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唐代诗人高骈的诗:笔底风华映晚唐

唐代诗人高骈的诗:笔底风华映晚唐

时间:2025-05-06 11:32:17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在唐朝文学的璀璨星空中,高骈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他不仅是晚唐时期一位声名显赫的名将,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诗作宛如一幅幅细腻的画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然之美:细腻笔触绘山河

高骈的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堪称一绝,他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大自然的灵动与美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山亭夏日》便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诗的开篇“绿树阴浓夏日长”,便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绿树成荫,夏日时光也仿佛变得漫长而惬意。“楼台倒影入池塘”一句,将楼台与池塘的倒影巧妙融合,画面感十足,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而“水晶帘动微风起”,一个“动”字,让原本静态的画面瞬间鲜活起来,微风轻拂,水晶帘轻轻摆动,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丝丝凉意。尾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则从视觉转向嗅觉,蔷薇花的芬芳弥漫整个庭院,令人陶醉。整首诗动静结合,色彩、光影、声音和气味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和谐的感官世界,展现出夏日的宁静、清幽与美好。

在《对雪》中,高骈又展现了冬日雪景的独特韵味。“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诗中,“六出飞花”形象地描绘出雪花的形状,纷纷扬扬的雪花飘入屋内,诗人静静地看着青竹被雪覆盖,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琼枝,画面美不胜收。后两句则由景入情,诗人登上高楼远望,希望大雪能盖尽人间的恶路歧,表达了一种对世间纷扰的感慨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边塞豪情:慷慨之歌寄壮志

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高骈的诗中也不乏边塞题材的作品,这些诗作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慷慨的壮志。

《边方春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宴饮图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感受。“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诗中,青青的草色、浓浓的柳色,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与友人举杯畅饮,嘹亮的笙歌随风飘散,不知飘向了远方的哪一座关山。此诗既有对眼前宴饮之乐的描绘,又蕴含着对远方关山的牵挂与思念,展现出边塞将士在艰苦环境中的豪迈情怀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寓怀》则更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关怀和对战争的感慨。“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绵延万里的关山之愁难以消除,诗人骑着铁马、挥舞金鞭,远赴边塞。他不禁发问,昔日在青海湖畔征战的将士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回到凤林桥呢?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和对将士命运的关切,情感真挚而深沉。

人生感慨:深沉笔触抒心声

高骈的诗中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慨,他以深沉的笔触抒发内心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他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送春》一诗,便流露出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无奈和哀愁。“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水浅处鱼儿争相跳跃,花丛中鸟儿竞相啼鸣。然而,如此美好的春光却即将消逝,诗人只能选择饮酒至醉如泥,以此来逃避对春天离去的伤感。这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哀愁,是许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宴犒蕃军有感》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蜀地恩留马嵬哭,烟雨濛濛春草绿。满眼由来是旧人,那堪更奏梁州曲。”诗中,“蜀地恩留马嵬哭”一句,将蜀地的恩情与马嵬坡的哀伤联系在一起,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烟雨迷蒙中,春天的草色一片翠绿,满眼望去尽是熟悉的面孔,然而此时再听那悲伤的《梁州曲》,更增添了一份哀愁。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复杂。

高骈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边塞豪情的慷慨抒发,还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慨。他的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晚唐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尽管他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的诗作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唐朝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清朝名将费扬古:战功赫赫的边疆守护者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