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起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很多人的回答肯定都会有忠义、敦厚这一类的形容词,而这样的刘备的形象,其实更多的是来源于《三国演义》,除了原著之外,还有各种翻拍的影视剧中,刘备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种人物形象。但其实,如果说真实历史上的刘备与这样的刘备完全相反,不仅是一个相当狡诈的人,而且还很暴躁,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吧?那么究竟历史记载当中的刘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曹操曾经调侃刘备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没错,刘备幼年丧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母亲讨生活,主要的营生就是织席贩履,这导致刘备学会一手编织的本领。至于刘备汉室宗亲这一点,这没什么可怀疑的,刘备确实是汉室宗亲,只不过血缘关系比较远点而已。
《魏略》——备性好结毦,时適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刘备虽然幼年丧父,但还有几个值得信赖的族亲,在他们的帮助下,刘备出门拜师求学去了,而他的老师正是汉末三杰之一的卢植,期间刘备还与同郡的公孙瓒成了朋友。刘备对于读书不是很感兴趣,倒是很喜欢养养马、溜溜狗,并且还好聚集同党,这很符合一个枭雄的童年。
公元184年,因为汉室朝廷衰落,黄巾军起义爆发了。因为人缘比较好,刘备拉拢了一批天使投资人,招兵买马后,参与到了邹靖讨伐黄巾军的队伍中。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平原的刘子平引兵去讨伐张纯,因年轻的刘备声名远扬,便把刘备带进了队伍。刀剑无眼,不少士兵战死疆场,而刘备靠着装死躲过了一劫。
《典略》——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装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
刘备的首次征战就这样告终了,事后刘备因战功成为安喜县县尉,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讨伐黄巾军成了很多人入仕的首选捷径,因此地方官吏一下就爆增了起来,朝廷准备来个卸磨杀驴,派出督邮精选淘汰这些因军功入仕的人。刘备比较倒霉,他成了被淘汰的人,愤怒之余,刘备直接绑了督邮,并对其一顿鞭打,见事已至此,刘备便带着同党关羽和张飞逃离了安喜县。
在折腾了几年之后,刘备想起了他的老朋友公孙瓒,便前往投奔。这期间刘备所干的事并没有太多记载,但从公孙瓒的传记里来看,刘备很有可能也参与进公孙瓒的一系列行动中。而刘备当上平原相也是在他投奔公孙瓒之后。
后来刘备遇到了一个好机会,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围困,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刘备,于是遣太史慈向刘备求救,本来清闲的刘备从此刻开始卷进了诸侯纷争中。刘备在得知孔融有难时,先是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孔太守竟然知道自己,激动之后,刘备领兵解决了黄巾军的余部。到了公元194年,曹操进攻徐州,刘备和田楷前往救援,至此刘备的势力进到了徐州。
《三国志》——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
事后,曹操因为吕布偷袭兖州而被迫撤退,而陶谦此时已经病重,在权衡之后,陶谦准备将徐州让给刘备。关于这件事的内情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也无非是两点,陶谦看透了这个乱世,不想人后人再掺和进来,另外一点就是刘备联合和糜竺等人,从病重的陶谦手中夺了徐州。不管因为什么,刘备这时已经成为了汉末枭雄之一。
突如其来的幸福有点让刘备不知所措,为了彰显气度,刘备收留了吕布。结果可想而知,刘备丢了徐州,为了生存刘备开始和曹操勾搭在了一起。起初车骑将军董承想拉拢刘备对付曹操,但被刘备拒绝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发现了曹操对自己的杀心,这才加入了董承的队伍。衣带诏确实出现在了记载中,但是真是假就不得知了。
《三国志》——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之后,刘备借着征讨袁术的机会,成功脱离了曹操,并且重新回到了徐州。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开战在即,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曹操先搞定了刘备,关羽就是在这个时候归了曹操。兵败的刘备被迫逃往袁绍处,待手下归拢的差不多后,刘备以联合刘表为理由,从袁绍身边脱离,并一路转移到了汝南。但不久后刘备又遭到了曹操的打击,只能继续南下,投了刘表。
到了荆州后,刘备趁着曹操忙于北方战事,没少袭击曹操的南部战线,但演义中,这些事迹都被算在了诸葛亮和徐庶的身上,导致很多人认为,刘备并没有什么领兵打仗的能力。但好景不长,曹操平定北方后,开始着手南下,为此刘备又进行了一次战略转移。
借助着江东孙氏的力量,刘备成功的渡过了这一次危机,并且在曹操大军撤走后成功的混进了荆州,虽然荆州得的并不光彩,但成大事者怎么能在乎这些小瑕疵呢?秉着这种理念,刘备又混进了西川,在被刘璋提防后,刘备恼羞成怒,率先动手,强行争夺西川。
《三国志》——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
结语
汉中一战,刘备几乎倾尽了西川的全部兵力才战胜了曹操,虽然汉中已经是一个空壳,但这场战斗对刘备来说意义重大,他终于洗涮了之前被曹操追地到处跑的耻辱。可刘备这时又犯了得意忘形的错误,因此还搭进去了关羽、张飞。
又没过多久,刘备称帝了,而他称帝的第一件事就是亲征东吴,这在帝王的身上是很少见的。而之后刘备又干了一件更少见的事,可以说在他之前基本没有发生过的事。在刘备被陆逊击败之后,他并没有逃回成都,而是将残兵引到了永安(白帝城),并再此阻击东吴的趁势入侵,期间还向东吴挑衅,直到第二年病逝,刘备也没有回过成都。一提到“天子守国门”,人们普遍会往明朝去想,而忽略了刘备的存在。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略博弈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都督先后执掌东吴军政大权,他们或以火攻破曹,或...
周瑜 吕蒙 2025-09-30 污点与功绩交织:马超是否配得上五虎上将之名的历史审视在蜀汉政权“五虎上将”的荣耀殿堂中,马超始终是争议最大的存在。这位曾割据凉州、威震关中的枭雄,既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标签被史书诟病,又因“文韬武略过人”的才...
马超 2025-09-30 陈泰:名门之后的三国名将与忠臣悲歌陈泰(200年—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出身于汉末名门颍川陈氏。其家族世代显赫,祖父陈寔以德行著称,父亲陈群是曹魏司空、九品中正制的创...
陈群 2025-09-30 乱世枭雄的制胜密码:曹操成功的多维战略解析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三国名将高览:实力与结局的双重解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中,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以勇武闻名,其中高览作为与颜良、文丑、张郃齐名的猛将,其生平与结局始终笼罩着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迷雾。通过正史记...
文丑 张郃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三国武力巅峰对决:赵云与许褚的实力深度解析三国时期,赵云与许褚作为蜀汉与曹魏的标志性武将,其武力值与军事能力常被后世热议。若以正史记载与演义情节为基准,从个人战力、军事指挥、战略眼光三个维度综合对比,赵...
赵云 2025-09-30 鲁肃接任周瑜: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选择公元210年,赤壁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却在巴丘病逝,年仅36岁。这位以火攻破曹、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军事奇才,临终前却将兵符交予一位“资历尚浅”...
周瑜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