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现实中,孟达的生平下场又如何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的徐晃是一员虎将,他刚一出场就和曹操手下的猛将许褚打了个平手。再后来,他和张辽一起成为关羽的朋友。在关羽的提携下,徐晃的军事能力得以迅速增长。在解樊城之围的时候,徐晃奉曹操之命,出战关羽。经过奋战,徐晃击退了关羽,解了樊城之围,得到了曹操的嘉奖。
而在《三国演义》中,徐晃是死在了孟达的手中。当时司马懿得到孟达谋反的消息,就当机立断,倍道兼程地赶往上庸平叛。徐晃作为司马懿的先锋,第一个冲到上庸城下。不料,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部,虽然被部下送回营中抢救,但在晚上就因为伤势过重去世了。
不过,在历史上,徐晃并不是死在孟达的手中,而是病死的,估计罗贯中这样写,是为了报复徐晃击退关羽的仇怨。当年徐晃得到关羽的提携,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进。在樊城解围的时候,关羽并没有和徐晃交手的准备。他以为和徐晃寒暄几句,徐晃就能够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战而退。
谁知道徐晃该寒暄寒暄,该叙旧叙旧,该感谢当年关羽的恩情感谢。可是话音没有落地,就高喊获关羽首级者赏千金。而且徐晃和用关羽指点的武艺和关羽交手,击退了关羽。从这些事情来看,罗贯中对关羽抱有同情,才写出了徐晃死于非命的情节。
那么,在历史上,这个据守上庸背叛曹魏的孟达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最后落得个什么样的下场呢?
在历史上,这个孟达不是个一般人,他在历史上以反复无常,轻于去就而闻名。他先叛刘璋,后叛刘备,最后又叛曹睿。可以说,他的反复无常在三国时期无人能比的。孟达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是汉朝的凉州刺史。在建安初年,孟达和他的好友一起入蜀为刘璋效力。他们和张松结为好友,对于暗弱的刘璋十分不满,想要寻求明主。于是,张松在出使曹操的时候,暗自绘制了西川的地图,想要献西川于曹操。
可是,曹操和张松三观不合,加上当时曹操已经功成名就,对张松不以为意。张松一看情势不对,只得怏怏而归。在归途中,张松受到了刘备的款待,被刘备的态度感召下,张松向刘备献图,并建议刘备夺取西川。
在张松回到西川后,他的主张受到了就不得志的法正和孟达的赞同。于是,在张松的运作下,法正和孟达各率两千人马来荆州迎接刘备入川。刘备将四千人马全部交给孟达,自己率领法正入川。而孟达先是留守江陵,帮助关羽守卫荆州。后是成为宜都太守,并被刘备派去攻打房陵和上庸。孟达都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显示了自己的能力。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没有得到刘备的信任。在一开始,刘备在孟达和法正两人中就选择了法正,法正成为了刘备的谋主,为刘备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孟达则被闲置在荆州,到最后也只是打下了房陵、上庸,这点成绩远远比不上法正。而且,在攻打上庸的时候,刘备还派来刘封来一起攻打,表面上是帮助孟达,实际上是辖制他。这一切都表现出刘备对孟达的不信任。
事实证明,阅人甚深得刘备对孟达没有看走眼。孟达在刘封的手下,没有少给刘封穿使绊子。当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由于兵力不足,要调刘封和孟达的兵力增援襄樊前线。以孟达的见识,肯定知道夺下襄樊对蜀汉的重大意义。可以说,为了夺下襄樊,牺牲上庸都是值得的。可是,孟达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建议刘封,以上庸山城刚刚占领,不可动摇的理由,拒绝了关羽的请求,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襄樊的战局。
而刘封和孟达的关系也处得不好。如果从一般的情况来分析,主要的责任应该是双方各半,要是加上刘封年轻,头脑简单,而孟达精于世故,老奸巨猾的因素,孟达的责任应该占多一半。说穿了其实就是孟达看不起刘封,不愿意甘居其下的缘故罢了。
可是,关羽败亡后,孟达一看大事不妙,赶快就变换门庭,临走还给刘刘备留下一封信。在信里,孟达把自己打扮得如同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一样,将责任全推给了刘封。在后来,刘封死的时候,刘备指责他的原因就是不援助关羽和欺凌孟达,可以说,刘封就是间接死在了孟达的手中。
孟达到了曹魏,得到了曹丕的赏识。他被封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成为由房陵、上庸和西城三郡合成的新城郡太守。从此,孟达成为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重臣。
可是,世上的事总是有利有弊。孟达虽然得到了曹丕的重用,他也遭到了曹丕手下人的嫉妒。当时的刘晔和司马懿就直接在曹丕面前说孟达这人不可靠。不过当时孟达有曹丕信任,朝中还有桓阶、夏侯尚这样的朋友,孟达还暂时相安无事。
可是,当曹丕去世,曹睿继位,而孟达在朝中的朋友也相继去世。孟达孤立于边疆,感到前途不妙。于是,孟达又私下里和诸葛亮和东吴联系,想要凭借自己处于三国中间的形势以自保。谁知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诸葛亮先开始对孟达的争取是十分努力的。他和李严都轮番写信拉拢孟达。当时诸葛亮的手下对诸葛亮发脾气,说孟达这种人,要他何用。但是,诸葛亮为了北伐的事业,不为所动。
但是,孟达并非是真心要投奔蜀汉,他只是以此作为退路。诸葛亮为了第一次北伐成功,也不能无休止的等待下去。于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夕,对孟达使出了反间计,逼孟达起兵。在《晋书宣帝纪》中对这件事是这样记载的:
