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他虽然一生都在远游,但有着远大的理想,绝不甘心只做一个诗人,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提到想要“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李白曾两次来到长安。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经过了几年漫游之后,来到长安,求取功名。
在唐朝,一个没有资历的读书人想要从仕做官,“干谒”几乎是必经的途径,李白也不能例外。但李白是与众不同的,他不会只是简单走走哪个权贵的门路,然后去和许许多多的读书人竞争一个科举出身的名额,然后从八九品的小官做起,慢慢谋求升迁。他想的是得到一个大官甚至是皇帝的青睐,然后平步青云,直接进入政治中心。
所以李白来到长安后,通过光禄卿许辅乾的介绍,去拜访右丞相张说。张说是最喜欢推贤进士的,李白满以为会得到他的推荐。谁知这时张说正在生病,就让他的二儿子接待李白。这位二公子和父亲不一样,是个嫉贤妒能之人,他根本没有提引这个年轻诗人的想法。
二
李白从初夏等到深秋,再也没能见到这位公子。他终于明白了,拥有满腹才华,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别人的重视;求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即使是在圣主治下的盛明时代,朝廷也不一定会重视人才。他不禁满腹怅然,写下了那组著名的《行路难》,其中的这一首,尤能表现他此时的心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非常忧愤,他感到自己的出仕之路就像是黄河冰塞、太行雪满一样艰难;但他又是自信的,开朗乐观的,虽然黯然离开长安,他依然在等一个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机会。
这一等就是十几年。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让天下道门的杰出人士汇集京师,已经42岁的李白在朋友元丹丘的推荐下终于接到了朝廷召他入京的诏书。得到这个消息,李白欣喜如狂,他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在《南陵留别儿童》里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三
李白很快就来到了京城。我们知道,第二次进入长安,李白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过,这次在长安,他还是大大的风光了一把。
据孟棨的《本事诗》记载,李白来到长安,住在旅馆,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亲自去拜访他。贺知章被他飘逸的神采所折服,读了他的《蜀道难》后,更是赞叹不已,说:“这真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就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贺知章解下腰间的金龟,换酒畅饮。此后,二人几乎天天在一起饮酒,李白名声大振。
在贺知章和道士吴筠的大力推荐下,李白终于得到了玄宗的接见,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让他“随时待诏”,以便为皇上“佐佑王化,润色鸿业”。一时间,他几乎成了朝廷的新贵,民间的“醉写吓蛮书”等传说虽当不得真,但他曾经受到皇帝的重视却是事实。我们从他的诗句“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温泉侍从归逢故人》),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声望和际遇。《新唐书》里也记载:“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但唐玄宗只是把李白当成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既可以为朝廷装点门面,又可以陪皇上歌舞饮宴。所以他的翰林学士只是虚职,他也只是一个摆设。
虽然得到了皇帝的尊宠,但李白没有失去诗人的本色,也没有改变豪放不羁的性格,当然,更没有懂得官场的险恶。他依旧轻财好义,依旧飞扬狂放,他天天和文友们出入茶楼酒肆,纵酒吟诗。就像杜甫在《饮中八仙歌》所写的那样:“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四
《旧唐书》记载,李白常常在酒馆里喝得大醉,有一次,玄宗举行歌舞,作好了曲子,找李白填词时,他早已醉得不省人事。宦官们把他拉回宫里,用冷水泼在脸上,他才醒了过来。皇上让他写诗,他拿过笔来,立刻就写成了十余章歌词,皇上十分高兴。
虽然这样的记载说明李白只是被皇帝当成了一个弄臣来取乐,但他的才华还是得到了突出的表现。著名的《清平调》三首就是他的醉后之作。据说在一个牡丹盛开的日子,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赏花听曲,李龟年带领一众乐伎,准备演唱《清平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怎么能唱旧词?”于是命人去找李白。李白正醉卧酒家,被带到皇宫后,朦胧着醉眼一挥而就。皇上就让歌伎们唱起新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
