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是在著名战役巨鹿之战中发生的,赵军被秦军围困在巨鹿城,楚王在得到求助后,派宋义与项羽前去救援,项羽由于上将宋义迟迟按兵不动,于是急不可耐将其杀之,自己率兵前去救赵。
宋义死后,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士气大增,项羽先派部分前锋前去切断秦国粮道,自己率领全军渡河后,下令破釜沉舟烧营房,不胜则死绝不回头,士兵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于是拼死杀敌,将秦军包围,以一敌十,越挫越勇,九次激战过后,终于大破秦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赵军。章邯退军,秦军或死或逃。
此时,诸侯军作壁上观,楚军的威望一时在诸侯间声名四起,前来援助的诸侯军甚多,却没有一个阵营敢出兵的,看着楚军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各观战的诸侯军无一不吓得心惊胆战,惶恐不已。在项羽打败秦军召集各诸侯将领时,没有人不是吓得腿软跪着进门的,不敢直视项羽,从此尽由项羽统帅。
在秦军败下阵来以后,章邯企图定约求和,而项羽由于军中缺粮,也有意如此,在得到众军官同意以后,双方便择日会面。订完盟约以后,项羽留章邯与其部下秦兵在军中,巨鹿之战就此结束。不过在全军到了新安以后,秦军由于私下议论,被项羽知道后,未防他们心中不服,于是将降兵全数诛杀。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一场胜利,击毁了秦军主力从此一蹶不振,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秦朝覆灭的基础。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出自战役巨鹿之战,该战争发生于秦朝末年,秦国大将章邯在大败楚怀王项梁之后,便不再把楚国放在眼里,于是联同王离二十万兵力将赵国围困于巨鹿,并由此引发了巨鹿之战。那么能大败赵军使其受困不得动弹的章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章邯,秦朝末年著名将领,为上将。在秦二世皇帝在位时任秦朝少府,是支撑秦朝军力的支柱力量,也是秦朝的最后一位杰出将领。公元前209年,章邯奉命带领一些囚犯与奴家子弟来对抗陈胜的农民军,结果逢战必胜,正是他极其出色的军事能力使得秦朝能在晚期得到喘息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王朝的覆灭。
此后,章邯又陆续率军不断攻击田臧等起义军,在屡屡将其击退后,便于河南荥阳直击陈胜,逼得他无奈之下只好逃走。后来章邯又率军不断抗击各路起义军,更是在定陶与当时的起义军首领楚怀王交战,得到了秦国全部兵力
援助后,拼死搏斗,最终大败楚军,使项梁战死,便不再把楚地放在眼里。
此时,秦军势力极大,遍布黄河以南关外各处。王离带领二十万边防军进攻黄河以北的赵国,此时秦国内部争权大乱,于是章邯以灭诸侯为己任,北上与王离相汇合,进攻赵国。起初王离攻赵未破,章邯寻机击败赵军,将其围困于巨鹿,后来在巨鹿之战中败于项羽,于是投靠楚国,后来在兵败刘邦后,拔剑自刎。
破釜沉舟从其字面本意上来看,是指将船只凿穿沉入河底,将煮饭的锅打碎,将所有存活下来的必需品全部毁灭,不留退路,如今也表示放弃所有,不顾一切地朝着自己的目的去努力干到底。
在破釜沉舟的这个历史典故中,项羽面对强大的敌人秦军,没有后退也毫不畏惧,只一心要将其诛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于是项羽带领与秦军兵力极为悬殊的楚军,度过漳河后,令所有士兵将船只凿破沉入河里,相当于隔绝了后路,只能前进;令大家把锅碗砸碎,每人只带三天干粮,表示必须一举得胜,否则没有战死也会饿死;此外项羽还将营帐、屋舍全部烧毁,更加表明了如果不得胜连居住的地方也没有了。项羽的一系列举动大大鼓舞了军心,所有士兵都明白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不想死,唯一的出路就是战胜敌人,于是全力以赴,勇猛杀敌,逆转局面,由初战少利转变成激战九回合以后,最终打得秦军落花流水。
破釜沉舟作为著名的历史典故如今已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激励后人,在生活学习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要懂得做抉择,能够放弃一些身上所肩负的累赘,明确自己的方向勇往直前,不要左顾右盼也不要举棋不定,顾虑越多越难保持心无旁骛地前进与争取。且认定一个目标以后,要有决心与勇毅,相信自己定能成功,不要畏畏缩缩,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破釜沉舟作为中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著名军事典故,能够在后人生活中如此老生常谈的原因是什么,故事中包含了怎样的道理,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能带来什么样的意义呢?
首先,在破釜沉舟中,我们看到了项羽的决心与坚毅的信念,他将所有生还的希望都打破,所有生存的必需品都毁灭,革除了除了打胜仗以外,所有活下去的可能,正也因此激励了士兵,全军抱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决一死战,胜利是唯一的希望。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认定目标,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不留后路地去进取,希望就在前方。
此外,项羽手中的楚军,与秦军对比来说,是实力极其悬殊的,而且在楚军之前,前来试探秦军兵力的诸侯军全军覆灭,无一生还,因此项羽领军来战,无异于前来送死。但是项羽却不因为敌强我弱而气馁或者畏惧,他反而尽全力鼓舞士兵,切断一切退路迫使全军前行,士气被鼓动以后,全体威猛无比,以一敌十,最终反败为胜,以弱敌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力量无限,当自己无路可走只能竭尽全力的时候,坚持到底,会挖掘出很多自己身体上不为人知的潜能,所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许也并非没有达成的可能。
项羽起初领兵抗秦时,众诸侯保持作壁上观的态度,全部置身事外,完全不看好项羽。结果当楚军勇猛无比,逐渐压倒秦军以后,各诸侯军也纷纷加入到抗秦中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全力以赴某件事情时,自己的力量会感染到别人,从而吸取到能多的帮助与扶持,就会离成功更进一步。
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 扁鹊三次劝医蔡桓公:一场跨越千年的健康警示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以精湛医术闻名诸侯,却因三次劝医蔡桓公未果,最终酿成“病入膏肓”的悲剧。这场医患博弈不仅被《韩非子·喻老》记载为经典寓言,更成为中医“治未病”...
韩非子 2025-09-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