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以为诛杀吕氏,夺回刘氏江山主要的人是陈平和太尉周勃,但事实上在这件事情的背后还有一位特别关键性的人物,就是陆贾。在《史记》中,将郦食其与陆贾何在了同一列传《郦生陆贾列传》中记叙。这原本就是很恰当的,毕竟俩人在建立西汉时所扮演的角色很相似,功绩上也平分秋色。不过陆贾在功绩上却远远的要高于郦食其。本文将全方位为读者展示陆贾其人、其事。
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时,一同反秦的尉他(即赵佗)也平定了南越(部落名,主要聚居于今广东一带),并建立了南越国。那时的南越国虽是蛮夷之地,但地域广袤,涵盖了今两广、海南及越南北部。
高祖考虑到天下初定、百姓劳苦,同时与赵佗多少有点英雄相惜,遂决定不再兴兵,但是天下必须一统(这种格局和品质与秦始皇类似,而项羽是完全不具备的),于是派遣陆贾携带“南越王”金印前往南越国对赵佗进行“任命”。
赵佗接见陆贾时,表现得十分傲慢,一副粗蛮的打扮、像簸箕一样伸开两腿坐着。陆贾见状,说道:
“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都生活在中原,祖先的坟墓也都在真定(今河北境内)。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不仅丢弃衣冠巾带的礼仪斯文,还想用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拒绝一统,那您的大祸也就不远了。
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时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天下一统,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愿意与您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来与大汉相抗,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陆贾不愧是卓越的外交天才,句句切中要害、打到赵佗痛处。
赵佗听完,赶紧起坐,拱手向陆贾道歉:
“我久居蛮荒之地,自己也变野蛮了,有失礼仪,先生不要见怪。”
进一步问道:
“先生您看我比起萧何、曹参、韩信如何?”
陆贾回答:
“您似乎比他们更贤。”(高帽子先给赵佗戴上一顶。)
“那比起高祖呢?”
陆贾正色严肃回答:
“高祖从沛县起兵,讨伐暴秦,扫平强大的项羽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领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同高祖相论?”
赵佗一听,哈哈大笑,说道:
“先生说的也是实情,如果我堪比高祖,又何必到这蛮夷之地来建国呢?”
二人相谈甚欢,赵佗留下陆贾住了几个月,日日盛情招待,促膝而谈。
陆贾离开时,赵佗送了陆贾千金及不少礼物,礼物也价值千金,并称乐于向大汉称臣,成为汉朝的一个诸侯国。
陆贾完满地完成使命回到京城,刘邦极其高兴,封陆贾为太中大夫(主管舆论和宣传的“部级官员”)。当然,陆贾并没有提那一千金及礼物的事情。
陆贾第一次出使南越国(汉文帝刚登基时还有一次,此文不叙)
“天下马上得之,但不能马上治之”是陆贾的名言。
刘邦历来轻视儒生,统一中国前,但凡儒生求见,刘邦时常会先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撒泡尿。建国后,陆贾多次在刘邦面前谈及《诗》《书》,建议刘邦重视文治。一次,刘邦实在是忍不住,对陆贾说道:
“老子天下马上得之,与《诗》《书》哪有半毛钱关系?!”
陆贾针锋相对回答:
“天下虽是马上得之,难道还想在马上治之?!商汤和周武王武力‘逆取’天下(逆取这个词陆贾确实用得漂亮),但是也是以顺(文治)守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术。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因极力炫耀武功而致使国家灭亡;秦王朝也是一味使用严酷刑法而不知变更,最后导致灭亡。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
刘邦毕竟是刘邦,心胸开阔,不仅善于纳谏,而且敢于自我否定。听完陆贾义正辞严的一番话后,虽然心里不爽,但是也面露羞愧神色,说道:
“你说得很对。那你就为我写部书,总结一下秦为何能够一统天下但是又迅速失去了天下。”
陆贾于是以奏章的形式写了十二篇文字,高祖每看完一篇都大大地赞扬一番,群臣都为高祖的开明欢呼。刘邦亲自为陆贾这十二篇奏章命名《新语》(就是历史上的《新语十二篇》)。
这一点是历来为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所忽略的,但在笔者看来却是陆贾一生最值得彪炳史册之处。
汉惠帝时,实际掌权的是其母亲吕雉。吕后很想罢免刘邦时封的不少王侯,而用吕氏代之,但是又顾忌那时的一帮敢于直言的诤臣,陆贾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陆贾智慧极高,看出了吕后的心思,自忖斗不过吕后,进而装病辞职,回老家过起了田园地主生活。他拿出当初南越王赵佗送给他的千金,分给五个儿子各两百金,告诉他们靠这两百金从事生产、生意,可以很好地过日子了。而他则驾着驷马豪车、捧着价值百金的宝剑、带着十名歌舞及随从四处游玩。并且对五个儿子嘱咐道:
“我和你们约定好:当我出游经过你们家时,你们要让我的人马吃饱喝足,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我每十天换一家。我在谁家去世,我的宝剑豪车以及侍从人员都归谁所有。我还要到其他的朋友那里去,所以一年当中我到你们各家去大概不过两三次,总来见你们,就不新鲜了,用不着总厌烦你们老子这么做了。”
这是陆贾的智慧,貌似他也是真的不打算再过问朝政。但是,另外一位朝廷重臣却为刘氏江山正夜不能寐,操碎了心——想把吕氏铲平,但是又觉得自己实力不足。那就是右丞相陈平。而这些,似乎逍遥快活的陆贾是洞若观火的。
一次,陆贾去陈平家里拜望他。陆贾径直走向陈平,并坐在了他的身边。而正在苦苦思索的陈平竟然没有发现陆贾的到来。陆贾问道:
“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丞相思考如此之深呢?”