蜀相诸葛亮恶其反复,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
就这样,诸葛亮以自己北伐的时间为准,向孟达的仇人泄露了孟达的机密,来逼孟达起兵。但是,这一次孟达遇到的对手是司马懿。孟达计算司马懿在得到消息后,向朝廷报告,再得到指示,来回的时间要有一个月。这也和诸葛亮的计算差不多。可司马懿当机立断,不报告朝廷,直接发兵昼夜兼程攻打孟达,在孟达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八天赶到上庸,十六天就占领了上庸,斩了孟达。
由于孟达首鼠两端,使得诸葛亮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不过,由于孟达的牺牲,使得司马懿的这一支主力被牵制在上庸,没有能够对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产生影响。这也是孟达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做出的贡献了。
结语:
孟达本人是有才能的人,在他投奔曹魏的时候,被曹魏的人称作为有乐毅之量的人。可是,由于他的人品问题,断送了他自己的前程。刘晔说他有苟得之心,恃才好术,而司马懿说他言行轻巧,都是一针见血的正确评价。
正是这些品德上的缺陷,使得孟达虽然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得到权位,可是,在得到权力地位的同时,也埋下了他身败名裂的祸根。因此,从孟达的下场告诉我们,做人还是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建安九年(204年)邺城攻防战中,曹军将领徐晃生擒袁绍旧部审配。当辛毗持马鞭怒抽审配时,这位宁死不降的袁氏忠臣突然高呼:“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此言如利刃...
徐晃 袁绍 2025-08-27 许褚为何未入“五子良将”?——从职责定位与历史评价看曹魏武将体系中的角色分化三国时期,曹魏麾下“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以独立领军、战功卓著著称,而同为猛将的许褚却未列...
张郃 徐晃 2025-05-27 田豫缘何未列五子良将?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曹魏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各自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然而,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
张郃 徐晃 2025-03-10 关羽为何不敌徐晃:战场形势与个人状态的双重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关羽与徐晃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将领,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才能和卓越的战功,在战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却未能战胜徐晃,...
关羽 徐晃 2025-03-05 关羽与徐晃:战场上的恩怨情仇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关羽与徐晃之间的纠葛无疑是一段引人入胜的篇章。据史书记载,关羽曾指教过徐晃武艺,然而在战场上,两人却成为了生死相搏的对手。徐晃对关羽赶尽...
关羽 徐晃 2025-01-16 徐晃与关羽的巅峰对决:关平出手,胜负难料在三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关羽和徐晃作为蜀汉和曹魏的重要将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卓越才能令人敬佩。其中,徐晃与关羽之间的一场大战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战役。本...
关羽 徐晃 2025-01-06 揭秘历史真相:徐晃之死的背后故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勇善战的将领为国捐躯,其中东汉末年的名将徐晃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却众说纷纭。 一、徐晃的生平与...
徐晃 2024-10-21 三国曹魏五子良将的最终命运——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英雄与传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曹魏阵营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将领,他们被誉为“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
张郃 徐晃 2024-10-10 三国二十四名将之探析——徐晃的排名与地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将领,他们或勇猛善战、或智勇双全、或忠诚耿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人物。其中,...
徐晃 2024-10-10 土山之战:关羽与曹魏将领的较量在三国历史上,土山之战是一场备受关注的战役。这场战役中,蜀汉名将关羽与曹魏的徐晃、许褚等将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然而,关于这场战役的胜负,历来众说纷纭。有...
关羽 徐晃 2024-05-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