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名士之流盛行,那么三国群雄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这些名士都在做着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长啸是什么?为什么啸
诸葛亮可谓是三国群星璀璨中最闪亮的一颗,而他是琅琊诸葛氏的后人,自然也是属于士族之流。诸葛亮登场时就和众人不太一样,《三国志》记载:“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说的是诸葛亮的爱好,在躬耕南阳期间最爱的无非就是抱膝长啸。何为啸?根据汉字释意的答案是:利用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即为啸。而在东汉时期,啸更是一种唱歌的方式,正如《三国志·诸葛亮传》所描述的一样,诸葛亮好《梁父吟》,这里的吟唱方式就是啸。
那么啸就是唱歌吗?其实并不仅仅如此。如今我们现代人唱歌时也常常是寄情于曲,古代名士更是如此。而且名士只啸还不是随便就行的,讲究的是一种超脱自然的情怀。诸葛亮在山野之间,躬耕之处才会长啸,这种深幽处发出啸声的画面十分超脱。然而啸的目的却和表达的意思相反,诸葛亮的啸是表达着对自我的欣赏。《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将自己比作管仲等人,自然是心怀大志。然而这志向无处可抒,唯有借着长啸表达。
直到遇见刘备之前,诸葛亮都未曾想过出仕,这也并不代表他就无心做官。相反他在等的是一个伯乐,故而说长啸就是诸葛亮表达心性的做法。同时诸葛亮的啸多少有些孤芳自赏,在没有伯乐认可赏识的情况下,诸葛亮只能自我欣赏。这其实正是从东汉开始,名士所发生一个转变,即越来越重视自我,懂得表达欣赏自我。
同样爱啸的还有汉末晋初的阮籍,在《晋书·阮籍传》中记载:“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阮籍爱两件事,一件是啸,另一件就是喝酒。阮籍爱啸到了什么程度呢?如今在河南开封一带,就留有当初阮籍的舒啸处,名为阮籍台。可见此时的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发出声音唱唱歌了,而是代表着一种名士精神。同时啸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标签,属于名士的娱乐活动之一。一样可以被视为名士标签的还有喝酒,恰好阮籍的爱好就有酒。
酒中作乐,非酒好喝,而是酒能糊涂
酒和名士纠缠得分也分不开,阮籍好酒是毫无疑问的。阮籍一向支持曹魏政权的正统性,所以在司马家族掌权之时,阮籍就爱喝酒。这时阮籍把自己的不满化作了一杯杯佳酿,沉醉其中,常常是酣醉不醒。所以当阮籍被司马昭强行征召入仕时,阮籍还不忘了要个步兵校尉的差事,只因为步兵校尉官署的酒特别好。
阮籍好酒其实也并不只是单纯好酒,而是令有目的。酒往往能成为一种借口,买醉总能帮阮籍躲开世俗之扰。就比如说《晋书·阮籍传》所记载:“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此时司马昭加封九锡,需要有人写劝进表,司马昭自然想到了才子阮籍。然而阮籍却大醉不起,根本就没有动笔。但当人叫醒他时,他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这就能看出阮籍是假醉了。倘若阮籍真的毫无准备,岂能写出“无所改窜”的神来之笔?可见阮籍的醉只是单纯逃避,逃不过那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从这事上看,显然阮籍早有准备。
之所以阮籍会选择喝醉逃避,全因为他曾尝过甜头。司马昭曾想过和阮籍联姻,然而却没有成功。《晋书》记载:“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连醉六十天,这可谓是浸在了酒缸子里。司马昭见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也就随他而去了。当然这和加九锡不一样,阮籍不想联姻是私事,但不写公文则就犯了忌讳。所以阮籍恐怕也明白该醉则醉,当醒则醒的道理。
何为士族?
士族简而言之是世代读书为官的群体,但汉末以来士族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即好啸善饮。诸如诸葛亮和阮籍一样,没事就爱山野之间长啸不止。有或者是如刘伶、阮籍之辈,整日沉醉。实际上真正影响到了汉末乃至魏晋的两类人,无外乎英雄和名士。只是名士相比较其英雄来,更注重的是派头。两者也有着相通之处,即都是内心充满了骄傲,不与世俗随波逐流。然而你名士更加蔑视凡俗,甚至不拘礼节到了极点。
正如东晋时期的王恭所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句话详细解释了何为名士,只需痛饮,好读《离骚》就足以称为名士。看似名士之流只是泛泛之辈啊,但真正的名士注重的是风度和派头,故而这句话只是提取了名士精神,简要阐述了而已。所以长啸也好,饮酒也罢,都不过是名士做派。为什么名士好这两种?原因也在于名士之痛所在,名士不像英雄,手里没有枪杆子。有的只是满腹才华和一腔牢骚,然而这怎么能当做武器?没办法名士只能选择和谐又不惹麻烦的办法,也就是长啸和饮酒。所以诸葛亮没遇到伯乐之前,只能山野之间长啸;阮籍想要躲避世俗,唯有长期买醉。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陈仓烽火:诸葛亮与郝昭的攻防博弈与历史回响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数万大军再出祁山,目标直指曹魏西北重镇陈仓。这场看似兵力悬殊的战役,却因曹魏将领郝昭的坚守,成为三国史上以少胜多的经...
诸葛亮 2025-08-27 东方朔:智慧与文化的多重发明者在华夏文明的星空中,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2年)以其独特的智慧与幽默诙谐的形象流传千古。这位西汉时期的太中大夫,不仅以“智圣”之名与诸葛亮并列,更在文化、科...
诸葛亮 2025-08-27 火烧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的经典战例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火烧新野”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指挥的第二场关键战役,其以精妙的战术设计与对敌我心理的精准把控,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
诸葛亮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