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虽然说起那场折腾了“康熙王朝”八年的“三藩之乱”,野史里大书特书康熙帝“镇定平叛”的英姿,捎带歌颂一下其“雄才大略”。但对于清王朝的国祚来说,这却是一场险过剃头的叛乱。
作为清王朝的“开国功臣”,坐拥西南大地的大清“平西王”吴三桂,造反前就是西南的土皇帝,以他为首的“三藩”,不但垄断了西南地区的金银铜矿盐井生产,把西南各省压榨得“富室空虚,中产沦亡,穷民无所为赖”。更每年消耗清王朝大量饷银,以至于“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吴三桂,这位大清开国的“功臣”“柱石”,到了康熙年间时,却已是清王朝头疼的毒瘤。正如康熙帝的那句怒斥:吴三桂“乃唐藩镇之流”。
对这样的“毒瘤”,康熙皇帝想“撤藩”,其实并不意外。但当时年轻的康熙皇帝,却犯下了大错误:把这事儿想得太简单。在康熙看来,吴三桂“乃唐藩镇”,似乎是说撤说削都很轻松。但哪怕比起唐代藩镇,此时吴三桂都可算是“加强版”。多年来“三藩”不只聚敛了丰厚财富,更养着精锐军队。吴三桂麾下的常备部队,就有七万人之多,且“平西甲兵,素称精锐”。加上“平南”“靖南”二藩,军事实力十分雄厚。
当时吴三桂的军队有多凶悍?举个简单例子就知道:晚清太平天国战争时,“流动作战”到岳州的太平军,意外从当地挖出一批军火,全是当年“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军队囤积的。别看是堆“古董级”的装备,打起来却照样犀利无比。手握这批“老古董”的太平军也迅速咸鱼翻身,把围堵来的八旗军杀了个落花流水,一口气拿下武昌重镇。这场太平天国早期的关键大战,竟都有吴三桂当年的“神助攻”。
所以综合说来,“三藩之乱”爆发前,确切说康熙决定“撤藩”前,这让清王朝苦不堪言的“三藩”,就是三只“装怂”的猛兽,吴三桂更是其中的“巨兽”。可康熙十二年(1673)时,二十岁的康熙帝看这群人,竟就像看三只公益无害的小动物。对这朝臣头疼的“撤藩”问题,他干脆简单粗暴,借着吴三桂们假装请求撤藩的由头,来了个顺水推舟——你说撤,那就都撤了呗。
至于造反?战乱?当时的康熙皇帝,脑子里没有半点预案,就干等着这群骄兵悍将们自己放下屠刀,乖乖回辽东养老。那吴三桂这边呢?别看多年“装怂”,吴三桂的布局却十分精细。比如当时的云南巡抚朱国治,每次参劾吴三桂的奏疏,都能被吴三桂在北京的眼线抄录到。那边康熙还没收到,吴三桂这边就把“抄录版”洋洋得意念给朱国治听。彻底撕破脸前,吴三桂在北京的心腹,还把其孙子吴世璠给接回了云南……
一边是浑然不觉做大梦,一边是多年准备精细且兵强马壮,所以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撕破脸造反,“三藩之乱”骤然爆发时,清王朝立刻灰头土脸:不到半年时间,吴三桂的叛军竟横扫南方各地。清朝贵州提督李本琛一枪不放,干脆跪在贵阳城门外迎接吴三桂大军。吴三桂的爱将马宝只用三个月时间,就一口气拿下长沙、岳州、衡州等要地,打得清军“五千里无只骑拦截”,几乎是稀里哗啦。
比这更叫当时清王朝叫苦的,是整个南方的沸反盈天。有吴三桂这么一“带头”,南方甚至西北好些省都跟风:福建、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陕西先后脱离清朝统治,甘肃大部分地区也落到吴三桂手里。等于是转眼之间,清王朝就丢了半壁江山。
尤其要命的是,当时吴三桂的主力部队,已经北进到湖北松滋一带,正好与清王朝的荆州大营隔江对峙,等于是已经饮马长江。当时吴三桂仅集中在湖南一线的兵马,就多达二十多万,多是能征善战的老兵。倘若当时吴三桂再多一些胆气,要么顺江东下拿下南京,要么挥军北上,要么进兵关中平原。这场“三藩之乱”,恐怕又要乱得一锅浆糊。
但最奇特的事情,也正在于此,明明面对挥师北伐的大好机会,手握一大把好牌的吴三桂,却突然下出一招“怪棋”:禁止部队过江。之后的几年里,吴三桂把他的二十多万大军囤积在湖南一线,以岳州为中心精心构筑起完备防线,囤积大量军火武器,就和对面的清军干耗。哪怕清军主力陷于西北东南两个战场,湖南战场上兵力严重不足,甚至“马匹倒毙大半”,兵士“死亡十之二三”。吴三桂这边依然沉得住气,就是巍然不动。
他这一“沉得住气”,其实就是“三藩之乱”的又一转折点。至此之后,清王朝一面与吴三桂在湖南对峙,一面平定东南西南的叛乱势力。吴三桂的精锐兵马“不得出湖南一步”。等着清王朝平定了福建陕甘广西等地,吴三桂的嫡系精锐,也就陷入了清军的大包围里。急火攻心的吴三桂,在康熙十七年病故于衡州,他以岳州为中心的防线,接着也陆续崩塌,被清军一块块啃下来,然后康熙十九年三路进入云南,胜负已无悬念。
可以说,吴三桂在“三藩之乱”里最接近胜利的机会,就是在他“饮马长江”的时候亲手断送的。好些后人说起这事儿,也连连感叹吴三桂出昏招。那么,久经沙场的吴三桂,为何会有这奇特操作呢?
