇袭,这样曹操必定回援,乌巢的形势就缓解了。
袁绍认为郭图的建议不错,于是派出一小队士兵去乌巢救援,让张郃和高览去袭击曹操的大本营,可袁绍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曹操和战国时期的魏国根本不一样,压根就不具备围魏救赵的条件。
对于曹操来说进是死,退也是死,只能拼命拿下乌巢,就这样,曹操万众一心直捣乌巢,杀掉淳于琼,制造了反败为胜的机会。
张郃和高览等将发现乌巢陷落,于是选择投降曹操,此时袁军军心大乱,内部也开始动摇分裂,几乎是呈现出全线溃败的迹象,这个时候,袁绍选择带领800骑兵果断退守河北,曹军追击斩杀7万余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图片:袁军军心大乱剧照
其实纵观战局,虽然许攸的到来改变了战场形势,但是此前曹操2万人抵挡了袁绍10万人足足半年之久,无论是士气、谋略还是领导能力,曹操都占据了上风,所以即便是没有许攸的投诚,曹操最多也就是进行持久战,不见得会输。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马超归蜀后的郁郁之困:英雄末路的政治困局在三国乱世中,马超曾以西凉猛将之姿令曹操割须弃袍,却在归降刘备后陷入“常怀危惧”的困局。这位曾威震关中的“神威天将军”,最终在蜀汉政权中郁郁而终,其命运转折折射...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