听到问话,陈平才发现陆贾的到来,反问道:
“先生觉得呢?”
陆贾回答:
“先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受着三万户侯的待遇,可谓极其富贵而无忧无虑,让先生如此忧虑的唯有诸吕作乱并危及年少的皇帝和刘氏江山而已。”
“对!先生觉得我该怎么办?”陈平回答。
陆贾回答说:
“天下安定的时候,丞相就是最重要的角色;有战争和危机的时候,大将就是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将相能够相和,凡事齐心协力,那么大臣们就会紧密地团结在将相身边,即便国家生变,也不会导致皇权旁落,一切都会在将相两人的掌控之中。
我曾经数次向太尉周勃暗示过(太尉,三军统帅,最高军事长官),但是每次他都将话题转移。我个人认为不是太尉没有丞相这份忧虑,可能是对丞相不够信任。您为何不主动同太尉交好并且建立深厚的信任呢?”
陈平对此深以为然!于是依照陆贾的建议,在周勃生日时送上了五百金的豪礼,并且推杯换盏喝得个酩酊大醉。周勃也在陈平生日时回送了五百金,同样毫无顾忌地豪饮,自此二人交厚。将相和,对吕氏形成了巨大的掣肘。同时,陈平赠送陆贾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让陆贾一方面过上奢华的生活,同时联络各方势力、居中策应,陆贾的声名也达到顶点。
陆贾的“将相联手”计谋是陈平、周勃最终借吕后过世之机迅即铲除诸吕还刘氏江山的关键。
陈平(右)与陆贾“密谋”除吕
上述三则家国大事,足见陆贾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格局。国家大事上陆贾毫不含糊倾其智慧,对待朋友,陆贾亦如此。
陆贾有个好朋友,同为楚国人的平原君朱建。朱建这个人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同时他又刚正不阿,恪守廉洁无私的节操,在京城长安安的家。朱建说话做事决不随便附和,坚持道义的原则而不肯曲从讨好,取悦于人。
那时,有位“名人”辟阳侯审食其,这个人品行不端正,但是却深得当时掌权者吕后的宠幸(情人关系)。因为自己品行不端,恰恰就想与品行端庄者交朋友揩揩油,故而一直想结交朱建,但朱建连正眼都不看他一眼。
朱建母亲过世,家里穷得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陆贾告诉朱建隆重办理丧事,钱他来解决。于是他找到辟阳侯审食其,对他说道:
“我来给您道喜了!”
“喜从何来?”审食其回答。
“平原君朱建母亲死了。”
“他母亲死了关我什么事!”
“我知道您一直想结交平原君,但是平原君置之不理,这些都是因为他母亲反对的缘故。现在他母亲过世了,不是您的喜事吗?您赶紧去送礼吧,自此后平原君就是您的好朋友了。”
审食其一听,认为机不可失,赶紧去送了百金。当时的列侯、贵人一看,深受吕后宠幸的人都送礼了,自己也不能不送,送礼者不绝。
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案震动朝野。其女刘陵因“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被连坐处死,史载她“慧,有口辩”,曾以美色与金钱游走于长安权贵之...
刘彻 刘安 2025-09-24 司马迁所受宫刑:割除男性生殖器官的残酷历史司马迁,这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的史学巨匠,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最终遭受了宫刑这一古代最残酷的肉刑。关于宫刑的具体操作方式,尽管史书未详载细节,但...
司马迁 2025-09-24 刘邦为什么恨钟离昧:权力、猜忌与历史宿怨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高祖刘邦与钟离昧之间的恩怨纠葛,犹如一曲跌宕起伏的悲歌,既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也暗含着人性中猜忌与报复的复杂心理。刘邦对钟离昧的怨恨...
刘邦 2025-09-24 刘恒真的爱了窦漪房一生吗?在中国古代帝王情感史中,汉文帝刘恒与皇后窦漪房的关系始终是争议焦点。从代国初遇的偶然,到长安宫廷的权谋博弈,再到晚年失明后的权力平衡,这段跨越四十余年的婚姻,既...
刘恒 2025-09-24 项庄身世之谜:楚国第一剑客的家族脉络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鸿门宴的虚伪和平。这位被司马迁以寥寥数笔记载的楚国...
司马迁 项庄 2025-09-23 刮目相看:吕蒙的蜕变与历史回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流传千年的成语,源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蜕变故事。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武将从“吴下阿蒙”到学识渊博的逆袭,更折射出中国古代对“终身...
吕蒙 2025-09-23 刘秀的成功太诡异了?解码东汉开国皇帝的“逆袭密码”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28岁的刘秀以不足2万兵力击溃王莽43万大军,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后汉书》记载为“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会大雷风,屋...
刘秀 王莽 2025-09-22 鲁元公主的丈夫:赵王张敖——权力联姻下的命运交织在中国西汉初年的历史长卷中,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独女,其命运始终与王朝政治紧密相连。而她的婚姻,更是权力博弈的典型缩影——丈夫张敖的身份,不仅承载...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吕后:历史褶皱中的复杂人性与权力镜像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吕后(吕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既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关于她是否算“好人”的讨论,本质上是...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张骞西域风云:娶妻生子的隐秘篇章与历史回响公元前138年,长安城门外,26岁的张骞手持汉节,率领百人使团踏上西行之路。这位汉代汉中郡城固人未曾想到,这场本为联合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将因匈奴的阻截演变为长...
张骞 2025-09-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