首先一个原因,应该就是吴三桂个人的“格局”问题,别看他造反后自称“周王”,在衡州临终前还过了把“称帝”的瘾。但在扯旗造反时,吴三桂的“追求”真没这么大。哪怕打到长江边上,他依然想着“事纵不成,可划长江而国”,也就是割据自立为帝。
而且这事儿,还不只是吴三桂个人的“追求”,还真是当时清朝朝堂上,诸多高官们的“谈判底线”。三藩之乱初起时,由于清王朝一溃千里,大清诸多高官们,或主张“议和”,或提议“裂土分封”,干脆就把地方赐给吴三桂得了。“撤藩”时犯了大错的康熙呢?这时却有担当,坚持“岂容裂土罢兵”。如果他当时没这么坚决,那么这“康熙王朝”,恐怕就真成了南北朝了。
但虽然康熙很坚决,吴三桂却没死心,打到长江边上,他就开始稳固防守,就是想着保住既得利益,一旦谈判就有本钱。然后几年干耗下来,本钱活活耗光。
而之所以宁可耗光本钱,也不往前打,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吴三桂知道自己几两肉。
三藩之乱初期,吴三桂高歌猛进,但是清王朝的精锐部队,却并未伤筋动骨。特别是“北进”这事儿,看上去“打过长江”很容易,但事实是,“三藩之乱”爆发后,清王朝就在太原和兖州两地囤积了重兵。一旦吴三桂真过了江,等于就撞进了清军的“口袋”里,胜算要比“防御岳州”低得多。
而且,别说是北上,就算巩固南方半壁江山,对吴三桂都并非易事。所谓“三藩之乱”,其实是分成了三个战场,除了吴三桂与清军在湖南干耗外,陕甘与闽浙也打得激烈。吴三桂想要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拿下江西,这样才能打通他与福建耿精忠的联系。可清王朝也看到了这一点,江西一直部署重兵,吴三桂几次夺取江西的计划都没得实现,所以他与耿精忠等“盟友”,其实是被分割成了几块。
这样各自为战的状况,几乎是一盘散沙,只能个人顾个人。所以,吴三桂并非不明白,放弃过江会导致的后果,可是在当时的战略局势下,于他个人而言,稳守湖南就是最保险选择。
虽然这个选择对于他,就是“早死”“晚死”的区别。
根子上说,在那个时机选择造反,吴三桂一来不得民心,二来其经济基础与战争支撑力,都无力和清王朝对抗。唯一胜利的机会,就是寄希望清王朝再出昏招。可是在“撤藩”问题上犯错的康熙帝,随后在战略应对等方面,都没有再给吴三桂机会。
抛开历史恩怨说,复盘整个“三藩之乱”,依然在“战略格局”“布局成败”等方面,有着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康熙朝的权力场中,索额图与佟国维犹如两座并峙的高峰,各自承载着家族荣耀与政治野心。若论“背景之硬”,二人皆出身满洲勋贵,家族血脉与皇室交织,但细究其根系与枝干...
康熙的儿子们 索额图 2025-06-30 查慎行:清初诗坛的孤光与历史褶皱中的文人标本在清初诗坛的星空下,查慎行如一颗孤星闪烁。这位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诗人,以万首诗篇镌刻时代印记,却在文字狱的阴影中活成惊弓之鸟。他的生平恰似一部微缩的清代...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27 吴应熊身世考:陈圆圆养子身份背后的政治联姻密码在明末清初的风云变局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的嫡长子,其身世却因与陈圆圆的特殊关联蒙上神秘面纱。通过《清史稿》《吴三桂纪略》等史料的相互印证,一个跨越满汉、交...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6-27 温僖贵妃丧葬之谜:清代后宫等级制度与政治博弈的缩影温僖贵妃(1671-1694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康熙朝初期重要的后宫妃嫔。其父为清初开国名臣额亦都之孙遏必隆,姐姐为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作为康...
康熙的儿子们 孝昭仁皇后 2025-06-26 平定准噶尔:一场持续七十年的血色征服与人口灭绝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平定准噶尔之战堪称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边疆战争之一。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的炮火轰鸣,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伊...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24 遗诏迷局:史学家为何质疑雍正继位合法性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四阿哥胤禛即位,次年改元雍正。然而,这场权力交接始终笼罩在疑云之中。从遗诏真伪到继位细节,从政治博...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6-23 胤祹:康熙皇子中的“逍遥王”,以淡泊书写皇室异数在康熙帝三十五子中,皇十二子胤祹以“与世无争”的姿态独树一帜。他历经康雍乾三朝,见证“九子夺嫡”的惨烈,却始终置身权力漩涡之外,以79岁高龄善终,成为清代皇子中...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23 吴六一怎么变成图海了?——从虚构角色到历史人物的认知错位在清代历史叙事与影视创作的交织中,常出现一种特殊现象:虚构人物与真实历史人物被混淆,甚至在公众记忆中逐渐重叠。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虚构角色“吴六一”,便因姓名...
康熙的儿子们 图海 2025-06-18 孝庄临终遗旨:一场以爱为名的政治算计在《康熙王朝》的权谋叙事中,孝庄太后临终前对容妃的嘱托,成为改变容妃命运的转折点。这道看似“护佑太子”的懿旨,实则是孝庄在权力天平上的一次精密布局。当容妃因执行...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16 陈廷敬与明珠:康熙朝两位重臣的官职对比与历史定位在康熙朝的政治舞台上,陈廷敬与明珠作为汉臣与满臣的代表,均官至宰辅之位。若以传统官职品级为衡量标尺,二人最高职位同属正一品大学士序列,表面看似平分秋色。但深入剖...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