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是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三国的刘备阵营中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刚刚击败曹操,夺得汉中的刘备自称汉中王。
第二件,镇守的荆州的关羽悍然出师北伐,初期势如破竹,一度威震华夏。
五个月后,关羽在曹魏和东吴的联手攻击下,兵败被杀,荆州全丢,刚走上巅峰不久的刘备及其阵营瞬间跌入低谷。
关羽主导的这次北伐是三国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一次战役,是蜀汉阵营衰落的起始点。
很显然,关羽北伐的成败,在三方阵营中,对刘备一方无比重要。
可在《三国志》的记载中,从关羽出兵到兵败被杀的五个月里面,却没有任何关于成都刘备、诸葛亮跟关羽之间的沟通记载。
仅仅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一小段证明发生了这个事情的说明:
反而江东孙权一方跟关羽在此期间的沟通有详细记载。
关羽发起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又是打着北伐的名义,刘备却视而不见,这很不正常。
不但刘备、诸葛亮在这么长时间内跟关羽没有任何沟通,没有从汉中出兵策应,或帮助出谋划策。
甚至连叮嘱荆州和周边的军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关羽的指示也没有一条。
所以,关羽北伐时,同守荆州的下属麋芳、傅士仁就敢给关羽扯后腿,《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
包括名义上归关羽统属,镇守上庸的刘备义子刘封,在接到关羽要求出兵相助的命令后,也置之不理。《三国志·刘封传》中记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因此,关羽几乎是孤身携所部北伐,最后在前有曹军追击,后有东吴偷袭,内外皆无援兵的情况下失败。
刘备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有历史爱好者认为,刘备是因为发现关羽在荆州逐渐做大,担心关羽以后势大难治。
所以,故意不出兵相救,坐看关羽败亡,来消除未来的隐患。
但这个观点我不怎么赞同。
刘备阵营当时看似处于巅峰期,可在三方阵营中,还是底子最薄,实力最弱的一方。
刘备不可能在未统一天下之前去自断手脚,他没那么傻。
但他也肯定也不会支持或命令关羽去主动出击曹魏或东吴。
原因也很简单,关羽出兵时,刘备阵营才刚刚经过跟曹操的大战,正是最虚弱的时候,需要一定时间调整。
当初,刘备在拿下整个益州后,就是调整了三年多,才正式出兵争夺汉中。
刘备打汉中时,益州的本土世家就不怎么支持,如果在获得汉中后,不经过恢复就持续发动大战,内部估计都要乱。
关羽的出兵肯定是擅自决定的。
刘备在当上汉中王后,曾给予了关羽“假节钺”的权力。
虽然刘备只是为了关羽能方便统筹荆州的防御,以及跟曹魏、东吴的交涉中便宜行事,但关羽凭借这个权力出兵发起战争,也不能说有错。
我认为,刘备当时估计是比较懵的。
他没有想到关羽会擅自挑起大战,而他的应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不支持也不反对,必要时出兵救援。
首先当然是刘备无法出兵配合。
前面说了,刘备阵营刚打完汉中之战,需要恢复和调整,当时最适合的战略是防御,而不是进攻,刘备也没有那么多钱粮供应军队持续作战。
其次,关羽北伐的时机不对。
《隆中对》里对于北伐的前置条件是“天下有变”,要么是曹魏内部发生动乱,要么是曹魏跟东吴打得不可开交,无法脱身,或者其它有利于北伐的因素形成。
当“天下无变”时,北伐就是错误的,刘备也不可能用整个阵营的前途跟安危去配合关羽。
最后,刘备不能被关羽牵着鼻子走。
如果全面北伐,将是刘备阵营的举国之战,这样的战争一定要是主君来宣布或主持发动,而不是由某个将领来发动。
否则,任意一个将领随便就能发动战争,主君还要赶着去配合,己方阵营里到底谁说了算?
因此,刘备不能去配合被关羽绑架式的北伐,也不好明着要求周边将领去迎合关羽。
刘皇叔也是要面子的,主君的权威必须要保证。
既然不能出兵配合,关羽又已经造成了战争事实。刘备也就只能采取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
而且,以关羽的傲气,也不方便指手画脚,所以,关羽出兵后的五个月里,成都和荆州没有任何沟通。
当然,关羽要真能打下樊城,刘备也乐于见到,拿下樊城后,再诏令关羽停止进攻,也说得过去。
只要不是进攻到曹魏的核心地带,战争就是可控的。
到那会,有部分战争成果在手的关羽,也能听得进劝。
至于东吴的反水,估计刘备、诸葛亮也能想得到,但他们忽视了两点。
其一是高看了关羽的能力和荆州己方阵营中将领的团结。
其二是没想到关羽败得那么快,败得那么惨。
结果,东吴一边勾连曹魏,一边麻痹关羽,一边采取偷袭的战术,迅速的拿下了荆州。
本应该是关羽后援,以及阻拦东吴进攻的糜芳、傅士仁因为跟关羽的不和,投降了东吴。
上庸的刘封、孟达本可以救援关羽,但他们没有刘备的指示,主观能动性不高,且关羽败得太快了些。
荆州的形势瓦解得太快,以至于刘备和周边将领,都来不及做出反应。
整个战争时长一共不到五个月,关羽最后被东吴偷袭乃至败亡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战争的迅速结束,没有打成拉锯战,让刘备不支持,不反对,必要时出兵救援的策略彻底破灭。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 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吕蒙之死:历史真相与阴谋论的博弈公元219年,东吴名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奇袭荆州,斩杀关羽、定鼎南郡,成就三国史上经典战例。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却在次年骤然离世,民间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与阴谋...
关羽 吕蒙 2025-09-29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麦城余烬:关羽败亡后部将的命运分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关羽在麦城突围时仅剩十余骑,这位曾威震华夏的“万人敌”最终被潘璋部将马忠擒获,与长子关平同殒临沮。这场溃败不仅终结了蜀汉在荆州的统治...
关羽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