这三首诗既赞美了牡丹花,也赞美了杨贵妃。杨贵妃非常喜欢,常常亲自演唱,玄宗也对李白的才华赞叹不已。
五
但是,也正是这三首诗,给了高力士诬陷李白的口实。原来,一向蔑视权贵的李白早就得罪了高力士。《旧唐书》说李白:“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新唐书》说得更详细:“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
高力士得到了这个机会,就对贵妃说,李白的诗里,“云雨巫山”是说欢情不长,把贵妃比作赵飞燕,是讽刺她轻佻误国,他这样写,是不把贵妃放在眼里。
杨贵妃信了高力士的话,对李白心生忌恨,在宠妃的谗谤下,奸佞的排挤下,唐玄宗渐渐地疏远了李白。
作一个弄臣,绝不是李白想要的。他对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廷慢慢地失望了,他明白自己的理想是不能够实现的,他又开始向往以前那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了。于是,在写下“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古风·燕臣昔恸哭》)的诗句之后,李白上书请求“还山”,玄宗自然“恩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赐金放还”。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离开了长安。
盛唐气象如一幅壮阔的画卷,既需要李白的豪放笔触泼墨云山,也需要高适的稳健线条勾勒边塞。两位年龄仅相差三岁的诗人,以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在历史的星空中划出交相辉映...
李白 2025-09-10 打油诗人张打油:诗坛的幽默先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李白、杜甫、王维等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意境,铸就了唐诗的辉煌。然而,在这片星光熠熠的天空下,还有一位独特的诗人——张打油,他以...
李白 杜甫 2025-09-01 翰林同侪与诗酒风流:韩翃与李白的文人交游考在盛唐文坛的星空中,韩翃与李白虽同为翰林待诏,却因人生轨迹的错位与时代洪流的裹挟,演绎出一段若即若离的文人交游史。通过梳理现存史料与诗文互证,可清晰勾勒出两人从...
李白 2025-09-01 诗仙遗韵:李白最出名的十首诗赏析盛唐气象孕育了中华诗坛最璀璨的星辰,李白以“谪仙人”之姿横空出世,其九百余首存诗如星河浩瀚,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壮美,亦含“举杯邀明月”的孤寂浪漫。本文...
李白 2025-08-22 诗酒江湖终陌路:李白与高适绝交的诗句背后的历史褶皱盛唐的月光曾照亮过三位诗人的足迹——李白、杜甫与高适。他们曾在梁宋大地上纵马狂歌,在吹台琴台间泼墨挥毫,用诗酒浇灌出一段文坛佳话。然而,安史之乱的烽烟撕裂了这份...
李白 杜甫 2025-08-20 李白与宗楚客:跨越时空的“交情”与时代隐喻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宗楚客的关联常被简化为“诗仙娶了奸相孙女”的戏剧性标签。然而,若穿透历史迷雾,会发现这段关系实则是盛唐政治漩涡与士人精神困境的缩影——李白...
李白 2025-08-15 烽火长歌:王昌龄最霸气诗作的千年回响盛唐边塞的朔风裹挟着铁甲寒光,在诗人王昌龄的笔下凝结成永恒的诗行。这位被明人王世贞誉为“七绝可与李白争胜”的边塞诗宗,以《从军行·其四》与《出塞》两首七绝,将盛...
李白 2025-08-13 蜀道剑阁:千年雄关的地理坐标与文明密码在四川盆地北缘的褶皱深处,一座被李白誉为“危乎高哉”的雄关横亘千年。剑阁,这座以“蜀北屏障、两川咽喉”闻名的历史名县,不仅是古蜀道的核心节点,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
李白 2025-08-08 诗仙李白:盛唐气象中的传奇人生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谪仙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以豪放飘逸的诗风、不羁的性格和...
李白 2025-07-18 孙伏伽:中国科举史上首位状元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孙伏伽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李白、杜甫般耳熟能详,但他作为中国科举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其生平事迹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唐朝初期的...
李白 杜甫 2025-07-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