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马超这个人物,我们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将之一,帮助刘备建立蜀国的功臣。很多影视作品还有游戏中都能见到马超的身影,而人们对他的印象往往是“战神”一般的人物,实力非常强大。不过仔细想想,多数人对于马超的认识好像都只停留在马超武艺如何这个层面上,对他的为人并不是很了解。当然,真实的马超可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完人”,甚至他做过一些我们很难理解的事情。
与《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完全不同,马超并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起兵反曹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的盲目出兵,才连累得父亲马腾、弟弟马休、马铁等宗族二百余人被斩。
汉末,西凉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大小十几路军阀,互不统属,时而联合时而开战。对于朝廷的态度,也是时而帮一把,时而对着干。
其中,马腾、韩遂是其中势力最强的两股人马。先是称兄道弟,合着一起干,之后两人反目,韩遂便杀了马腾的妻子,打得不可开交。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马腾入朝为官,封卫尉。马超的弟弟马休、马铁也被封为奉车都尉、骑都尉。跟着马腾一起入朝的,还有宗室三族。
作为西凉首屈一指的军阀,马腾为何要这么做,难道是担心打不过韩遂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摆明了是一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路。
马腾走后,马超接任“掌门人”。这时,他可不能任性胡为,因为宗室三族的性命可都捏在朝廷手中。
曹操雄才大略之主,虽刚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大败,但转眼就盯上了西凉乱局,于是放话出去:“我要出兵征讨张鲁,需要借道各位大佬们的地盘。”
借道的说法可真可假,但逼反西凉诸人的用意绝对是真的。
果不其然,一听说曹操要借道自己的地盘,西凉各部迅速拧成了一股绳,集结了羌、氐、汉混杂的十万大军,准备与曹操开战。这其中,就有马超、韩遂。
“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这,便是马超与韩遂说的。韩遂当初杀了马腾妻子,不管杀的是不是马超生母,韩遂始终都是马超的仇人。马超此举,虽是拉拢韩遂抗曹,却实为不孝之至。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七月,曹操亲自西征,两军开打,于潼关、渭南大战。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正月,马超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城。三月,马超斩杀突围求救的凉州别驾阎温,惹冀城民怨。五月,身处邺城的马超宗室三族被斩。八月,韦康开城投降,被马超处死。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九月,韦康旧部以“调虎离山计”赚马超出城,然后重夺冀城并杀死马超妻儿。
进退失据,马超只能投奔汉中张鲁。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马超这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宗室三族、妻儿的被害,他都有着脱不干的关系。
马超投张鲁,很受欣赏,张鲁甚至还想将女儿嫁予马超。可惜此时的马超风评已坏,张鲁在部下的劝阻下,叫停了这门亲事。
初尝寄人篱下滋味的马超,也终于见识了别样的世间险恶。张鲁的部下因为惧才,都想着加害马超。反攻西凉无望,又见张鲁不是成事之人,恰逢刘备入川,马超生出了弃张鲁而投刘备的念头。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马超投刘备,走得极其坚决。其妾室董氏、庶子马秋均被留在了汉中。张鲁投降曹操后,董氏被赐予阎圃,马秋被杀。
乱世之中,家人难以保全,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由于马超有过之前的不良表现,此处再看,却也难以分辨他到底是“保不住”,还是原本就“不想保”。
不管如何说,这“抛妻弃子”的嫌疑,他注定是要背上的。
而马超的“西凉梦”,究竟是什么?
我们上边说过,西凉的情况比较特殊。军阀割据,互不统属,最为重要的是这里更像是一个熔炉。熔炉中,混居着羌、氐、汉等多族。
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
马腾的父亲因为丢官以致家贫,娶羌女为妻。可以说,马超是个混血儿。
在那个时代,羌人没有什么君臣概念,强者为酋豪,弱者为附属,尤其崇尚武力。生长在不一样的环境,多多少少会受到不同文化影响。如果我们以“忠孝仁义”为标杆去解读马超、韩遂,是有失偏颇的。
这样的文化,也使得西凉各部之间时打时合,与朝廷之间也是一样的态度,我可以保你,也可以反你。对于羌、氐来说,没有什么“正统”,只要你够强,胡也好,汉也罢,我都可以跟着你干。
正如数十年后的秃发树机能攻陷凉州、威震天下一样,西凉只认强者。
而这样的态度,恰恰是东汉朝廷、曹操所忧惧的。在皇帝、权臣的眼中,这样的民风要不得,这是乱臣贼子无疑。如此不稳定的变数,必须要根除。
这是两种意识形态上的碰撞,势必会撞出火花。你要打,我们必须要自保。这也是为何曹操一说借道,西凉瞬间拧成一股绳的缘故。
马超,曾有望成为那个一统西凉的强者。他的“西凉梦”,或许正是如此。
他身上流淌着的血液,有汉,亦有羌。当他与羌、氐之人并骑之时,凛冽的风沙扑面而过,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我们无法感受。或许,他在想着做个西凉的土皇帝,或许,他在想着称雄天下。
然而马超终究还是西凉梦碎,输的彻彻底底,一无所有。
在人生最后的十年里,他葬送了亲情,孤独地寄人篱下,而他在羌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成了他最大的政治资本,助他沦为了蜀汉最大的一只政治宠物。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大年初一,妾室董氏的弟弟董种向马超恭贺新年。
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
新年之际,想起被牵连致死的宗室三族,又怎能不令马超悔恨万分?
梦得太深,梦醒之后便得承受梦境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感。可惜人世这一遭,能走错路,能走死路,就是不能走回头路。
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
马超已经不想再折腾了,他的余生,注定不能再活得像常人一般。
临终之时,除了关心堂弟马岱这些家人外,他已别无奢求。只是不知道,在他弥留之际,他会不会望着邺城方向,流下两行清泪。
有人说,马超不值得同情,但值得我们思考,这句话我很赞同。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略博弈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都督先后执掌东吴军政大权,他们或以火攻破曹,或...
周瑜 吕蒙 2025-09-30 污点与功绩交织:马超是否配得上五虎上将之名的历史审视在蜀汉政权“五虎上将”的荣耀殿堂中,马超始终是争议最大的存在。这位曾割据凉州、威震关中的枭雄,既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标签被史书诟病,又因“文韬武略过人”的才...
马超 2025-09-30 陈泰:名门之后的三国名将与忠臣悲歌陈泰(200年—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出身于汉末名门颍川陈氏。其家族世代显赫,祖父陈寔以德行著称,父亲陈群是曹魏司空、九品中正制的创...
陈群 2025-09-30 乱世枭雄的制胜密码:曹操成功的多维战略解析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三国名将高览:实力与结局的双重解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中,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以勇武闻名,其中高览作为与颜良、文丑、张郃齐名的猛将,其生平与结局始终笼罩着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迷雾。通过正史记...
文丑 张郃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三国武力巅峰对决:赵云与许褚的实力深度解析三国时期,赵云与许褚作为蜀汉与曹魏的标志性武将,其武力值与军事能力常被后世热议。若以正史记载与演义情节为基准,从个人战力、军事指挥、战略眼光三个维度综合对比,赵...
赵云 2025-09-30 鲁肃接任周瑜: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选择公元210年,赤壁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却在巴丘病逝,年仅36岁。这位以火攻破曹、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军事奇才,临终前却将兵符交予一位“资历尚浅”...
周瑜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