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师弟卢毓是怎么成为司马懿心腹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卢毓是东汉大儒卢植的儿子,提到卢植,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备。没错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当年刘备去外地求学,曾经和公孙瓒一起,拜时任九江太守的卢植为师。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卢毓和刘备还是师兄弟关系。而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卢毓出生于公元183年,刘备比卢毓大了22岁。
当年刘备出来求学的时候,是公元175年,当时刘备才15岁,而卢毓并没有出生。等到刘备回家卖草鞋的时候,还没有20岁。所以说卢毓和刘备之间是没有见过面的。
就算刘备和卢毓是师兄弟关系,也完全无法影响卢毓在日后的政治判断。卢毓长大以后,给老曹家五代君王干活,司马懿夺取政权后,他又给司马家干活,最终在曹魏位列三公,成为了司空,被封为容城侯。
清廉名臣之后,穷且益坚。卢植是东汉大儒,也是著名的大清官。所以卢植的家教是很出色的,但是可惜生了三个儿子,前面两个都因为战乱而死,卢植本人死的时候,小儿子卢毓才不过10岁大。
当时天下到处都在闹饥荒,袁绍和公孙瓒又在幽州、冀州之地打得不可开交。卢毓肩负起了照顾全家人的任务。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父植,有名於世。一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当袁绍、公孙瓒交兵,幽冀饥荒,养寡嫂孤兄子,以学行见称。文帝为五官将,召毓署门下贼曹。崔琰举为冀州主簿。---《三国志》
等到曹操拿下了冀州以后,卢毓也算是看到了希望,这才到了朝廷做官,被曹丕任命为冀州主簿。虽说官职不大,但是既可以养家糊口,又能够有晋升的空间,卢毓还是很满足的。
在处理逃兵妻子的事情上,卢毓见解独特,引经据典认为不该杀了这些人的妻子,为此得到了曹操的赏识,成为了西曹议令史。
一看就是跟着老曹家混了,这在当时算是比较有前途的。曹操建立魏国以后,卢毓成为了吏部郎,曹丕称帝以后,卢毓更是担任了黄门侍郎。魏明帝曹叡上台以后,卢毓依旧得到重用,成为了他身边的近臣,而且时常提醒魏明帝兼听则明,可见卢毓深得曹叡信任。卢毓本人并不是一个谄媚之臣,他和曹叡之间常常发生争论,曹叡是个明君,他欣慰地认为,多亏有了卢毓,才能让他兼听则明,便将他任命为吏部尚书。魏明帝时期是卢毓人生的巅峰,因为他掌握了选官的权力,就算是司徒这样三公级别的高官,魏明帝都会询问卢毓的意见。卢毓有自己的选官标准,先挑品行,再考虑口才和才能。卢毓的想法很经典,他认为做官就是为了给天下百姓做好事,如果没有好的品德,才能再高也没什么用,反倒有坏处。
卢毓和司马懿没有必然的从属关系。曹叡死后,卢毓的巅峰时期也就过了。因为后面老曹家的皇帝,要么没什么出息,要么就是傀儡,基本上做不了主。
曹芳上台以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曹爽掌权以后,不仅打压司马懿,连卢毓也不能幸免,首先被罢免了选举的权力,随后又被贬为光禄勋。
10年以后,也就是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曹爽三族被灭。卢毓在这个时候,又得到了提拔,成为了司隶校尉,随后恢复了礼部尚书的职位,封高乐亭侯。
司马懿之所以跟卢毓关系好,那是因为他们都被曹爽打压,属于同病相怜。当时卢毓已经是67岁高龄了,谈不上什么政治立场问题。
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以侍中何晏代毓。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复为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封高乐亭侯,转为仆射,故典选举,加光禄大夫。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大梁乡侯。---《三国志》
曹髦做了皇帝以后,卢毓被封为大梁乡侯,司马师平定毋丘俭叛乱的时候,卢毓以73岁高龄的身份处理朝中事务。
可以说司马家对卢毓还是比较信任的,甚至升任他为司空,让卢毓以位列三公的地位安享晚年。
司马家对卢毓不错,他为什么就不能投靠司马家?卢毓和司马懿其实是一个时代的人,司马懿只比卢毓大了4岁。两个人又长期侍奉曹魏王朝的历代君主,所以彼此都十分了解。
卢毓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但是他是一个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是这个人的政治立场并不那么明显,因为他手里没有实权。这是司马懿这么多年观察下来的结果。
所以司马懿认为卢毓这个人是可以争取的,尤其是在曹爽贬谪卢毓以后,司马懿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被贬谪的10年里,司马懿和卢毓同病相怜,两人的关系进一步亲密起来。在外人看来,就是两个老家伙互相嘲讽罢了,可是他们不知道,司马懿心里藏着一步大棋。
等到司马懿掌权以后,昔日的好友卢毓自然是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卢毓代表的可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一大家子,他的几个儿子也都入朝为官了。
所以卢毓没有必要为老曹家死守忠孝,毕竟当时掌权的已经是司马懿了。而且卢毓也没有能力为老曹家争取,毕竟他这辈子没有碰过兵权。
他就是曹魏王朝的一个象征,卢毓去世以后,曹魏王朝也紧跟着灭亡了。当然了如果他能多活几年,看到司马昭弑君杀害曹髦的事情,或许他会奋起怒骂。
总结:刘备和卢毓之间,没有交集。不少人会有疑问,既然卢毓是卢植的儿子,那么他为什么不去帮助他的师兄刘备呢?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曹操家族代表的,是汉朝正统,大汉的朝廷在北方,卢毓怎么能去跟随刘备四处流浪呢?他的能力是选拔官吏、治理地方,他没有带兵打仗、运筹帷幄的本事。
所以他到了刘备那里,短期内也没什么作用。可是他在曹魏这边就不同了,他可以凭借卢植的名声和自己的才华,得到朝廷的重用,一步步稳步前行。这也是大多数普通读书人最希望走的一条路,即使是乱世之道,也要走出太平的脚印。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